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而为
——疫情下课堂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2021-05-08孙劼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疫情评价检测

孙劼/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行至六年”主题作业展示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撬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疫情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研究视角的转变,变“微观”为“宏观”,从“孤立”走向“整合”。在这场淘沙取金的浪潮中,重估课堂评价的作用,不禁让人想到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中指出的问题:“是选拔,还是发展?”在当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中,这道选择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对于处于此背景下的教师而言,如何能更有效地检测所教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顺应时代的选择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过程性、连续性、生成性的形成性评价是解决检测问题的最优取径。

疫情中的评价最优解

形成性评价作为课堂评价的形式之一,是检验教学成败与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活动,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师生交互、沟通实现,包括提问、指导、应答、对话等形式。随着“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与推进,形成性评价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缺少即时反馈的线上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结果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作用变得弥足珍贵。在评价、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缺失将造成“教”与“学”的割裂现象,由此,对形成性评价的“线上”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变得尤为迫切且必要。

(一)整合模式下的选择

本次疫情是一场全国性、全方位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极具教育深意。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认为,只有通过主题单元这样的整合式课程,才能将教育素材引入教学中,落到实处。因此,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开发“聚焦主题、注重知识关联的、基于项目的多学科整合课程”。当然,这一选择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居家学习期间,面对线上学习,很多学生出现了专注度低下的情况。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专家也积极倡导开发整合式课程。整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过程中需要与之相匹配有过程的评价,用以更好地提升学习任务的驱动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检测、指导学习,而强调有过程的评价本就是形成性评价的题中之义。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在整合式课程中的重要性。

孙劼老师课堂展示

(二)教育本质的呼唤

经过线上学习的“蜜月期”后,很多学生出现了对线上学习的抵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指出其根本原因——在线上学习中缺少人际之间的互动。他同时指出,人际互动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线上教学中,由于空间限制,无法实现如线下教学中那样自然、及时的对话交互与包含情感的督促交流。而形成性评价中提问与应答的评价形式,是人际交互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以教师富有情感及认知导向的互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远胜于学生在抽象视觉经验中的游走。“四两拨千斤”的追问、点拨,更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轻车熟路中既可循序渐进锤炼思维表达,也可统筹兼顾夯实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疫情中的课堂评价最优解。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学会提问

正如上文中所说,疫情中特殊的线上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多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受到了限制,但其中最常用也是教师最熟悉的“提问”,不但未被网络学习所带来的问题掣肘,相反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显示出超越其他评价形式的优势。线上“一对多”的模式,既规避了“重个体、轻群体”的问题,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使得原本即时性的、难以记录的评价过程得以固化,形成一道显性的指导轨迹。因此,“提问”也成为了形成性评价在特殊时期线上学习中重要的检测评价形式。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技术限制、经验匮乏、难以修正等问题,使得“提问”成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全新挑战。为了回应这样挑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归纳出以下策略:

(一)明确问题内容

问题是教师提问的核心,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来源有两个,一是教师的检测问题;二是学生的疑惑问题。教师的检测问题又可以分为直接提出的检测问题与顺学而导的追问问题。笔者以上所说的问题都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需要教师厘清其作用。

教师的检测问题,是对学生学习的直接检测,这样的问题直指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对于学生的疑惑问题,在缺少与学生面对面交互的教学中如何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个重要的、可信的来源就是学生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原生态问题,在“不否定、不忽视”的原则下,顺势而导,发掘学生问题的潜在可为空间,运用追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二)提问中的实践策略

1.设置虚拟角色直接提问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直接提问只需教师清楚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开门见山提问即可。如果想增加趣味,可以设置虚拟的网络角色进行提问。如设置“好奇老师”的提问时间,增加重点问题的仪式感,既调动了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因特别的提问形式给予原本艰涩的问题以新鲜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动力。

2.顺学而导的相机追问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追问。不过,这种在学生的提问基础上进行的追问,要起到检测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课程目标和难点做到熟稔于心。除此之外,还应对学生的问题潜力进行评估,选出有可为空间的问题。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村晚》一课的古诗教学片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牧童的童真童趣。有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牧童为什么要骑在牛背上呢?

问题二:“衔”是什么意思?

问题三: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三个问题各有侧重,问题二、问题三侧重于知识的内容,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一,初看有些不置可否,却有追问的可能。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追问:

(1)你从哪句诗中读出牧童骑在牛背上?

(2)牧童是怎么骑在牛背上的?

(3)想象牧童“横骑”的画面,说说你的体会?

在教师的追问下,既检测了学生对古诗大意的掌握情况,也检测了学生搜索信息与想象、感悟的能力,看似“顾左右而言他”,实则是对学生的检测与引导。这样的追问,既提升了发问者的满足感,也达成了对其学习效果检测的目的。

在上述例子中,既需要教师顺学而导的经验直觉,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问题筛选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寻找可为因素——关键要素的重合。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发现其中工具性能力要素与人文性情感要素的重合。以上述例子来看,教师可以形成检测性的追问,是由于学生的问题中的人物行为与体会人物情感的思考路径是相统一的。

3.注意微观情境中的kairos

上述内容是面对学生的整体提问,也就是“一对多”的场面,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对多”环境下的“一对一”提问交互。此时,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检测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课堂互动专家埃里克松的研究成果。埃里克松将课堂情境中的时间用两个词汇进行解释:一是连续意义上的时间kronos;另一是表示时机的kairos。在“一对一”的提问交互中,需关注学生kairos的选择。因为无论采用哪种平台进行提问交互,都会存在话轮的破坏者,教师对某一同学进行单独提问时,很容易出现“话轮鲨鱼”或抢答、或插话,打断原有的话语结构(IRE)。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与同学交互话轮的完整——即“提问-回答-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kairos中进行交互,同时面对学生错过自己的kairos时,教师可依据眼下的情境进行如下的追问:你对A同学的观点怎么看?在A同学的启发下,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实践后的反思

特殊时期中以提问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自有其突出的优势,但并不是对终极性评价的批判与否定,多种评价方式并存,才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析材料与思考取径。特别是在目前前沿的项目化学习中,阶段性、终极性评价也已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使得两者之间的转化与切换壁垒变成一种相对性的存在。

当特殊时期过去后,重新审视本文提出的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策略也有其一定的价值,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带来的线上、线下的融合趋势,特殊时期的研究内容必然会对未来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如上文所说,形成性评价本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所提出的策略也自然可以迁移至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正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伟校长所说:“面对大考,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学校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行则将至!”笔者也相信在各位教育同仁不断地省思、实践中,必能攻坚克难,取得硕果,行得坦途。

猜你喜欢

疫情评价检测
战疫情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