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2021-05-07王英霞
王英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离婚率的不断攀升,由此而产生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文化教育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目前,不少农村小学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往往还会沾染上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找准切入点,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花大力气,为提高其学习成绩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帮助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特征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活动任务。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他们不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往往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麻烦时易冲动,处理事务时不理智,在学校里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同学们闹纠纷,说脏话,甚至打架斗殴等。不同年龄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各不一样,但无论怎样,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因此,教师要想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
二、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状况
(一)单亲家庭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表现欠佳,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回家后没有家长的监督与引导,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把足够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甚至有时根本没有认真思考作业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选择抄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由于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足,他们经常表现出丢三落四、反应迟钝、效率低下、成绩滞后等特点。
1.缺乏养成学习习惯的方法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知道什么叫“学习习惯”。他们认为,学习就是课堂上听老师说,下课后按老师说的去做,一切遵从教师的说教,不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没有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并且不知道如何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不高。
2.缺乏养成学习习惯的环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但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小学生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他们通常不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完成作业方面,大部分祖父母无法给学生进行有效辅导,甚至有少数学生的祖父母会纵容其不做作业,或者少做,这样的环境造使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缺乏养成学习习惯的意识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思细腻、敏感,家庭破碎让他们过早地成熟,这样的变化导致他们对学习兴趣不高。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的自律意识很低,无法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忘记做作业,并且学习效率不高,这都与他们的自律意识不强有关。
(三)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照顾和疼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单独跟父亲或母亲生活,就是在长辈或者亲戚家中长大。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处处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对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的缺失,有些长辈会格外疼爱这样的学生,甚至不惜代价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其养成一种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性格,常常会缺乏学习热情甚至放弃学习。
三、培养农村小学单亲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以了解新课学习的内容,找到学习材料中的重难点,然后分析并找到突破的办法,为课堂学习做精心的准备。
农村小学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没有养成预习习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督,为了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首先是帮助学生了解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并掌握一些预习的方法。预习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疑难问题以及课堂上老师可能要拓展的内容。其次是教师可对预习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的预习工作做到何种程度,是否认真完成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何,有助于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最后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大致浏览本堂课主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阅读,然后用彩色笔标记出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二)培养认真的听课态度
课堂是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方式直接决定着他们获取知识的质量。农村小学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沮丧、焦虑、郁郁寡欢、妄自菲薄。当他们遇到课堂上不了解的问题时,没有勇气找老师帮助解决。另外,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发呆或窃窃私语,学习上无激情,课堂接受知识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帮助他们改进听课的习惯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多加督导,要求他们听讲要专心,思考要认真,专注于课堂知识,如果有任何疑问立即标记并请教老师,还要学会做笔记,把每节课老师的板书记录下来,以便进行课后复习。
(三)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庭关系的破裂往往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其在这样一个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精神萎靡不振,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校里教师必须以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为重心,为这些孩子创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要更加重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心声,科学有效地帮助他们减轻内心的焦虑和担忧,鼓励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在学校环境中自由幸福地生活。其次,教师应尽可能挤出一些时间和这些学生交流,谈一些令他们高兴的身边事,讲一些令他们鼓舞的小故事,或者运用微笑、拉小手、拍肩膀等肢体语言,用教师的关爱和友情感化他们,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最后,学校要定期组织课外活动,以此帮助师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温暖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幼小心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大胆,更加勇敢。
(四)讲求方法的灵活多变
培养农村单亲家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开始培养学习习惯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疏解其心中的烦恼。因此,教师可以使用班级主题会议、家长会和其他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教师要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任,一旦与学生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在课堂上单亲家庭的学生需要更多地被关注,课后教师应更多地监督他们,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追求过程的循序渐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不要太草率,应逐步让学生从小养成持续稳定的良好学习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再根据其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对他们的要求。教师需要把握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发现他们身上的过人之处,更多地关心、赏识和鼓励他们,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让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要成为常态,学生自身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弱,容易丧失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齐心协力,及时沟通,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希望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志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学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