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1-05-07刘祥宇黄晖明李建设王爱文

浙江体育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连接

刘祥宇,黄晖明,李建设,王爱文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 大健康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前 言

截止2020年6月18日,全球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人数为8 242 999人,死亡人数445 535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国72 3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剖析得出,COVID-19 确诊病例粗病死率为2.3%,60~69岁粗病死率为 3.6%,70~79岁老年人为 8.0%,其中大于80岁的老年人达到了14.8%。在这些死亡病例中,其中有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传染病、高血压病、癌症等患者粗病死率占据前5位。以上常见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而60岁及以上患者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0%以上[2]。老年人免疫能力低,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

我国于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次突发新冠疫情给老年人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内,全国都进入居家隔离期,由于活动范围缩小以及运动缺乏的原因导致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抑郁心理情绪和免疫力低下等[3]。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是由于SARS-CoV-2感染所致,病情的危重程度与感染的病毒量和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在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在辅助治疗下可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修复炎性损伤而痊愈,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4]。老年人群由于其生理特点易感且预后较差,成为高危人群。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科学研究表明诸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传统气功等都可以起到健康促进作用[5-7]。其中太极拳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促进作用,太极拳动作柔和、便于练习,广泛受到老年人喜爱。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缓解老年人的焦虑[8]和抑郁情绪[9],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10],提高免疫力[11]。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在疫情后期对于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可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太极拳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总结了2010年以来太极拳对老年人情绪、基础性疾病、呼吸和免疫影响的研究,以期能够厘清太极拳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后疫情时代老年人的健康防护提供借鉴和思路。

1 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通过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数据库检索了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文献发表年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其中英文检索词为Older Adults、Older people、The Elderly、Tai-Chi、Tai Chi、Inflammation、Psychology、Psychological、Mind、Emotion、mood、immune、breathe、rehabilita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等;中文的检索词包括老年人、太极拳、心理、情绪、免疫、呼吸、康复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以上中英文关键词均通过布尔运算符(AND或OR)连接。

1.2 文献纳入标准

依据上述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中文文献912篇,英文文献398篇,全部导入Endnote 9.1中。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获得文献576篇;依据剔除标准剔除文献464篇,得到文献64篇;依据最终确定标准剔除48篇,最终有16篇文献纳入研究(图1)。

剔除标准:①会议论文,②综述论文,③评述论文,④个案研究,⑤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⑥研究对象为非老年人。

最终确定标准:将上述64篇文献依据以下标准进行最终筛选:老年人+太极拳(包括RCT、非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系统整理上述文献资料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中文文献10篇,英文文献6篇。

图1 文献检索以及删选流程图

2 讨论与分析

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编制的太极拳分为三类: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拳。这三种太极拳套路在社会上传播广泛,在老年群体中广受欢迎[12]。太极拳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13-19];其次,太极拳能够改善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的病理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康复治疗阶段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9,17,20-24]。近年来,太极拳对老年人有氧能力、心肺耐力、身体素质、平衡以及太极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也逐渐兴起[25-28]。

2.1 太极拳与老年人心理健康

各种流派太极拳都可以降低老年人焦虑水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良好影响。Chang等, Hsu, moyle, cooke, Liao, Chong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受试者为健康老年人时,经过长期系统的各式太极拳训练后(太极操/陈氏/杨式等),TC组老年人的焦虑水平、抑郁评分都产生了非常显著性的下降趋势,CG组上述指标无太大变化[8,9,13-15,18,29,30];其中欧美珍在一项对女性老年人的实验中发现六个月的24式太极拳训练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情绪的评分都显著性下降,而维持日常活动的CG组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13];在针对患有轻度或中度抑郁症的老年人中,Liao,Liu,潘悦等人发现长时间的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杨氏太极拳结合民间传统音乐伴奏的练习还能使患抑郁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社会、心理、环境、身体各方面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显著提高[9,14,15,18,29]。此外,进行太极拳练习的时间越长,抑郁状态的改善越明显。同时文献中提供的练习方案(表 1)绝大部分为每周三次、每次30~50min,其中一项研究的练习频率为5次/周,一项为7次/周,这符合中等有氧运动强度的指导原则。曹明英,姚朱华,周馨等人通过研究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患心肌梗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运动均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尤其是在中等强度运动后,当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有所改善时,患者的焦虑积分水平也明显下降[31-33]。此外心率恢复指标改善时,焦虑和抑郁积分都明显下降。因此,至少每周五次的太极拳练习能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表1 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续)

2.2 太极拳与老年人生理健康

太极拳练习(24式/42式/太极呼吸操等)可以多系统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五篇文章研究了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和心率异变性的影响[10,20,23,26]。谢业雷探讨了24周的太极呼吸操、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的结合练习对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将73名老年人练习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发现SDNN、RMSSD、PNN50、TP、HF、LF、HFnorm、LF/HF均升高;VLF、LFnorm呈降低趋势;非线性指标稳定指数、调节能力指数、综合评价指数均显著升高;这三种太极拳的锻炼形式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老年人迷走神经的活性,增强了心血管的调节控制能力,而且非线性指标的结果也表明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有所改善[23]。张河水和段丽梅探究了不同架势的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高架势太极拳练习,长期进行低架势太极拳练习使对老年男性的的心血管指标包括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每搏输出量、HRxSBP、收缩压和舒张压;肺功能指标包括VE、VC、FEV1/FEV和 MVV;运动能力指标包括VO2max/kg、RQ、Tmax和 Wmax等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26]。为探讨24式太极拳在肥胖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心肺功能的改善方面的作用,Sun等人选取了120名肥胖老年人随机分为TC组和CG组,并对受试者进行了长达六年的随访[10]。最终发现 与CG组相比,TC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下降,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基础性疾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总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6.67%)也远远低于CG组(38.33%)。太极拳是一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强调深呼吸、动作徐缓、放松精神、调节神经活动的状态,从而减缓做运动时自主神经中枢大脑的压力,减少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激活,促使心肌分泌抑制素,使得心血管运动神经得到稳定,改善心血管的弹性和平滑肌,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同时增强心舒张期心血管的舒张能力[10]。太极拳对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有关太极拳对老年基础性疾病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讨。

