国内旅游购物研究基本特征、主题脉络与发展进程
——综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5-11方文杰陶柳延
张 洪, 方文杰, 丁 娟, 陶柳延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购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费行为,既满足了人们大量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购物也被认为是消费者普遍喜爱的活动,对目的地创收、形象、吸引力等产生深远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购物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关注重点,相关内容及主题的研究不断深化与多元。每个时期都有学者对旅游购物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旅游购物研究动态[1-3]、旅游购物者分类[4]、旅游纪念品[5]、出境旅游购物[6]等内容进行梳理,但面对相当数量庞大繁杂的文献来源,仅仅依靠阶段性总结和传统文献分析难以客观分析该领域的热点变迁及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海量文献数据进行多元、历时性的动态分析,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便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7]。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是绘制知识图谱的常用工具,并且已经逐渐应用于旅游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对国内乡村旅游[8]、定制旅游[9]、高铁旅游[10]、旅游共享经济[11]、黑色旅游[12]以及智慧旅游[13]等方面的研究,但尚未出现对旅游购物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鉴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CiteSpace(版本5.6.R3)和VOSviewer(版本1.6.14)软件对1991-2018年国内旅游购物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性探索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征、主题脉络和发展进程,为客观认识国内旅游购物的研究态势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主题=旅游购物”作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论文,时间跨度设置为“199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经初始检索和对比筛选,剔除征稿启示、通知公告、卷首语、发展笔谈等无关条目,最终获得有效样本文献1 282篇。
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陈超美团队研发的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软件,融合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能够通过科研合作网络及主题和领域共现等分析对一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前沿做出判断,从而探测学科研究特征和演变趋势以及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交叉、互动关系等[14]。VOSviewer是荷兰莱顿大学Van Eck与Waltman研发的可视化软件,综合词频分析与共现分析功能,能够以网络视图、叠加视图、密度视图等形式呈现作者、文献、主题等字段间的聚类、共现及共被引关系[15]。总体而言,CiteSpace注重以树形图及连线等形式展示主体间关系及发展趋势,VOSviewer则更注重以距离、密度等形式解构节点之间的聚类关系、重要程度等,结合运用更能够对研究领域的本质进行探索和挖掘。
二、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基本特征
1.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时间分布
发文数量、作者及机构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某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度的变化,是衡量该学科在该时间段内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如下页图1所示,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发文数量、作者数量和机构数量同步增减,时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国内学者从1991年开始关注旅游购物研究领域,该时期国内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消费主要用于长途交通、住宿、餐饮等基本消费[16],此时对旅游购物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21世纪初,为发挥旅游业经济属性,借助发展国内旅游拉动内需,推进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家对现有节假日制度进行改革,并配套出台了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应政策。此时国内旅游购物研究也随之进入缓慢增长阶段,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来看,2006年之后国内旅游高速发展,游客数量、旅游总花费、非基本消费占比等指标增速显著,此时学者的关注度及研究成果数量均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之后,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研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该时期《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法》等政策文件和“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等发展倡议的提出也进一步推进了研究领域的深化与扩展。整体而言,学者对于旅游购物研究的关注规律体现出对该研究领域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各方关注,再到理性推进的研究态势。
图1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年度发文数量、作者数量、机构数量
2.国内旅游购物核心作者及合作分析
研究对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高频作者及其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见表1),并运用VOSviewer软件的“作者共现分析”功能绘制出作者合作网络(见下页图2),从而识别出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及主要合作网络。
表1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高频作者及其最高被引文献统计表
由表1可知,国内旅游购物研究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安徽师范大学的苏勤和信阳师范学院的李梅。其中,苏勤的最高被引文献是《历史街区顾客地方依恋与购物满意度的关系——以苏州观前街为例》,该研究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模型”对地方依恋及购物满意度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17],是国内较早研究旅游购物满意度的学术成果之一。李梅的最高被引文献是《试论旅游购物体验对顾客满意度及购买意向的影响》,该研究对旅游购物过程中顾客体验、满意度及购买意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8]。北京联合大学的石美玉是所有作者中总被引次数及下载次数最高的学者,所发表的《旅游者购物行为研究》最早从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等角度对旅游购物行为模式、决策过程等内容进行研究[19],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2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主要合作网络及进展
