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高年级长文阅读指导五部曲

2021-05-08王蕴芬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新课程深度

王蕴芬

摘 要:新课标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但学生自主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对于较长篇幅的长文,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阅读效果有待提高。因而,教师的及时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呼兰河传》阅读指导为例,谈教师如何从“厘清情节,感知形象,感悟主题,品味语言,适时拓展”这五个方面入手,奏好长文阅读指导的五部曲,在提升学生阅读广度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度。

关键词:长文阅读指导;新课程;深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到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

在此背景之下,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笔者发现,学生自主的阅读往往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如果教师不及时跟进,不做好进一步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则学生的阅读始终停留在一种泛泛而读的层次上,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没有特别明显的帮助。

因而,笔者以学生较喜欢的长篇小说为切入口,尝试在学生阅读长文的时候,及时跟进,适时指导。下面,笔者主要以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这篇小说为例,从“厘清情节,感知形象,感悟主题,品味语言,适时拓展”这五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奏好长文阅读指导的五部曲,在提升学生阅读广度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度。

一、 多种方法,厘清故事情节

一部优秀的小说,往往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小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他们只关注部分感兴趣的情节,或者只局限在故事内容上,对情节的发展过程和小说全貌的认识比较笼统。部分孩子甚至无法把握重点情节,也无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在导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迅速厘清主要情节。

(一)概括列举,抽出主干

在指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窗边的小豆豆》和《草房子》这两本书的目录。让学生猜猜这两本书的书名。接着,让学生看着这两本书的目录,说一说,这两本书每一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之后,出示《呼兰河传》的目录,提出学习要求:本书共七章和一个尾声,萧红没有列出标题。你能根据你的阅读,模仿《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以小标题的方式,为每一章写一个目录名字吗?

完成目录设计之后,进一步提出要求:文章中写了很多的人物,写的比较详细的有“我”“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小团圆媳妇等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的事。你找到了哪些事呢?也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一下。

把一本厚厚的书,读成一个个小标题,并列举了一个个简要的事件,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大体梳理出了故事的情节,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画图,直观展现

除了以概括列举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之外,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一步把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要事件进行整合。把整本书的全貌画在一张图上,也能快速梳理情节。

当然,还有很多小说不仅情节丰富,而且曲折动人。这时,运用折线图,同样能梳理情节。比如,阅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本书时,就可以让学生绘制爱德华的旅行情节图。教师导读时,引导学生在旅行情节图上,标出爱德华每到一个地方的心情变化,并标出它的幸福指数,再将各个幸福点连接起来,形成“幸福指数”折线图。如此一来,就非常巧妙地把整本书的情节,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把抽象的小说构思具体化。这样,学生也能直观感受到什么叫“一波三折”。

二、 不同角度,感知人物形象

高年级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接触了很多写人类的文章。学生初步具备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但课内文章篇幅短小,文中人物一般个性分明,非黑即白。但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对较为复杂,性格多变,学生理解有难度。因而,教师也要尝试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品析人物。

(一)聚焦主人公,发现矛盾处

《呼兰河传》各个章节既有关联,又可各自独立成篇。其中,有几章描写了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例如,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有二伯和冯歪嘴子。在导读时,教师可出示描写这几个人物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些人物性格很复杂,比如,有二伯勤劳、勇敢,忠于祖父,但他也偷东西,好面子,同时很麻木。而冯歪嘴子呢,他不屈服于命运,勇敢追求爱情,有担当;但他也逆来顺受。这两个人物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你觉得矛盾吗?”在学生充分质疑讨论之后,最后引导学生发现,长篇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性格是多元的,这样的人物形象更真实饱满。

(二)品人物群像,寻找共同点

《呼兰河传》除了描写了这几个主要人物,还描写了一大群呼兰河小城的普通人。小说第五章,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就写了一大群人对其死亡的不同反应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小团圆媳妇出入老胡家、被打之后、被洗澡”人们的评价、反应,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谈谈这群人是否有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这些人身上有著迷信,愚昧,爱看热闹,麻木不仁等共同的问题。

长文阅读,能使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进一步学会感知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并学会感知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三、 不同维度,感悟文本主题

《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萧红童年时代呼兰河小城的风貌,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批判了小城民众的愚昧与落后。但事实上,学生很难感受这么深刻的主题。他们往往被文中“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所迷惑。所以,教师必须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说主题。在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社会背景感悟主题。

猜你喜欢

新课程深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提升深度报道量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