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5-07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528226黄俭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水肿甘露醇血肿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528226)黄俭嫦

急性脑出血为脑部急危重症,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残疾率均较高,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则为减轻脑水肿,控制继续出血,防止再出血,降低颅内压等。甘露醇为临床常用的降颅内压、利尿药物,但有研究[1]指出,过早应用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能导致血肿扩大风险增加,而过晚治疗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且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故设立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甘露醇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为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75例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甘露醇不同应用时

附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比较(±s)

附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bP<0.05;与C组治疗后比较,c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GCS评分治疗前A组 25 23.91±4.57 9.44±2.83 B组 25 23.96±4.31 9.43±2.71 C组 25 23.67±4.34 9.46±2.75-F-0.031 0.001-P-0.9696 0.9992治疗2周后A组 25 16.31±2.69a 12.57±1.03a B组 25 9.29±2.33abc 13.67±1.02abc C组 25 16.45±2.37a 12.70±1.12a-t-68.760 8.075-P-<0.001 <0.001

附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机分为A组(25例)、B组(25例)、C组(2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A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0~59岁,平均(48.77±3.1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8例,丘脑10例,脑叶7例。B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9岁,平均(48.77±3.1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7例,丘脑11例,脑叶7例。C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1~58岁,平均(48.69±3.1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9例,丘脑10例,脑叶6例。三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2]中急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者;②无脑疝者;③首次发病者;④发病至入院首次行头颅CT检查短于6h者等。排除标准:①伴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者;②出血部位为脑干、小脑者;③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④脑出血破入脑室者等。

1.3 方法 两组均于出血后6h内及24h后进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A组于出血后6h内静脉滴注125mL甘露醇注射液,患者颅内压300mmH2O以上时用1次,颅内压200~300mmH2O时用1次,颅内压200mmH2O以下即可停用;B组于出血后6~24h接受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C组于出血24h后接受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三组均在治疗3d后观察各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治疗前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NIHSS为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GCS为0~15分,得分越高,意识状态恢复越好[3]。

血肿扩大率、继续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记录三组血肿扩大、继续出血/再出血、死亡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感染、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为重复方差,组内比较为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均降低,B组低于C组、A组(P<0.05);三组GCS评分均升高,B组高于C组、A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血肿扩大率、继续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治疗后,B组血肿扩大率为16.00%(4/25),低于A组、C组的48.00%(12/25)、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出血/再出血率为4.00%(1/25),低于A组、C组的32.00%(8/25)、8.0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率为4.00%(1/25),低于A组、C组的28.00%(7/25)、8.0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三组感染、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多为脑血管病变所致,且其发病因素复杂,临床治疗困难,一旦治疗不当或不能及时治疗,易诱发血肿扩大。急性脑出血发病后,早期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迟发型水肿则为细胞毒性、血管源性及同时作用所致,可降低脑供血量,使得缺血性低灌注风险增加,进一步损坏脑组织血管,加剧脑水肿,促进病情进展。甘露醇为临床首选降颅内压药物,可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但关于其应用时机尚未确定[4]。

甘露醇为单糖,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且其在体内不被代谢,可通过血脑屏障,增加血浆渗透压,促进血肿的脑组织渗透性脱水,同时促进脑脊液中部分水分进入血液,进而发挥脱水、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进一步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脑血管通透性,缓解神经细胞受损,减轻脑水肿程度,有助于抑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展[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NIHSS评分低于C组、A组,GCS评分高于C组、A组,且B组血肿扩大率、继续出血/再出血率、死亡率低于A组、C组,提示出血后6~24h为甘露醇的最佳应用时间,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降低血肿扩大率、继续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分析原因为:袁璞珺[6]研究指出,经头颅CT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其出血持续时间多为6~24h,且此段时间内易产生血肿扩大而促进病情进展。因此,过早予以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降颅压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骤降,使得局部血肿压力止血的作用消失而诱发血肿扩大,过晚治疗则可能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患者病情不断进展[7]。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期间,三组感染、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同时间应用甘露醇的安全性无差异,与张凤影等[8]研究所得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脑出血后6~24h为甘露醇的最佳应用时间,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降低血肿扩大率、继续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脑水肿甘露醇血肿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