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模式探究

2021-05-08李小静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小学语文

李小静

摘 要: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新课改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同样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为此,文章从陶行知教育理念概述入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实例探究了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模式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小学语文;写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 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写作能力,深入探究写作模式的优化策略符合素质教育推进的大背景,同样也与陶行知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学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获得灵感并以写作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思考感悟,但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仍然依靠具体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逻辑思维及写作技巧的缺乏使得写作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少教师开始探究高效且可行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 陶行知教育理念概述

生活教育观念: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首先提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当有什么样的教育”的观点,反对传统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以及“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认为教育的内容就应当根据生活的需要来决定。陶行知先生认为除了课堂学习获得的书本知识外,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具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也并非是让学生彻底放下课本,而应当同时包含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一)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也不能算学,即“教”与“学”都应当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授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已经实现了教育主体的转变,教师的职责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当是“教学生学”。

(二)鼓励创新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以工学团、小先生制以及连环教育法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普及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代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众教育观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国民,从1919年“规定女子旁听法案”的通过到次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收女生,他一直努力推动促使男女同校,为中国女权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陶行知先生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治,推行课程改革并采用选科制,当代许多教学理念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三、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背景来看,传统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以写作能力为代表的学科综合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即使新课改强调了小学语文写作的重要性,但写作教学的创新改革仍正在进行中,整体教学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在考试中的占比与课时安排并不成正比,单一地将作文得分作为学生写作能力的评判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评价并不全面。

从教师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上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并沒有为学生开设专门的作文课程,即使开设了作文课程也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巧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共情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审题就出现了问题,更遑论完成一篇契合主题且高质量的作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授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整体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提高。

从学生角度来看,小学生仍然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认识并了解客观世界,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写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而表现出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教育教学工作较高年级学生而言更为困难。学生由于自控力及注意力集中情况较差,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而开小差,加之本身对写作又缺乏足够的兴趣,为此课堂参与度较低、自主性较差,学生被动地完成写作训练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四、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创设真实化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想象与创作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人以及身边事,筛选后当做写作素材加以积累,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为问题分析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将日常生活与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无论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进行写作的训练都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以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例,区别于以往的全命题计事习作任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中的人或事为观察对象从而自行补充题目再进行创作,教师对学生应当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一是明确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物;二是这个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过程。对于这种形式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记录生活并表达自我的写作方向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二)联合阅读发挥联动作用,培养学生写作迁移能力

阅读教育与写作教学同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已经开始将二者联合起来希望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并发挥更强的教育效果。一方面,阅读教学中的范文可以作为学生积累素材的来源,好词、好句以及名人名言最为常见;另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陶行知教育理念可知教师应当“教学生学”,即通过阅读教会学生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从模仿性写作向主动性写作的转变。以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为例,教师可以以《京剧趣谈》一课为阅读范文,教会学生如何描述自己擅长的事,确定写作顺序以及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引导学生在模仿习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思路,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写作水平、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小学语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