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解题的几种常用的解题技巧探讨

2021-05-10张友兰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张友兰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才能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知识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几种解题技巧以供学生参考,旨在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解题关键要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为高中物理教师提出更多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技巧;教学策略

物理是理工科中的基础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抽象性更强,难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依托,还需要有实践经验及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解答物理题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题目的表层信息,还需要挖掘其内在含义,并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而学生只有在掌握相关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并进行大量练习后,才能提升自身解题能力。

一、认真读题、了解题目含义

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较多,还包含较多的实验现象,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在解答高中物理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不能“走马观花”地读一遍已给条件就开始解答。很多学生在解题时都会快速读题,以为这样可以节省答题时间,但是实际上只有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给出的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才能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如果只是快速读题而没有理解题意,那么在后期的答题过程中可能会漏掉关键信息,出现答题错误的情况,或者需要重新审题,反而浪费了时间。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细致、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每个条件,同时,在读题的过程中,也要思考题目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物理定义等。高中物理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其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可能存在“陷阱”,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将其中的干扰项与主要内容进行甄别,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因此,高中生在解答物理题时要充分读懂题目,并将所有已知条件列明,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后再解答[1]。

学生在阅读高中物理题时,不能“囫囵吞枣”,而应有较为明确的步骤,拿到问题后,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内容,将题干中的信息分别用笔标出,也就是整理出所有已知条件[2]。高中物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经常以图案、表格、数据链等形式存在,学生要将其转换成有效的信息,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组合,如果过程烦琐就要在演算纸上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为继续作答做好准备,但是答题纸上的解答过程一定要清晰明了,否则判卷教师会因答题过程过于简略而扣分。在整个解答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进行解答,还要对解答过程进行检验,避免因过于复杂而影响计算结果。对于数据较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反复验算后再作答,以提高答题准确率。

二、反复练习易错题目,降低失误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粗心大意的现象,对于同样的题目,即便做多次也会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确该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提高学习质量,导致学习效率较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看到一道题目后不知道怎么解答,或解答出来后也是“漏洞百出”的情况,但是经过物理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他们又会恍然大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厘清题目给出的信息,不了解题目的意思,也没有有效总结错题,致使每次看到同样的题目,都像做新题一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

例如,一辆大货车在公路上行驶,公路上限定的最高行驶速度为80千米/小时,大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和路边的障碍物发生了碰撞,交警过来处理事故时,发现大货车的驾驶员涉嫌超速行驶,但是需要证明才能确定,然后交警在道路周边找到了大货车车头部位掉下来的一个零件,根据测定发现掉落的零件与大货车水平距离为14m,大货车高度为2.24m,请判断大货车司机是否超速。由题目我们可知,要判断是否超速就要将掉落物品与限定速度做比较,学生需要厘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不断变化题目形式,继而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最佳、最快的方式[3]。

三、根据题意画图分析,在图像中寻找思路

物理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多的实践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得出结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高中物理题大多具有抽象性特点,如果学生仅靠自己的想象进行分析,很难理解题目的含义。因此,教师可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方式来解题,用具象表达的方式演示抽象的物理含义,这样能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使其顺利解题。例如,力学问题一直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问题,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重力、弹力、引力、摩擦力等,而且出题的角度也多样化。

学生要根据问题的解答技巧分析力,然后厘清具体的解题思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图1所示,一根绳子的长度为5米,分别拴在了A和B两个点上,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4米,在AB绳子上悬挂的物体重力为12牛,那么当物体与绳子达到平衡后其张力为多少?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上呈现出了一个三角力的平衡关系,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做题时首先就要确定受力对象,也就是图中的黑色物体,它就是唯一受力的中心。在图2中,我们分别标明物体受力的三个来源,A、B方向的力与物体本身的重力达到了平衡,也就是说A、B的合力等于12牛,图2中的菱形代表着力的方向,以及着力的合成,所以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所求的绳子的张力T等于F×(AD/2AC)=12×(5/2×3)=10牛。综上可知,学生在做题时可根据题意画图,快速找到已知条件,从已知条件中找到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提高解题速度。

四、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看重解题过程

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们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喜欢对照参考答案,只要解题结果与答案一致就认为自己解答正确,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解题习惯。解题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发散思维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会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罗列相关知识点,积累解题方法。因此,在解题指导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物理学情,不要一味地追求结果,要注重解题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每个物理问题应该套用什么样的规律,规律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将不同的物理量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严谨的解题步骤。在得到正确的答案后,教师也要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检查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公式书写和运用是否正确,有无其他更高效的解题方法。只有形成了严谨的解题过程,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题型时才能游刃有余,在解题过程中才会有正确的思路。

综上所述,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而物理是高中的基础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实践性特点,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门重点和难点学科。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技巧,对于易错的题目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降低错误率,有针对性地利用错题资源,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对错题本中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可尽量用平面图像的方式来解题,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物理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要不断摸索和创新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注重对综合性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金致广.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9(12):181.

赵思麟.浅谈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J].魅力中國,2019,(29):207-208.

蒋立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解题技巧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12):48.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