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

2021-05-10赵联江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赵联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副科”也逐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音乐是一门可以舒缓人们心情、营造愉悦氛围的日常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农村地域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加上人才引进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对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在重视学生文化课考试成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相比于城市比较落后,并且地域位置比较偏僻、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人才引进比较困难,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农村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要让农村地区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村小学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音乐教学的薄弱点,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农村小学民族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实施方案。

一、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情况的概述

早在很多年前,城镇、乡村等地的学校就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由于音乐这门课程并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音乐课程的安排很少,加上农村的音乐设施不完善,艺术教育缺失,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往往是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或者在多媒体上投射曲谱,再播放音乐,中间穿插讲解,之后的时间就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较活跃,一切从“直觉”出发,想象力较丰富的年龄段,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合作,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解惑,如学生单独进行练习时,不能及时发现错误,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改正,学生只能继续错误地进行练习,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将造成很大的影响[2]。

(二)教学内容贫乏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大力开发这些资源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可谓一举两得。但是,目前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沿用至今已经严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某些农村小学音乐课程大多为单纯的歌唱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升。而对于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民族音乐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不是简单地学习一首曲子就可以领悟的。音乐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不是单纯地弹奏基础音符和技巧。学生如果在演奏时只是机械地重复演奏,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会让曲子听起来会非常生硬。而且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音乐基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音乐教学。比如,对于有着良好的音乐基础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先让他们巩固基础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学习兴趣[3]。

(三)音乐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村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音乐教师。因此,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从事民族音乐专业教育的教师经验不足,甚至有的地区,一些音乐教师没有音乐教学经验。还有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民族音乐专业知识技能,但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专业知识,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时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再原封不动地进行复述,并没有深入挖掘和讲解书本知识。这导致学生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而无法对民族音乐形成系统的认知,无法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4]。

二、农村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音乐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还能起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加强相关政策的扶持

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应对音乐教学加强扶持。首先,加强对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农村小学有充足的资金来购买相应的音乐器材,建设相应的音乐学习场所,从而促使音乐课程顺利开展。其次,由于农村小学教资力量比较薄弱,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三支一扶”等方式,大力支持一些优秀农村毕业生回农村就业,或者将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师安排到农村进行支教,进而完善农村音乐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一方面可以进行高效的音乐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校原有的音乐教师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其能熟练应用新型的教学设备,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最后,教育部门可以分批次派遣一些农村音乐教师去城市里学习进修,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农村小学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调研,确保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指明灯的角色。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学校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做好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让音乐教师更好地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更好地完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学习并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5]。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第一,对于刚刚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师范学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可以不要求其第一时间上岗教学,尽可能地让他们参加一些音乐教学培训活动,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教师这个新身份;第二,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加一些讲座,让他们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并将所学经验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改變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使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小测试,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培优和提高三个层次,开展分层次教学。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初次接触音乐课程,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音乐音符的讲解及简单曲谱的讲解。对于已经接触过音乐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带领他们适当地进行曲目的学习,提高其对曲子的熟练程度。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前制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演奏,参加各种音乐节或者音乐厅的表演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野外演奏活动,使其在感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放松心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民族音乐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使用不当等弊端,其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城市。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加强对农村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农村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同时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张慧丰.如何有效地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民族乐器教学[J].读书文摘,2017(25):334-335.

王慧,周学雷.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08):131.

于浩.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探析:以贵州省黎平侗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0(04):39-43.

张茵.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教师,2019(02):104-105.

周媛.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全科师范生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J].艺术科技,2019,32(06):64.

周媛.全科师范生民族器乐教学的实践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147-148.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