如图2所示,旅游购物研究领域长期受到学界的关注,每个时期均涌现出许多权威专家学者。最早对旅游购物开展研究的是原国家旅游局的学者蔡贻模,基于宏观统计资料对我国早期旅游商品发展的特征及问题进行总结[20],对后续研究具有奠基意义。合作网络方面,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整体上呈现“研究学者较为分散,相互间学术联系及认可较弱”的特征,形成了以白凯、隋丽娜、宋保平、郑长海、吴必虎为中心的五大研究团体,主要从事旅游者体验、感知风险、出入境旅游购物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作者马耀峰与每个团体间均有合作。
3.研究机构及合作关系分析
研究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能揭示我国旅游购物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及合作。本研究对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见表2),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的“机构共现分析”功能对旅游购物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表2 1991-2018年发文量前二十的研究机构统计表
由表2可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是旅游购物研究的主力,其中发文排名前三的机构为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这些院校均为较早设立旅游或地理学科的重点本科院校,其完善的培养体系与研究平台为旅游购物研究提供动力。结合“机构共现分析”结果可知,国内旅游购物研究已经形成了以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为核心的合作网络关系,但从合作强度上来看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从半衰期来看,旅游购物研究领域影响时间较广的机构有西北师范大学(13年)、福建师范大学(11年)、青海师范大学(11年)、华侨大学(10年)、重庆工商大学(9年)、海南大学(8年),这些机构均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或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表明旅游研究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三、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主题脉络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和分析特定研究领域中的显著术语和背景的分类,利用一系列的算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几个结构化的集群,进而发现知识领域的主题分布和组织结构[21]。而关键词则是描述文章核心内容的代表性词汇,是获取文章关键信息、掌握文本内容的关键,对于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有助于识别该研究领域的主题脉络与拓展程度。研究运用 VOSviewer软件“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对所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包括旅游商品、旅游者、对策、旅游企业、旅行社、满意度、旅游市场、旅游生态足迹等,并且经聚类分析后识别出10个研究集群。为进一步理清国内旅游购物的研究脉络,本文将相关研究集群及关键词进行整合,形成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主题脉络,具体研究主题及内容如下:
1.旅游商品
该主题主要涵盖国内旅游购物研究中有关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发展与营销策略、创新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研究。1991年以来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商品”主题的高被引文章主要涉及的研究点有旅游商品概念定义、理论思考、需求差异、商品开发及问题剖析等。其中最为关键的研究为: 苗学玲在回顾与分析以往概念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旅游商品的概念性定义,并对其外延进行规范[22];马晓京对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的现象进行剖析,阐述了旅游商品开发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利弊,指出应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判断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两重性[23]。
2.旅游购物
该主题涵盖了旅游购物活动中旅游者满意度、购物旅游以及旅游购物行为、体验、环境、决策等方面的研究,高被引文章主要涉及旅游购物行为模式、决策过程、购物偏好、影响因素、满意度等。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为: 石美玉从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等多角度对旅游者购物行为模式、购买决策过程及其特点展开了研究,并分析得出旅游购物新发展趋势[24];白凯和马耀峰在综合分析旅游者偏好各心理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认知导向为主的旅游者偏好定义,并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入境旅游者旅游购物偏好与主要影响因素[25]。
3.政策与法规
该主题主要包括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岛、离境退税、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旅游法等与旅游政策法规相关的研究,其中的高被引文章主要涉及旅游生态足迹测算、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者权益、沿线旅游商品发展等。其中最为关键的研究为:章锦河和张捷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26];颜麒等学者系统地研究了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省旅游需求的拉动效应,并通过AMRA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验证了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省国内旅游收入提升的显著拉动作用[27]。
4.市场与经济
该主题主要包括旅游产业、旅游购物市场、旅游消费及结构、出入境购物、旅游经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被引文章主要涉及旅游购物市场特征、市场开发与监管、出入境旅游购物消费、旅游购物经济效益等。其中较为关键的研究是: 王明星根据旅游经济学、旅游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对传统旅游商品进行分类,并在宏观分析国内旅游市场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的营销对策[28]。
5.企业与管理
该主题主要涉及有关旅游企业与管理、导游、回扣、零负团费、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被引文章主要为对旅游业回扣、零负团费治理、旅游业利益均衡、旅游服务质量等问题的研究文献,其中较为关键的研究是:苗学玲对旅游回扣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来源归属、消极影响和产生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回扣问题的对策与建议[29]。
四、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时序脉络的演化能够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的变化及进展,本研究对国内旅游购物研究核心关键词进行演化分析,并在CiteSpace软件中以时区图视角呈现(见图3)。如图所示,图中节点所处时间段反映该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字体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关键词即为该时间段的核心主题。进一步结合各时间段内研究分布、共现关键词数量、核心关键词与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图3 1991-2018年国内旅游购物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1.商品导向阶段(1991-1999年)
