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执着·修炼
2021-05-08成锦平
成锦平
初识范永梅老师是在2004年,那时我还是江苏省海门中学的校长,受邀担任第二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大赛评委,范永梅老师是参赛选手。比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多个环节,对选手的学科素养是一次综合性考查。范永梅老师在参赛选手中是年纪较轻的,但她在各个环节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水平,通过预赛、决赛的层层考验,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她的智慧、灵动和干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初心守望令成长更从容。2009年,我调任南通一中校长,范永梅老师当时是南通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因为共事,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虽然已是学校中层干部,但和她交流、接触,你会深刻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淳朴、原始的热爱。课堂上她激情四射,全心投入,学生满意度每年均为100%。她主动关心关爱乡村留守儿童,每年积极参与名师送教下乡活动。2018年,组织上安排她兼任一初中校长、党总支书记,管理任务更重了,但她没有放下高中的教学,在两校之间奔波授课。她常常说课堂是令她快乐的地方,和学生们在一起,可以暂时抛开一切杂念,这份教育人的单纯正是所有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应该坚守的初心。
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常常在學校里听到“职业倦怠”这个词,出发得越久,走得越远,教师越是容易忘了最初为什么出发。什么才是教师成长路上应该坚守的?范永梅老师从教至今已经二十余年,翻开她每天的备课笔记,查阅她批改的作业,走进她日常的每一节课堂,你立马会感受到她把初心践行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工作中——也许是教学设计中一个反复斟酌的细节,也许是课后反思中一行简单的备注,也许是学生作业本上一句温馨的提醒。正是因为有了对教育教学的无比热爱,范老师的专业成长少了急功近利,多了怡然自得;少了敷衍应付,多了品味享受。将平凡的教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对学生倾情投入,对课堂倾情投入,对学校倾情投入,这就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初心。
执着探索令成长更生动。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象要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视角。因此有人说,教师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是“研究”,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问题。细细探寻范永梅老师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研究型教师。她通过观察发现高中物理课堂上实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2007年撰写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开始,十几年来一直关注实验探究教学。她从回归物理学科学习的本源出发,强调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动手实验引领学生知识生成,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规律应用,追求师生共生共创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循真向美的物理素养、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怎样让实验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一种动态建构?她执着探索,大胆实践,扎根课堂搞研究,不断归纳演绎、删繁就简,提炼出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创设情境—问题猜想—实验探究—知识建构—应用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她的教学主张,从“实验探究教学”,到“科学探究教学”,直至如今的“科学探究·循真向美”。从她对教学主张表达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她从关注课堂到关注学科,进而关注“课程育人”的探索历程。可以说,范永梅老师的成长过程,执着于对“科学探究”的探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还致力于线上科学探究实验课程的开发,帮助更多青少年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引领他们成为学习的探索者,以创新的物理视角关注生活。研究、反思、实践,在对同一问题的执着和不断深化的研究中,范永梅老师陪伴学生一起生动成长。
自觉修炼令成长更广阔。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些怀揣着梦想的人做成的。”对于教师而言,成长的最大动力来自内心深处的“梦想”,它是对未来职业目标的自我追求和期许,它会产生自觉修炼的强大精神力量。
水相荡而成涟漪,水相击而发灵光。范永梅老师2011年成为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在这个名师云集的团队里,她的成长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我有幸成为她的导师,见证她在一次次公开课中自我提高与蜕变,亦见证她对课堂细节的完美追求和严谨态度。她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和憧憬,甚至每年读几本书、发表几篇文章、写多少字的教学反思都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名师培养对象这个优秀团队给她带来成长契机,但更重要的是她内心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孜孜追求。2018年,在市教育局的批准下,她以“深研究、重实践、同发展”的理念组建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引领更多志同道合的物理教师一起前行。2019年,她又成功组建了南通市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实现了多学科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团队新样态。正如她自己经常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她引领着团队,团队也滋养着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也许才是一位名师应有的行走姿态:成就自己,成就团队,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社会!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愿更多的教育人都能守望初心,将研究思考书写在成长实践中!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