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0田曼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不良事件护理干预

田曼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程度;配合度;不良事件;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17-02

输液是主要治疗手段,助于解除患者的症状体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静脉输液在儿科中较为常用,相对于成人,小儿的生理、心理均处在特殊阶段,静脉输液配合程度较差,进而影响穿刺成功率。所以,针对小儿患者,静脉输液治疗配合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安全性。所以,强调静脉输液配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小儿静脉输液的配合度、安全性,减轻疼痛感。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200例静脉输液儿童为例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静脉输液治疗儿童,时间选自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总计2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护理,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患儿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平均年龄(4.30±2.50)岁;疾病类型:支气管肺炎小儿35例,感染性腹泻小儿2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12例,其他疾病小儿25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20±2.20)岁;疾病类型:支气管肺炎小儿37例,感染性腹泻小儿3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13例,其他疾病小儿20例。分组后小儿疾病类型、性别分布、年龄资料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监护人知情同意;小儿无治疗禁忌;小儿病历资料完整;上报医院,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过敏体质小儿;合并重大疾病小儿;生命体征不平稳小儿。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本组静脉输液小儿常规护理,即告知家属协同固定小儿肢体、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等。

观察组予以本组静脉输液小儿综合护理干預,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疾病以及陌生环境、医护工作人员影响,导致多数患儿有明显的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表现,尤其是输液、肌肉注射时,从而影响穿刺配合、穿刺成功率以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重视小儿的心理干预,护理工作中秉持和蔼亲切的态度,热情沟通,并以讲故事、聊天、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小儿注意力,拉近彼此关系,建立小儿的信任感。②环境护理:与成年人比较,装饰以白色为主调的科室会造成小儿明显的视觉刺激,加上输液期间限制活动,导致小儿明显的情绪表现。护理人员可以合理布置病房环境,调整输液室装饰颜色、格局,摆放卡通画、小玩具、播放音乐与动画片吸引患儿注意力,提高小儿舒适度。③穿刺护理:提前向家属介绍输液治疗方式、效果、相关注意事项,提前了解患儿药敏、病情情况。穿刺操作可造成疼痛感,穿刺前要准备好所需用品,穿刺期间以讲故事、聊天等方式转移小儿穿刺注意力,并予以患儿充分的鼓励,增强小儿静脉穿刺的勇气与配合度。另外,要求静脉穿刺护理人员穿刺稳定、准确且快速,争取一次性成功,避免多次穿刺造成小儿身心负担。完成穿刺后分别固定输液管、纱布、针柄,观察患儿面部变化情况、静脉输液反应。④输液护理: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输液时大幅度活动易导致针头外渗、脱出等情况,需加大巡视力度,预防输液期间的不良事件,一旦患儿有恶心、头痛反应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过敏倾向者立即停止输液汇报处理。小儿输液期间,以播放儿歌、动画等方式缓解不适感。⑤拔针护理:对患儿的表现予以夸奖,输液结束后拔针时要求快、准、稳,指导家属按压止血,忌接触穿刺点,忌按揉穿刺部位。

1.4观察指标 ①统计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的配合度、不良事件、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疼痛程度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②配合程度评估:积极配合--穿刺整个过程患儿表现平静、穿刺顺利;配合--穿刺期间患儿有哭闹表现,安抚后平静;不配合--患儿哭闹严重,安慰后效果不大[1]。③穿刺疼痛程度评分标准:以FLACC量表评分评估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包括患儿肢体动作、哭闹行为等项目,总分10分,分值、疼痛感呈正比关系[2]。以Wang-Baker笑脸量表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疼痛感呈正比关系[3]。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建模导入分析静脉输液小儿观察指标,其中,计数资料(配合度、不良事件、一次穿刺成功率)以“例(%)”表示,对χ2检验,计量资料(FLACC、Wang-Baker、满意度评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应检验值t。P值小于0.05,表示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组间配合度情况分析 两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的配合度评定情况见表1,总配合度分别为98.00%、85.00%。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儿配合度更高(P<0.05)。

2.2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肿痛、药液渗透、静脉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2,总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2.3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组间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分析 两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

2.4静脉输液治疗小儿与家属观察指标评分对比 两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疼痛程度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情况见表4。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优势(P均<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常用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问题。儿科疾病患者年龄幼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缺乏主动性,加上疾病、疼痛感以及陌生的医院环境、工作人员,导致小儿依从性较差、抗拒、不配合、多动、哭闹等问题,影响输液安全性和效果[4]。所以,对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儿静脉输液分为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几个阶段,考虑小儿的特殊性以及静脉输液期间的表现、护理需求等,予以小儿心理干预、环境护理、穿刺护理、输液护理、拔针护理,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可以转移小儿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舒适度、提高穿刺期间安全性与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期间肿痛与药液渗透、静脉炎等风险[5]。另外,成功拉近了与小儿、家属之间的关系,满足其护理需求,护理满意度高[6]。许琳琳,倪晓燕研究指出,小儿静脉输液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7]。

本文结果与郭丽琴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率94.5%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97.4%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4.9%高于对照组(P<0.05)[8]。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输液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稳定小儿的身心、提高依从性与成功率,拉近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不良事件护理干预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