2000年以前,旅游购物研究的期刊论文发文量较少,且关键词种类较为单一,表明该阶段学界对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的关注度较低。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通过对我国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特点的调查,提出我国旅游商品业与旅游业总体发展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旅游商品的现存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经济效益规模的扩大[20]。此时,学界已经对旅游购物的作用及功能达成共识,但对于旅游购物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学者在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购物支出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旅游购物品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将其与旅游产品、一般商品进行区分[30]。这一阶段,研究的热点有旅游商品、旅游购物、旅游者、旅游、旅游业、旅游市场等,主要研究成果为针对旅游商品本身、旅游购物行为、旅游业及市场等方面的宏观性研究,且主要采用概括性、描述性方法或简单的数理研究方法。
2.市场开发阶段(2000-2005年)
这一时期,我国旅游购物研究领域逐步扩展,研究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学界根据现实需求开展了对新疆[31]、山西[32]、四川[33]等地旅游商品开发的研究,在分析区域旅游商品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商品研、产、销、管体制改革对策。随着旅游购物的普遍及旅游购物研究的深入,学者逐渐开始对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滞后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开展了对旅游购物发展难点[34]、旅游商品创新开发[35]、旅游商品生产营销[36-37]、旅游者购物心理[38]、旅游购物利益分配链[39]等方面的研究。该阶段国内旅游购物研究以旅游购物市场发展为核心,围绕着旅游商品及市场现状、问题、开发、对策等内容进行,并且开始关注创新、旅游服务、消费结构等相关问题。
3.旅游发展阶段(2006-2011年)
随着购物消费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份额不断提升,学界的研究热情也进一步被激发,该阶段国内旅游购物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学界的研究立场也由开发旅游购物市场、满足游客需求向提升旅游购物服务质量、发挥旅游业经济与社会功能扩展。在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引发的生态资源破坏与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步凸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学者借助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安[40]、福州[41]、南京[42]等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购物生态足迹进行测算,评价了当地旅游购物业发展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及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建议。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旅游业被重新定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得旅游购物体验与满意[43]、旅游购物行为与动机[44]等话题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在“国际旅游岛”发展定位的正式确立及离岛退税政策正式实施的背景下,国际旅游岛建设[45-47]、旅客购物制度完善[47]、离岛免税政策探讨[48]等主题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4.政策引导阶段(2012-2018年)
2012年之后,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领域进入理性进展阶段,期刊发文量及研究关键词共现数量略有下降且趋于稳定。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法》和《旅游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旅游业在服务民生、弘扬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得到重视[49]。这一时期国家延续并深化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等发展政策,引发学者对智慧购物平台建设[50]、全域旅游购物激励机制[51]等内容的研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样吸引了旅游购物研究领域学者的参与,分别开展了旅游购物供给侧结构优化[52]、旅游消费品提质升级[53]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该时期我国零负团费、不合理低价游等问题日益显著[54],引发了学者对于旅游不诚信[55]、强迫购物[56]、不合理低价游[57]等现象成因及治理的探讨。此外,经济条件与旅游需求层次提升刺激着我国出境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促使学界对海外购物形成机制[58]、出境购物行为模式[59]、境外购物原因与对策[60]、旅游服务贸易逆差[61]与出境旅游消费结构[62]等问题展开研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也更为新颖、细化。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1991-2018年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1 282篇期刊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国内旅游购物研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991-2018年,旅游购物研究在年度发文量、作者数量、机构数量及关键词共现数量上均呈递增趋势,表现出“先递增,后趋于平稳”的特点,反映出该研究领域从无人问津到各方关注,再到理性推进的研究态势。第二,旅游购物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和机构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但仍缺少领军人物与紧密的合作网络关系。第三,在主题脉络上,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视角和范围较为全面,主要涵盖了旅游商品、旅游购物、政策与法规、市场与经济、企业与管理五大主题。第四,在发展进程上,我国旅游购物研究可以划分为商品导向阶段、市场开发阶段、旅游发展阶段、政策引导阶段四个阶段。
2.未来展望
纵观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的发展,旅游购物研究领域的重点从对旅游购物经营与消费的研究转变为对旅游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从对国内旅游购物研究问题延伸到对出入境旅游购物现象的研究,体现出学界对旅游购物研究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也体现出学者们紧跟国家层面政策导向与民众现实需求的研究趋势。尽管旅游购物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未来研究仍需关注以下方面:第一,旅游购物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应逐步加强。由于国内外旅游购物研究根植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学者对于旅游购物基本概念内涵、相关指标、理论架构尚未产生一定共识,使得领域内及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第二,旅游购物领域的研究需形成更加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融合、国家化交流等趋势将会促进各个研究领域间的技术融合与思维共享,未来对于旅游购物问题的研究需要应用更多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以提升研究的客观有效性,融合更多学科理论与原理以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第三,旅游购物研究内容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多元。未来旅游购物研究仍将以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者行为模式及价值诉求、旅游购物市场创新发展及供需互动为主线不断深化,并逐步对旅游购物平衡服务贸易、创造外汇、拉动内需等经济功能及旅游扶贫、文化遗产开发等社会功能展开全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