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与实践

2021-05-08王达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拱墅区杭州市跨文化

王达/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达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持续的“深度开放”,而教育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传承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与友谊的重要桥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中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定义为“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由此,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指以区域文化为背景,树立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共生与融合,对重大国际问题建立正确的观点与态度,培养学生国际沟通与实践的能力,并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和区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课程。

区域国际理解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政策支持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层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地方层面的《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4年)等文件,为提升杭州市教育品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服务城市国际化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拱墅区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区,近10年来的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2010年“十二五”规划制定时,拱墅区就将教育国际化列为“八项重点工程”之一。2015年制定了《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国际化“十三五”规划》。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师生交流,实施名师海外研训工程,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发展。国内其他地区的政策如《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均以区域整体推进取得成效,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整体推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推动教育国际化以区县定位比较恰当,因为教育国际化更适合在区县范围内开展,它适合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一个学校的力量太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力,不具备辐射区域的效应。但如果以省市为主体推进教育国际化,范围又太大,无法落在实处”。国内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先行地区完善的区域支撑体系也证实了上述观点。拱墅区的区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取得的实效也证明上述观点。如拱墅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领衔的团队开发了“文化协同”的区域性英语绘本课程,是浙江省精品课程。课程面向区域全体儿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培养阅读习惯为价值取向,以英语原版绘本为内容,以风俗、文化、规则等为内容架构,学习感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国际理解力和英语阅读素养。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国际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设立高、中、低三级具体课程目标(见表1)。通过英语绘本的区域性学科渗透,学生在增加英语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更多地进行跨文化的理念熏陶,为今后通晓国际事务、掌握国际礼仪,增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三)学校主导

学校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阵地,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主体。学校间的交流、跨文化的活动体验、优秀师资的培育都离不开学校的实施平台。学校在彰显办学特色、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主导者。拱墅区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得益于学校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推进区域工作的进展。如杭州市大关小学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设了民乐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民乐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同时,常年参与对外交流和接访活动,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音乐为桥梁,向全世界传播。

区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举措

拱墅区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作为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工作。通过近10年的努力,各个学校不断创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本校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一)引进国际文凭课程

2013年,上海市国际学校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在拱墅区成立“杭州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国际学校”。杭州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国际学校是杭州市目前唯一被国际文凭组织(IBO)授予系列PYP、MYP、DP课程的学校。(DP、MYP、PYP是国际文凭组织三个项目的简称,其中PYP是英文The Primary Years Programme的缩写,设立于1998年,中文译为“小学项目”,简称为PYP小学项目或IB PYP小学项目,学生年龄一般为3-11岁;MYP是英文The Middle Years Programme的缩写,设立于1992年,中文译为“中学项目”,简称为MYP中学项目或IB MYP中学项目,学生年龄一般为11-16岁;DP是英文The Diploma Programme的缩写,设立于1968年,中文译为“文凭项目”,又称“大学预科项目”,简称DP或IBDP,有时也被称为IB,学生年龄一般为16-19岁。)学校团队全面遵循IB课程(指国际文凭组织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有能力生存于国际社会的人”这一核心理念,将“让世界各地的学生理解人们各自不同的差异,意识到与自己不同想法的人们,也有各自的正确性,并且积极地以同感的心向其学习”理念浸润课堂。学校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社会交往、情感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重在鼓励学生积极热情理解他人、尊重差异,并成为终身学习者。如:时钟课程的建设中,PYP课程会让孩子们自己去买来各种各样的钟表,然后让学生们动手拆装,将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在实践中进行渗透,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孩子们在时钟的组装过程中学会理解,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了解了科学理念。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对拱墅区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表1:杭州市拱墅区小学英语绘本课程目标

图1: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与德国德累斯顿自由蒙台梭利学校交流学习活动(2008-2018年)

(二)转化STEM课程

21世纪以来,美国率先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危机,试图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入手,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领先,由此STEM课程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STEM教育人才培养。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教育形式、探索STEM教育”。2017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并推行STEM教育。

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国际先进的课程理念,2017年,“浙江-印第安纳州STEM课堂教学项目”在拱墅区实施。杭州市大关中学和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率先尝试 STEM本土课程建设。在浙江省教育厅的组织下,两所学校扎实跟进课堂教学的内涵学习与转化。STEM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了能将先进的国际课程理念传授给更多的区域学生,大关中学和卖鱼桥小学承担课程转化的工作任务。为了保证学科课程的科学性,拱墅区在全省率先设立STEM课程教研员,并在拱墅区“大运河STEM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从事课程资源建设,邀请美国课程专家前来授课,教研员和老师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建设符合区域特色的STEM课程。通过两年的努力,STEM本土课程初步建设完成。随后,根据STEM课程建设开发意愿和原有的基础,在全区选择10所种子学校进一步开展课程实践。通过区域推进的努力将STEM“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整体性思维”的课程理念进行广泛地培养。课程转化推进过程中,大关中学和卖鱼桥小学被评为浙江省STEM示范学校。

(三)开展跨文化体验课程

在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培养广大青少年广阔的国际视野,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拥有国际交流能力,各所学校建设了跨文化体验的活动课程,通过建立姊妹学校,开展海外研学旅行,以及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等载体进行课程体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拱墅区与全世界各地200余所学校建立姊妹学校,近10年来共接待国外来访160批次5600余人次,组团170余个共8000余人赴境外交流。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与德国德累斯顿自由蒙台梭利学校于2008年结为姊妹友好学校。学校双方保持每年高频度的交流学习,基于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需求,双方对国际理解体验课程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独特的中德交流特色课程。2014年,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师生代表团赴德国访问时,德国学校设置了以“巴洛克文化探秘”为主题的课程,出访的师生认真学习了巴洛克建筑艺术、服装艺术和绘画艺术。2015年,德国师生来访,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设置了以“寻访大运河的遗迹”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双方师生走进运河,探寻运河文化,体验运河古韵,感受运河之美。2016年,文澜实验学校师生再访德国,德累斯顿自由蒙台梭利学校设置了“水之韵”特色课程。师生在德累斯顿的每一天都围绕“水”展开学习,如制作竹筏、自制过滤纯净水、两地水质比较研究等主题课程学习。2017年至2018年,双方又围绕“土之韵”实施课程,开展交流学习和跨文化体验。(见图1)

杭州市目前正处于“后G20、前亚运会”的发展状态,正以开放包容的国际发展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教育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杭州市拱墅区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正以新时代的需求为起点,为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力的时代少年而不断创新前进。

猜你喜欢

拱墅区杭州市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拱墅区食堂片组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拱墅区:党建责任清单数字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