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润伤口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2021-05-07彭怡婷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湿润感染性伤口

彭怡婷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曲靖 655000

伤口作为一种皮肤缺陷,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引发的。慢性伤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感染性伤口,另一种为非感染性伤口,感染性伤口通常是因为外伤、手术操作以及插管导致的;非感染性伤口通常是因为长期卧床或者截瘫导致的褥疮、糖尿病足等。伤口愈合需要做好相应工作,对伤口感染有效控制,确保护理品质,促使伤口恢复效果显著提高。湿润伤口理论的出现,促使伤口治疗的有效提高,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被推广应用[1]。为了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润伤口理论的临床价值,该研究随机选取于2018 年11 月—2019年4 月这一期间该院收治的110 例慢性伤口患者,对湿润伤口理论护理的应用功能优势进行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10 例慢性伤口患者,全部患者或者家属都签署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55 例患者中,有男性 32 例,女性 23 例;年龄 45~75 岁,平均年龄(60.54±15.75)岁;慢性伤口类型:烫伤溃疡 12 例,下肢血管性溃疡18 例,压疮25 例。实验组55 例患者中,有男性 33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6~74 岁,平均年龄(60.65±15.84)岁;慢性伤口类型:烫伤溃疡 11 例,下肢血管性溃疡17 例,压疮27 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以及慢性伤口类型等资料的统计处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清理与消毒创面,选择无菌纱布敷料等;实验组实施湿润伤口理论护理,按照患者伤口创面的不同时间,合理的选择湿润敷料,方法如下:①黑期:予以清创处理,完全清除坏死的组织,选择清创胶或者外用泡沫敷料等对创面进行覆盖,使清创胶和正常组织之间的接触尽可能减少;②黄期:应用清创胶对残余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应用溃疡糊、外用泡沫敷料、溃疡贴进行覆盖;③红期:对伤口与伤口附近的组织进行有效保护,确保其清洁与卫生,防止出现机械性损伤,选择生理盐水进行清洗,选择少量溃疡粉,用外用溃疡贴进行覆盖;④粉期:对创面加强保护处理,应用生理盐水有效清洗,选择溃疡贴或透明贴进行覆盖;⑤腔洞性伤口:选择藻酸盐类敷料,保证创面的干净、湿润以及清洁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与评定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按照NRS 数字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没有疼痛记0 分,剧烈疼痛记10 分,分数越大,说明疼痛越剧烈)以及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借助自拟调查表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操作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非常满意为评分>85 分,比较满意为评分>65分,不满意为评分不足 64 分)[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愈合,存在上皮覆盖表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渗液较少,创面有一定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较好表示好转;治疗后创面没有显著缩小表示无效[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效果

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8.18%,比对比组患者的83.6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对比[n(%)]

2.2 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

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均比对比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 伤口愈合时间(d) 疼痛评分(分)实验组(n=55)对比组(n=55)t 值P 值13.16±3.46 22.46±4.25 12.585<0.001 3.46±2.24 5.06±1.95 3.995<0.001

2.3 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满意度96.36%,比对比组患者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慢性伤口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慢性伤口的护理工作有较大难度,常规护理会使慢性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且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清创与换药处理等[4]。慢性伤口在感染性方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感染性,另一方面为非感染性。感染性伤口主要是因为条件性病菌导致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插管以及外伤等,一般而言,借助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感染性伤口均可以治愈,但最近几年,伴随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数病菌耐药性升高,导致感染性伤口的控制难度显著增大,以金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若没有对其予以有效的处理,病菌大于伤口处大量繁殖,进而产生全身性表现;非感染性伤口主要表现为压疮与糖尿病腿部溃疡[5]。最近几年,术后卧床引发压疮的情况十分常见,由于交通事故引发截瘫的比例也不断增多,对伤口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湿润伤口理论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运用,其可使慢性伤口的愈合效果显著提高,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6]。

