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的内镜检查鉴别诊断特征差异

2021-05-10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平均值灰度溃疡

李 智 慧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天津 301800)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IST)和胃平滑肌瘤(Gastric leiomyomas,GLMs)都是肿瘤科相对罕见的两种肿瘤,以良性居多。近年来,随着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其在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对病变部位的大小、性质以及疾病的起源等均能作出极为准确的判定[1]。当然更显著的是,EUS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尤为显著。但由于受EUS自身因素的限制及操作差异等影响,截止目前仍有部分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仍存在漏诊或误诊现象[2],在这些常见现象中较显著的则是GIST、GLMs两种肿瘤科疾病中。故本文将通过比较EUS图像下的GIST、GLMs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差的差异,以便为上述两种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研究与鉴别思路,减少诊断时的漏诊、误诊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7例患者(53例GIST患者、34例GLMs患者,分别归入A、B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GIST、GLMs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符合病理(手术切除标本)及免疫组化检查筛选与判定标准[3]的情况下实施EUS诊断。A、B组年龄、性别、病变直径、病情严重程度等常规资料(表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世界医学会)中的医学研究伦理原则。

表1 A、B组常规资料统计情况表

1.2 方法

1.2.1检测方法

仪器:内镜超声(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型号:Olympus EU-M2000)。临床检测时,所有受试者(A、B组)的EUS图像采集频率均相同(9Hz)并保存于同一格式(JPEG)中。所有受试者的EUS图像(尽量排除伪影干扰)均由两位高年资医师评定,并确保两位评定医师的意见相同的图像方可纳入本次实验。

1.2.2影像学分析

(1)肿块大小:肿瘤最大径;(2)检测或图像获取位置:贲门、胃底、胃大弯、胃小弯或胃窦等;(3)肿瘤形态:光滑或有分叶;(4)生长方式:腔内、腔外或混合性生长;(5)囊变:根据CT值大小而定,其中同层面肿瘤CT值差异≥20HU为有囊变,CT值<20HU则无囊变;(6)钙化:肿瘤内有钙化灶(CT值≥100HU)或无(CT值<100HU)钙化灶两种;(7)溃疡:肿瘤表面有(蟹钳状或环堤状改变)或无溃疡;(8)强化方式:不均匀:CT值>10HU,均匀:CT<10HU;(9)淋巴结:肿瘤的肿块周围存在肿大为有淋巴结,反之则无淋巴结;(10)CT值测量:取肿瘤最大层面中心位置,避开囊变、出血、钙化区,感兴趣区面积0.2~0.4cm2,CT值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2)增强幅度:DE1、DE2;(3)有无强化方式、囊变、钙化、溃疡等;(4)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及灰度标准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B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比较

A组平扫时的CT值较B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而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A、B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比较

2.2 A、B组的EUS增强定量分析

A组DE1的增强幅度较B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而DE2时的增强幅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A、B组的EUS增强定量分析

2.3 A、B组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与标准偏差比较

A组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与灰度标准偏差均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A、B组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与标准偏差比较

2.4 A、B组的强化方式、囊变、钙化、溃疡等资料比较

A组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与B组比有差异(P<0.05),囊变、钙化、溃疡(与否)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A、B组的强化方式、囊变、钙化、溃疡等资料比较[n(%)]

3 讨论

作为一种胃间叶源性肿瘤,胃间质瘤(GIST)的发生频率是相对较高的,虽然其在很多时候处于良性状态,但也存在恶性潜质,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风险较高。较之不同的是,胃平滑肌瘤(GLMs)则无恶性风险,且在胃部肿瘤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从目前临床诊断情况来看,虽然将GIST诊断为GLMs的鲜有报道,将后者误诊为前者的概率却较高。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将GIST与GLMs准确的区别开来。临床研究发现[4~5],在上述两种肿瘤的临床诊断中CT、超声均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中CT诊断的优势主要是能获得更准确的肿瘤大小、边缘、位置及内部表现。但相较于前者,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价值却更高。故为弄清超声(EUS)在GIST与GLM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笔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发现,虽然GIST(A组)在动脉期、静脉期检测中的CT值较GLMs(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在平扫时,GIST的CT值则高于GLMs,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中的EUS增强定量分析还发现,A组DE1的增强幅度较B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DE2时的增强幅度差异则不显著(P>0.05)。这意味着GLMs诊断的有力条件主要处于平扫CT值大而DE1较小时出现。既往研究也证实,GLMs的有力诊断条件多集中在CT值>30.30HU及DE1<10.90HU及肿瘤最大直径<3.20cm这个区间内,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同时研究还发现,GLMs多处于强化均匀状态,而出现囊变、钙化、溃疡的概率却相对较低。而对于本研究所纳入的53例GIST患者而言,发生肿瘤边缘分叶者25(47.17%)例,而GLMs则无显著的肿瘤边缘分叶病例(可能与GLMs生长速度较慢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边缘分叶的出现有助于GIST的判定。文中53例GIST患者中出现囊变、钙化、溃疡者各75.47%、79.25%、86.79%,提示GIST有显著的恶性特质(即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这在既往研究[6~7]中也有所体现。故结合既往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当出现肿瘤变、钙化、溃疡等时,可将其视作GIST。另外文中还发现,GIST在EUS中表现变现为高或稍高回声、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8]的现象较GLMs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GIST、GLMs的临床诊断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EUS检查能有效的鉴别其诊断差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尽管如此,本研究依旧存在缺陷,如样本纳入量低、肿瘤最大直径均≤5cm(尚未纳入肿瘤最大直径>5cm者),也未涉及胃血管球瘤、胃异位胰腺等胃问叶细胞肿瘤等疾病的鉴别,故期待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有机会予以改进,为GIST、GLMs的临床诊断提供更权威的支持依据。

猜你喜欢

平均值灰度溃疡
采用改进导重法的拓扑结构灰度单元过滤技术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都是“溃疡”惹的祸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