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的影响
2021-05-08朱艳关彭芳张晓朦
朱艳 关彭芳 张晓朦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一种人工生育技术,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目前该项技术总妊娠率高达60%,但也存在部分患者反复种植失败[2],夫妇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以及经济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加重病情,不利于不孕症的治疗。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临床护理可帮助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技术、心理等多方面的支持服务,使患者在院外受到院内连续、及时的护理服务,有效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等负面心理,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结局的效果[3-4]。为此,本研究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9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伦理知情同意书;年龄>37 岁。排除条件:存在先天心、肺、肾功能不全者认知功能不全;存在妊娠结局相关染色体异常、生殖系统感染、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畸形。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 例,年龄25~36 岁,平均29.65±1.65 岁;不孕年限5~10 年,平均7.64±1.38年;盆腔输卵管因素19 例,排卵障碍26 例;原发不孕31 例,继发不孕14 例。观察组45 例,年龄25~36 岁,平均29.65±1.65 岁;不孕年限5~10 年,平均7.64±1.38 年;盆腔输卵管因素19 例,排卵障碍26 例;原发不孕30 例,继发不孕15 例。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以及不孕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嘱患者遵医嘱肌内注射黄体酮40 mg,每天2 次,直至B 超确定妊娠后,黄体酮延续用至胚胎移植后69 d 内逐渐减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2.1 确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模式对科室护士进行访谈,发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采用需求评估量表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咨询以及家属的需求,问题包括:最希望受到的护理服务、现有的服务方式存在那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由护士统计调查结果,共包括10 项护理服务需求,排在前4 位的项目依次是心理问题、用药指导、医疗服务支持3 项,针对调查结果,科室内建立护理团队、团队包括1 名医生、护理专家3 名、心理辅导师1 名、营养师1 名,并经过团队共同商讨对患者需求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排位前4 的问题作为本次服务的主题[5]。
1.2.2 心理支持 该环节由心理咨询师完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全面筛查,做出心理评估,准确查找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6]。① 精神支持:微笑坦诚面对患者,及时解答患者所咨询的问题,及时察觉患者紧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治疗信心。②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寻找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对于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偏差、心理咨询师及时纠正,改善不良行为以及情绪[7]。
1.2.3 提供医疗服务支持 告知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体液可能大量转移至第三腔隙引起胸腔积液,密切观察腹围、体重变化情况,测量复位时,双手放在体侧,量尺时,以脐部为起止点,并在吸气末测量,且测量前排空膀胱。当发现腹围或体重明显增加,伴有呼吸困难时,立即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共包括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9 个方面,共90 个条目[8]。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依次根据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分别赋予分值为0、1、2、3 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9]。
(2)临床结局: 血HCG 呈阳性后3 周,经过临床检查有孕囊、胎芽、心管搏动为临床妊娠,胚胎种植率=着床胚胎数/移植胚胎数×100%;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例数/各组总例数×100%;流产率=流产例数/临床妊娠率100%;临床活产率=临床活产例数/临床妊娠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3 讨论
有报道[10]显示,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生殖障碍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我国不孕症的已婚夫妇在10%以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可实现不孕者成功怀孕的助孕技术,也是不孕症患者实现生育的有效途径。在传统观念中,女性作为受孕主体,迫于受家庭的期望、丈夫以及社会舆论 压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情绪低落,出现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可导致医生配合以及治疗依从性发生变化。临床研究发现[11],过度的焦虑、抑郁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轴,使催乳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同时下丘脑对心理压力应激反应所释放的亲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可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整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过程。常规护理模式中,而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是护士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利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全面掌握治疗过程的相关医疗信息以及配合要点,使患者配合治疗计划,改变应对方式,改善临床结局。
本研究中,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种植整个过程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在某种程度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通过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照顾相关信息支持、提供医疗服务支持等一系列的护理服务,改善临床结局,提高妊娠率。
综上所述,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应用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临床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胚胎抑制成功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