慢性伤口就是经6~8 周伤口依然没有愈合倾向的二期愈合。湿润换药能够使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主要作用机理为将创面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有效保留,使坏死组织溶解速度与创面上皮化明显加快,加快肉芽产生。伤口有效修复受到伤口科学处理的影响,为了及早闭合伤口,完成再上皮化[7]。对不同类型伤口的处理方法的评定标准为愈合时间和质量的统一性。慢性伤口的湿润换药流程如下:(1)使刺激源充分清除:对于化学烧伤与热烧伤需马上终止烧伤源,伤口用自来水冲洗30 min,使附着在伤口与皮肤表面的刺激源充分去除;(2)使坏死组织充分清除:现代伤口护理认为需及早清除坏死组织,主要因为:①坏死组织自溶经创面吸收会产生毒素,导致机体中毒;②坏死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属于细菌繁殖与生长的重要条件,很容易感染;③坏死组织在创面附着,会成为不良刺激源,对毛细血管重建和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对肉芽的生长与上皮再生产生阻碍,进而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8]。所以,在合并坏死组织的溃疡中应用清创处理较适宜,借助系统清创可使慢性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3)感染的防控: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强化营养支持,使低蛋白血症有效纠正;敷料更换过程中需佩戴无菌手套,防止交叉感染;定期伤口培养,每周一次,对感染情况有效监测;于无菌条件下更换敷料,避免二次感染;此外,伤口属于高毒力病原体的居留场所,只有无菌操作才可以将医源性感染的风险有效降低;(4)对伤口与周围组织加强保护:使伤口与周围的压力充分解除;确保伤口局部的密闭性,对分泌物污染与排泄物污染有效预防;选择保护性体位,还可以留置保护性支架;(5)营造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按照伤口大小与颜色等具体情况,科学的选择封闭敷料对伤口敷贴,为伤口愈合营造良好的愈合环境。不可填塞太紧,防止压力对伤口生长造成阻碍,尤其是会对肉芽组织微循环造成影响,白色腐烂沉淀物与坏死主要是受压导致的结果。若填塞太紧持续时间较长,会引发脓毒血症出现[9]。科学的应用敷料可确保无细胞剥落,防止疼痛出现;(6)合理选择敷料,对流出液体与气体有效控制:按照渗出量合理选择敷料种类,如创面大小适宜的敷料尺寸以及皮肤耐受性强等[10]。针对渗液量较多,尤其是感染性渗液伤口而言,需选择吸收渗液敷料,如海绵性泡沫敷料,其可将大量渗出液有效吸收,使浸润情况明显减少,保证伤口处在湿润状态下,即使有压力也会有吸收功能;(7)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充分重视,使其感到舒适:护理人员在换药时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充分重视,对血生化检查结果有效关注,与医生配合对用药指征科学调整[11]。医护患一同参与,可使局部换药的被动护理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医生的全身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程明显缩短。伤口护理过程中需予以减轻的方法,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感到舒适。湿润伤口理论在慢性伤口中,伤口愈合处于湿润条件下,并非潮湿的环境,过分潮湿会使渗出液明显增多,湿润伤口理论则是确保伤口附近局部湿润,伤口愈合过程中不会结痂,护理时采用适宜的敷料,并予以及时更换,可使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促使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伤口的愈合效果[12]。此外,湿润换药护理还可以使医护人员受益,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少,促使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使患者的换药痛苦明显减轻,因为病程的缩短,治疗费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也会促使残障发生率有效降低,对护理人员参与治疗的成就感与责任感的增强也有积极影响。

该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8.18%,比对比组患者的83.64%高;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均比对比组少;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满意度96.36%,比对比组患者的81.82%高(P<0.05)。梁小沙等学者[12]探究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湿性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其选择134 例慢性伤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实行愈合理念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类似。相关学者分析了慢性伤口中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的效果,其选取40 例慢性伤口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处理与湿性愈合处理,结果显示:湿性愈合组的疼痛程度(无痛10 例,轻度疼痛7 例,中度疼痛3 例,剧烈疼痛0例)、换药次数(17~20 d)、愈合时间(15~20 d)与满意度(有效18 例,无效2 例,满意度90%)均优于常规处理疼痛程度(无痛0 例,轻度疼痛5 例,中度疼痛10 例,剧烈疼痛 5 例)、换药次数(20~30 d)、愈合时间(20~30 d)与满意度(有效 14 例,无效 5 例,满意度 70%),此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润伤口理论,可使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减轻,促使其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与伤口愈合效果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湿润感染性伤口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The Desert Problem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海边的沙漠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他的眼圈湿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