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旧立新:让古老的门神画“亮”起来

2021-05-10张桠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张桠

【摘要】南通木版年画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借助吹塑版画把南通木版年画引进“蕊春非遗研习所”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对南通木版年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南通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非遗研习;南通木版年画;门神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据此,我们抓住传统文化之风,开发了“探寻民俗里的年味”蕊春系列课程,下面,笔者来说说“南通木版年画之门神画”项目课程。

一、“门神画”项目课程形成背景

(一)“南通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通木版年画,是江苏南通的汉族民俗工艺品。汉族人民认为年画能驱凶辟邪、祈福迎祥,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南通木版年画所包含的审美观念、乡俗民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的。这些反映民间乡土文化心态的木版画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二)“门神画”与“南通木版年画”

南通木版年画的代表就是门神画,有别于“年画四大家”,这些画的人物造型多为身首不成比例的“五短体型”,画面人物面目狰狞,眼露凶光,严肃有加,亲和难觅。种种“天兵神将”的容颜,多是双目圆睁,横眉冷对,手执兵器,满脸杀气,给人的感觉是怪异乃至恐怖的,用南通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老惹怕的,老丑怪的”。而这些“天兵神将”虽然面貌丑陋,令人畏惧,但职责十分神圣,他们都有一颗护佑百姓的美好心灵。这无疑是老百姓心中十分理想的“保护神”,因此,南通人又说他们“心老好的,老善良的”。南通木版年画正是用这些鲜明、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將美丽与丑陋、慈悲与冷酷、善良与凶恶辩证地统一在一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1]。

(三)课程的开发

春节刚过,我们就感觉到学生对中国的年味情结仅仅停留在穿新衣、吃团圆饭、拿红包、走亲访友上,对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年画、剪纸、彩灯等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或购买过,不曾深入了解过。于是,我们全体总动员,一起开发了“探寻民俗里的年味”蕊春系列课程,“南通木版年画之门神画”就是其中的一个系列。

二、“门神画”项目课程实施路径

南通木版年画社团是笔者实施这一课程的主阵地,目前招收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绘画基础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很强。针对他们这一特点,笔者应用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将南通木版年画教室布置得年味十足。教室外有照片墙,展示的是学生走进民间艺人姚正泉爷爷的家,欣赏最纯正的南通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的照片,以及一幅幅从民间版画工坊带回来的年画。教室内,青砖墙装点了两面主墙,一面墙中央是一扇喜气的大红门,门两侧的墙上是南通木版年画民间艺人的作品,而另一侧的墙上则是学生的年画作品。这样,教室就被布置成了一个小型的年画展,其中以门神画最多。走进这样的教室,学生兴奋不已,围着笔者问:“老师,这是什么?”“这些人怎么这身打扮?”可见,学生对这些年画很感兴趣,他们在第一学期就学会了自主欣赏和探讨,并想要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木版年画。

(一)故事化路径:引入“百家讲坛”的讲述风格,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兴趣在哪呢?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是忠实的“故事迷”。而每一组门神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故事,笔者借助故事调动学生对门神画的主动探究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方法。每一次课前,我们都会以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故事和门神画的结合与碰撞,已经在我们的课堂上形成了“百家讲坛”的模式,学生兴致高涨时,还会边讲边学着门神的姿态、表情演一演,学得不亦乐乎。

(二)游戏化路径:引入“最强大脑”的赛场风格,掀起门神之风

一味地向学生讲述门神的造型、色彩,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降低其学习的兴趣,游戏是最好的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的方式,于是,为了掀起一股探究门神之风,我们引入了“最强大脑”的赛场风格。本次是团队赛,全班学生课前就分成了六个小组,并自主收集了资料,主题为门神。为了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贴门神的作用;(2)门神画的来历;(3)门神画的内容、题材和人物;(4)“年画四大家”的门神及特点;(5)南通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特点;(6)南通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7)读图,区分出不同地域的门神画。为了增加游戏难度和趣味性,笔者还增加了一个环节,即给学生提供团队间相互提问的机会,答对者双倍加分,答错给对方双倍加分。在这个小游戏的激发下,学生开展了课前自主探究活动,都希望自己的团队成为最强的团队,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探究门神之风。

(三)多样化路径:引入“步步高升”的台阶式设计,催化创新构思

第一阶段,入门阶段,笔者引导学生以吹塑版为材料,尝试制作局部的门神画作品,只创作门神的头饰、表情,抑或服装,使学生初步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了解南通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基础工艺技巧(如刻字要刻反字、线条的疏密、粗细变化、阴阳的关系等)。

第二阶段,初级工艺制作阶段,主要以模仿南通木版年画中简单的门神画为主,如门神半身像的创作、祝福语的制版、纹样框架的设计,使学生积累技术经验,体会吹塑版的制版特点。

第三阶段,前面的所有练习重点都是门神的造型表现,其实,它的色彩也是很有特色的,但是,制作套色木版年画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门神画色彩特点,如剪纸、水彩、泥塑、水墨等。这些便于表现门神画色彩特点的形式,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其中个人创作可以小而精为主,小组合作可以创作大型作品。

三、“门神画”项目课程实施成效

在了解了一系列的门神画后,学生不仅深入地认识到南通木版年画包容会通的特点,其既吸收了“年画四大家”的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创作特点,又具有江海平原简练明快、古朴雅拙的地域特色,形成了自身内敛的独特韵味。门神画是中国古代传统木版年画的起源,它们的色彩特点是对比强烈、色彩饱和、鲜艳明快。虽然一幅门神画的创作时间相对较长,但是一旦成型,创作者望着那特有的造型、线条曲直疏密变化和明丽的色彩,无不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老师,快来看,我的门神!”从学生的神态和语气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自豪感。

如此美的艺术,怎能只放在小小的非遗教室里,怎能只有我们几十个人来赏析它?于是,我们不断拓展空间、对外开放,给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契机,教师们或参观教室布置,或观摩学生制作过程,就这样,我们直观地传扬了南通木版年画这一非遗传统文化。我们的校园画廊里,每一年都会展示社团创作的作品,木版年画社团的作品引起了很多学生的注意,感兴趣的学生特意来到社团学习更多的木版年画知识。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我们社团的作品,我们还参加了各级各类美术作品比赛和交流会。我们的作品更是远渡重洋到了驻英国大使馆阳光学校,在那里,我们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大力赞扬,他们驻足观赏,久久不愿离去。对此,笔者感到很自豪,只想说:“厉害了,我们的蕊春娃,厉害了,我们的传统艺术!”

这次的“门神画”课程只是非遗文化传承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起点,课程的实施用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但传承之路还很遥远,只停留在认识和简单制作上还远远不够。我们只有把这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地根植于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地将它发扬光大。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人如果驻足于现状,永远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传承之路必须联系生活,开阔视野,不然这条路不会长远。我们要试着走出去,多看看现如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找寻现代生活与南通木版年画相交的点,寻求更多、更好的传承方式,让南通木版年画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这样,它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吴桂萍.中国木版年画新题材创作的途径[J].文化月刊,2018(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