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价值分析

2021-05-08于海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腹腔

于海清

(松原市中西结合医院 普外科,吉林 松原 138000)

0 引言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发生阻塞、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疾病,是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其中,结石性胆囊炎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达95%。患者常伴有触痛、较为明显腹肌强直体征,最为典型的临床体征: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患者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会并发胆囊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健康安全[1]。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常用方法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在医学中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2]。基于此,本文探究急性胆囊炎治疗中予以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GK组(n=38)和GH组(n=38)。GK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42±4.51)岁,BMI为(22.07±1.07)kg/m²;YM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07±4.46)岁,BMI为(22.41±1.01)kg/m²。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比对、影像学综合检查确诊者;②年龄≥18周岁且伴有胆囊结石者。排除标准:①哺乳或妊娠期女性;②胆囊区严重粘连者;③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严重性障碍者,两组胆囊炎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GH组: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行硬膜外全麻,在患者的右肋缘下做手术切口,探查患者腹腔,明确胆囊三角区、胆囊位置后,予以游离切除、电凝止血、冲洗、置入腹腔引流管、缝合,术后予以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 GK组:予以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取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患者的右肋缘下、剑突下、脐周取孔并建立人工气腹,压力值维持在(1.73-1.99)Kpa范围中,将德国生产的腹腔镜(型号:WOLF8934.431型)置入患者的腹腔中,仔细探查患者的胆囊、腹腔情况,解剖患者的胆囊三角区,暴露胆囊管、胆囊动脉,并借助可吸收夹进行夹闭、离断等操作,使用电刀剥离胆囊,并在剑突下取出胆囊的同时,同步进行充分止血,并在腹腔镜直视下退出手术器械,排尽腹腔中的气体后关闭,术后予以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胆囊炎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有效率差异(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并CT影像学检测结果未出现异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出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数据均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两组数据资料均以()、(%)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K组胆囊炎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GH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差异()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差异()

术中 术后手术时间(min)项目 例数 住院时间(d)GK组 38 42.28±6.73 46.83±10.04 22.36±5.32 4.07±2.18 GH组 38 76.36±14.53 112.51±15.27 36.02±10.13 8.26±2.47 t - 12.76 21.56 7.16 7.62 P - <0.05 <0.05 <0.05 <0.05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

2.2 GK组胆囊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GH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多半合并胆囊结石疾病,患者在油腻饮食食用、饱餐、过度劳累等因素下易诱发患者发病,常表现为右上腹突发疼痛,逐渐向右侧胸部背部(右侧肩颈部)放射[3]。临床上,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常规予以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患者可能会诱发胆囊穿孔、化脓、坏疽等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4]。而传统的手术治疗在患者的体表处直接做手术切口,手术过程中的用时较长、腹腔暴露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手术效果不理想。腹腔镜三孔法是最为常见的微创治疗方式,取患者腹部三处小切口,将导管置入患者的腹腔内,并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口小,降低传统治疗方式腹部暴露空间,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是现阶段治疗急性胆囊炎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

本研究表明,GK组胆囊炎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GH组,GK组胆囊炎患者治疗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GH组(65.78%),可见,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中,通过仔细探查患者的胆囊、腹腔情况,明确解剖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并借助可吸收夹进行夹闭、离断等操作,电刀剥离胆囊后,腹腔镜直视下退出手术器械,关闭腹腔。该手术治疗方式,患者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对患者实施的手术创伤应激程度较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机体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对机体各项脏器的损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再一次提示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与韩兴龙学者在《急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的研究结果一致[6]。然而在该手术治疗过程中,应把握手术时机,术前应了解患者囊壁周围组织、局部有无粘连等情况,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同时,降低传统开腹手术中腹部与细菌、病毒等的接触几率,减少对腹部周围各脏器的干扰,有效避免术后创伤大、疼痛明显等缺点,达到手术治疗的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各机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腹腔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