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背景下与“特殊”孩子家长的沟通

2021-05-07仇宜波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纳特殊交流

仇宜波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全纳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全纳教育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强调给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但拥有全纳教育资源的幼儿园毕竟有限,更多“特殊”孩子进入到没有全纳教育资源的普通幼儿园就读,这给幼教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因此和这些“特殊”孩子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敢于说、愿意说、说真话、说实话,让老师了解孩子真实的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共同帮助孩子融入集体,不论对家庭还是对幼儿园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说话有“情”——让家长敢说真话

很多“特殊”孩子的家长会刻意隐瞒孩子的病情,面对教师询问还会为孩子找各种借口,如“和我小时候一样”等托词,给老师以错误信息。面对这样的家长,老师要做的是解开家长的心结,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愿意说出孩子的真实情况。

例:水儿是中班转来的,爸爸带他来报名填表时,他明显表现得很好动,语言表达不太清楚,但家长在整个报名过程中,包括与班级老师见面交流时都没有提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孩子入园后,我们渐渐发现水儿的表现有一些异常:他不会和同伴交流,会把一些东西甚至是从地上捡的脏东西放进嘴巴里,还会把饭菜扔到窗子外面……这让我们意识到水儿家长对幼儿园隐瞒了什么,我们决定跟家长来一次约谈。

我们和家长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首先我们摆明立场,对家长说:“水儿爸爸,您不要紧张,今天请您来聊一聊,是想全面了解水儿的情况。您放心,我们的目的不是不要这个孩子,而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他究竟怎么啦?”水儿爸爸听了我们的一席话,终于对我们说出实情——水儿患有多种感统失调。小班的时候家长就发现孩子有问题,并在相关医院进行了感统方面的训练。半年后,孩子行为有所好转,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再训练了,在转入我园后,就自行停止了训练,导致孩子现在的状况比原先更糟。

水儿是被原先的幼儿园劝退的,家长好不容易才把孩子送进新幼儿园。为了避免孩子再次被劝退,家长对幼儿园和班级老师隐瞒了孩子的病情。面对有思想负担、不愿说真话的家长,我们在与他们说话的时候要有“情”。这里的“情”,一方面是我们能换位思考孩子父母的心情,体会他们的担心,尽可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我们主动表明态度会继续接纳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让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对他的孩子是没有歧视的,体会到幼儿园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的良苦用心,才让他们打开心扉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这也为老师正确判断孩子的行为,实施恰当的教育提供了依据。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老师对水儿的教育措施进行了改善,以鼓励为主,并安排一位工作人员陪着他,帮助他遵守班级的一些常规,让他能正常地和小朋友一起生活、游戏。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近期给孩子再做一些测试,全面了解孩子的现状,并请家长遵照医生的要求继续给孩子进行感统方面的训练。班级老师也主动提出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在集体生活中积极配合治疗。

另一方面,“情”也是让家长体谅老师的辛勤付出,理解孩子在集体中确实给正常班级秩序带来不便,尽量能主动承担一些孩子的看护责任。因此,在沟通中我们婉转地陈述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孩子们每天的在园活动,让家长理解老师每天带那么多孩子很不容易。水儿的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后十分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知道水儿中午不睡午觉,还影响别的小朋友时候,妈妈主动提出把孩子带回去,等下午小朋友起床后再送回来。有一段时间水儿妈妈在园陪孩子参加活动时,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下大雪时,家长还带上扫雪工具主动到幼儿园帮助清扫积雪,让我们非常感动。正是我们以“情”沟通,家园双方才能够共同为孩子营造温暖的成长环境。

二、说话有“理”——给家长专业的指导

这里的“理”是教师在沟通中要有理有据,用专业的知识分析孩子的现状,给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还没有发现孩子有异常的家长。和前面水儿家长不同,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视孩子的异常表现,错误地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了就会好的,往往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干预期,造成了无法逆转的“痛”。

例:小强是家里的老二,由于说话晚,词汇量非常少,表达基本以叠词为主,入园后在集体生活中听不懂老师简单的指令,更别说完成任务了。他从不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规则,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平时也不和小朋友交流。家长总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大了就好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老师对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并作了记录。

我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发现小强在语言表达交流上有三种表现方式:

1.对于曾经固化过的交往模式,会回答“不×××”,属于机械式回应。

2.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但语句很短、结构不复杂的问句,直接模仿重复询问者的语句结构、语调等。

3.对于询问者较长的问句,不回应。

这些表现说明小强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他不会倾听对方说的内容,不会思考对方的问题,更没有调动已有经验,组织语言再通过嘴巴说出来的过程。这导致他目前无法与同伴正常交往,他对同伴发起的交往基本不回应,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游离在群体之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和家长进行了多次交流,发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语言交流方面是有问题的,认为他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哥哥交流没有问题,家长也能明白他想干什么。为了让我们的话更有专业性,从而让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我们又对小强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观察。

通过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不仅仅是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异常,他还不喜欢别人触碰,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于是我们在与家长又一次的沟通中重点交流了对孩子跟踪观察到的行为,让家长意识到他与同龄孩子存在的差异,同时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是否有家长没有关注到的关键信息,剖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做全面的测试,评估一下孩子的发展状况。通过专业医院的测试,孩子确实存在语言、社会交往方面滞后的问题,但是因为发现得早,症状轻,通过早期的干预是可以康复的。后来,看到孩子一点点融入集体之中,我们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

三、说话有“法”——让家园形成合力

例:可儿平时都是奶奶接送,大班时,老师发现可儿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跟奶奶沟通后,她总认为孩子大了就好,说多了还不高兴。

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老师最终约谈了妈妈。沟通中妈妈反映孩子在家也会突然发脾气,结合可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妈妈很快意识到孩子存在一些问题。老师一方面安慰妈妈,一方面提供了一些权威机构,建议家长及时做专业的检查。妈妈及时带孩子去做了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训练,改善了这一现象。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重视技巧,方法得当,家园才能形成合力,最终让孩子获益。

1.尽量与孩子父母沟通。我们发现相对于祖辈,与孩子父母沟通要容易一些。俗话说“隔代亲”,在面对“特殊”孩子时,父母更加理性一些。现在孩子的父母都是高学历,他们能正视孩子的问题,能真实反映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行为,并能接受幼儿园的建议带孩子进行积极诊断、治疗,同时他们也会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所以,当我们需要和家长沟通孩子问题的时候,尽量请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园。

2.耐心听家长说。在与“特殊”孩子家長沟通时一定要先听。再理智的家长也不会一下子接受孩子的“特殊”,听家长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法、认识,哪怕是家长为孩子异常行为进行辩解,从中我们都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家园在教育上是平等的,并没有谁凌驾于谁之上,沟通只是让家园达成共识,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老师结合家长所说的孩子的一些表现帮助他们进行分析,会让家长更容易接受,也会让他们心悦诚服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3.只提建议,不作判断。在沟通中,老师不对幼儿行为给出诊断结论,只给家长提供一些建议,提供就诊单位信息;在交流中注意只提供同龄差异现状描述,不凭借经验判定孩子行为异常。

在与“特殊”孩子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做到“有情”“有理”“有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早发现孩子的问题,积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家园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特殊”的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尽早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全纳特殊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立足特殊化,巧解数学题
档案见证基层民主在“特殊”选区的首次实践
怎样转化个别“特殊”的幼儿
一次“特殊”的考试
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