有五项研究探讨了太极拳对免疫调控方面的作用[11,20-22]。张舒和赵永才研究了24式简化太极拳对老年女性红细胞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了36名女性老年人随机分为TC组和CG组,四个月训练前后分别采血一次,经过对比分析发现TC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上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变化不明显;红细胞CD35和CD55显著升高;CD59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P<0.05);CG组血液各项指标两次检测对比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TC组相关指标的变化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这既有利于细胞免疫功能的充分发挥,又可以加强细胞对病毒攻击的抵御能力,增强抗氧化功能[21]。郑传峰选取了18名女性退休教师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系统的太极拳练习,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发现,长期系统的太极拳锻炼使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呈上升趋势,这将增强机体内白细胞对病毒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对于抵御外来细菌的入侵、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IgG、IgA和IgM的显著上升可以预防真菌病毒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菌血症等症状的发生; IL-2、IL-6及血清皮质醇与训练前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长期系统的进行太极拳练习能够提高集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能力,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以增强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性,在抗肿瘤和抗癌症方面意义斐然[20]。Wang Y.的研究[11]同上述研究结果相同,长期的太极拳练习能够提高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自然免疫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以上研究表明,长期系统的太极拳练习能够通过提高各种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增强老年人的自然免疫力,以防止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扰,老年人免疫力的增强同时也增加抵抗COVID-19的能力。

为了对不同锻炼年限的老年人量身定制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杨慧馨分别研究多年太极拳锻炼者和初学者在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相关指标的差异性[22]。研究发现虽然在安静期内初学者和熟练者安静时心率、氧脉搏、肺通气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锻炼后的恢复期初学者的摄氧量和通气量明显大于熟练者,这说明熟练者由于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使心肺功能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在进行太极拳锻炼后身体机能能更快地从运动中调整到安静状态,更有利于锻炼后疲劳的消除和能量的节省化。张河水和段丽梅的研究表明长期进行练习后,老年人的肺通气量、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这有效论证了长期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肺部弹性,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大呼吸深度和肺通气量,延缓由于衰老导致的呼吸系统机能下降[26]。相关研究探讨了24式太极拳和其他运动方式在改善亚健康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34]。研究选取了100名亚健康老年人,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经过16周的干预后发现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这表明,相比其他运动方式,24式太极拳的练习能更显著地提高亚健康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表 1)。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呼吸的时相与动作节奏相匹配,深呼吸时产生的吸气阻力可以使胸腔的负荷压力增加,进而对呼吸肌起强化训练的作用,同时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也使得呼吸过程中肋间肌、膈肌和腹肌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既增加呼吸肌的弹性和肌力,又增大了胸廓的运动范围;此外,深而慢的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的效率,改善机体氧化代谢能力,提升心肺运动能力[35]。

3 结 论

各流派的太极拳均能够改善老年人不良的情绪心理,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增强机体的自然免疫力,预防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和流行性疾病。强化呼吸肌力量,提高肺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益于心血管功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太极拳的这些功效在老年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证实太极拳的有效性,并提供更多临床上的证据。未来有关于老年人和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关注患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像高血压、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老年人的疾病死亡率。此外,涉及老年人患病甚至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太极拳的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应当更受关注。

4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老年人太极拳的练习建议

太极拳的练习不需要太大的场所,适合单独或居家环境下练习,对老年健康促进有积极的意义。太极拳非常适合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助力疫情的防控,但练习太极拳应当遵循运动规律,循序渐进。初学太极拳时可以跟随网上的视频教学首先练习太极舒松操,太极圆活操,太极虚实操和太极协调操。随着太极基础动作的掌握,再结合视频学和专业老师指导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32式太极拳的练习以及42式太极拳的练习。应当注意的是,患病或有跌倒危险的老年人应当在有经验的专家教师指导下练习,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直接关乎锻炼效果,而且过量运动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最新的研究表明,每周应该保证累计150min的有氧运动。因此,老年人应当每周保证5次的太极拳练习,且中间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两天,以保证锻炼效果的持续积累,且锻炼的年限越长,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越大。“有氧运动之父” Cooper认为:最适宜的运动强度应该保持在65%~75%之间,20~40岁的人适宜的运动心率是140~160次/min;41~60岁的人,其运动心率应为120~140次/min;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心率应保持在100~120次/min[36]。老年人由于机体部分功能退化,长时间处于心率过快的运动状态中容易产生意外,而太极拳运动属于中小运动强度的范围,既降低了发生危险的概率,又保证了健身的效果[32,33]。但是具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应当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练习时应当全身心投入,充分热身和拉伸,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太极拳锻炼方式

猜你喜欢

连接
腾讯发挥“连接”优势助力区域品牌崛起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
互联网时代“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教育出版走向新“连接”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钢框架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分析
基于防火墙部署的网络安全设计与连接
如何巧看电路的连接
一种挂飞投放系统试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