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20例的临床特征

2021-05-07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王富霞李智慧李增艳姚菲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曲霉菌酸性粒细胞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王富霞 李智慧 李增艳 姚菲菲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因气道内曲霉菌超敏反应所引发的肺部疾病,又名过敏性肺曲霉菌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该病多发于合并哮喘、囊性纤维化患者,且多为过敏体质[1]。其在哮喘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11%,囊性纤维化患者发生率稍高,约为5%~15%[2]。临床对该病早期患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相对较差,晚期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肺不张等,严重情况下可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安全[3]。且该病早期症状同哮喘较为相似,早期误诊率高,故加强对该病临床特征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提升早期诊断准确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次即对我院20例ABPA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ABPA 患者病历资料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9 岁,最大年龄4 2 岁,平均年龄(29.36±5.41)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病程(11.32±2.26)个月,血清总IgE水平1050~1465mg/L,平均水平(1327±46.81)mg/L。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感染学会曲霉菌发作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

1.2 方法 整理记录2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关病史及诊断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相关信息,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伊曲康唑联强的松治疗,伊曲康唑口服,200mg/次,2次/d。同时给予强的松口服,初始剂量0.5mg/kg·d,服用2周后改为隔日口服,连续用药8周后对比2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等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各数据,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20例患者相关病史及诊断史 20例患者中,家族哮喘病史者6例,过敏性鼻窦炎病史者3例,花粉过敏史1例;临床初诊中,误诊为哮喘11例,误诊为肺结核5例,误诊为肺炎4例。

附表1 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附表1 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n=20) FEV1/FVC FEV1(%) PaO2(mmHg)治疗前 53.57±6.82 48.59±6.23 59.73±6.12治疗后 73.48±7.91 80.96±6.85 78.29±6.74 t 8.431 15.451 9.011 P 0.000 0.000 0.000

附表2 20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s)

附表2 20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s)

组别(n=20)白细胞计数(×109/L)血清总IgE(mg/L)嗜酸性粒细胞(×109/L)治疗前 9.23±1.14 1542.73±134.86 1.87±1.03治疗后 9.36±1.21 651.94±40.85 1.32±0.37 t 0.345 27.613 2.197 P 0.366 0.000 0.017

2.2 临床表现及体征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听诊可闻湿啰音;痰液性质方面,11例为白色拉丝样脓痰,6例为黄色脓痰,3例为棕色痰栓。症状方面,咯血症状者5例,胸闷9例,发热7例,头痛5例,全身乏力10例。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肺部CT检查,17例可见斑片渗出影,占比85.00%;12例可见高密度牙膏样、指套样阴影,占比60.00%;6例可见游走性肺内斑点及斑片状浸润,占比30.00%。病灶累双肺上叶12例,4例累及右上叶、右下叶,4例累及右肺中叶。

2.4 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 20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1例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肺功能指标情况见附表1。

2.5 20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见附表2。

3 讨论

ABPA是因曲霉菌引发的过敏性支气管真菌感染,多项研究证实其属于气道内曲霉菌定植的变态性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5]。临床报道称,Th2、CD4+T细胞激活后,大量释放IL-4、IL-5、IL-13细胞因子,并诱导曲霉菌特异性IgE抗体合成、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6]。近年来肺曲霉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临床将肺曲霉菌分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两种类型,前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后者则多见于免疫功能亢进患者。当前临床对于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的治疗原则是在控制急性发作的同时,抑制人体对于烟曲霉菌抗原的变态反应并清除气道内的定植曲霉菌,从而尽可能减少对肺组织及支气管造成的损伤。但因该病早期症状表现并无特异性,导致早期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易被误诊为哮喘或肺炎具有相似表现的常见肺部疾病,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且疗效较差,故提升该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并以此确定对应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并减少肺组织、支气管不可逆性损伤的关键。

研究表明,哮喘病史、过敏体质等均是ABPA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次在对20例患者病史的相关分析中,家族哮喘史、过敏性鼻窦炎、花粉过敏者达10例,证实了家族遗传病史、过敏体质者是ABPA的多发人群。在诊断史分析中,20例患者初诊均未作出准确诊断,且该病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易造成同哮喘、肺结核、肺炎等疾病的误诊。临床对于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多采用X片平片或胸部CT检查方法,本次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累及肺右上叶、下叶、双肺上叶,85.00%患者可见斑片状渗出影,30.00%患者可见游走性肺内斑点及斑片状浸润,影像学表现亦无典型性特征。在对20例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中,19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通气功能障碍,仅1例患者通气功能正常,治疗后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在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将血清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作为主要检测指标,治疗前20例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值。另有相关文献报道称[7],ABPA患者III期时血清总IgE水平表现出成倍升高。本次治疗后,20例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0,证实血清总IgE水平可作为ABPA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而在嗜酸性粒细胞方面,20例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平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明显(P<0.05);但2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基本接近正常值,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正常情况下亦不能排除ABPA可能性,但可将其作为ABPA早期诊断的辅助性诊断指标。回顾本次报告,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回顾性分析可能受病例选取条件因素影响,且纳入病例数量相对较少,未能开展统计学数据分析,后续将逐步深入完善该方面的研究。综合上述分析,ABP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未具备典型性特征,易导致临床误诊及漏诊从而影响早期及时治疗。且该病在临床中相对少见,结合病史通气功能及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等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可为ABPA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对提升该病早期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曲霉菌酸性粒细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角落生物”
——曲霉菌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