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分析
2021-05-07时适张国伟侯继开郭超王颖
时适,张国伟,侯继开,郭超,王颖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结石属于高发性病症, 伴随人类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尿路结石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 尿路结石中,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是比较普遍的两种类型, 会造成患者尿路损伤、感染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1]。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尿路结石比较常见的类型, 伴随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而变得多样化, 临床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多种术式,其有效性尚未有统一定论[2]。 鉴于此,该文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该院纳入的80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 针对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纳入的80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40 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 例、17 例;年龄28~73 岁,年龄平均值(47.16±10.26)岁;左侧结石、右侧结石、双侧结石例数分别为12 例、11 例、17 例;结石直径0.69~2.98 cm,平均(2.31±0.12)cm。 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2 例、18例;年龄27~74 岁,年龄平均值(46.24±9.37)岁;左侧结石、右侧结石、双侧结石例数分别为13 例、12 例、15 例;结石直径0.58~2.87 cm,平均(2.20±0.01)cm。 所有患者和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和意图,并同意进行该项研究;患者均为复发性输尿管上端结石; 该研究已经通过该院相关医学伦理组织审批。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经皮肾镜治疗方案,具体方式为: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相关资料和手术标识进行核对,气管插管麻醉,取截石位,消毒铺巾工作。 在膀胱镜引导下将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患侧, 并固定导管远端和导尿管,利用输尿管注入生理盐水以此对肾盂进行扩张。 变换患者体位为俯卧位,在其胸腹部放置软垫,在超声协助下对中肾盏和上肾盏施以穿刺,穿刺角度指向肾盂。 穿刺完成后利用穿刺针导入导丝, 通过尖刀顺着导丝将穿刺点皮肤和筋膜层切开,顺着导丝通过筋膜扩张器对穿刺通道进行扩张,建立碎石通道;之后将肾镜置入,利用气道弹压脊髓结石,使其结石直径控制在<0.2 cm,再通过灌注泵水压将碎石冲出,手术完成时留置双J 管与肾造瘘管[2]。
研究组为患者进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方案, 具体方式为: 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基本资料和手术标识进行核对,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采取截石位,为术野区域进行消毒铺巾操作。 将导丝插入患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镜引导下由开口处逆行插入,并留置导丝。 顺着导丝将输尿管扩张鞘置入,型号分别为F12 和F14。 将输尿管软镜放置于结石处, 将钬激光功率设置在0.8~1.2 J 或8~10 Hz, 使用钬激光光纤用蚕食的形式把结石击碎在<0.2 cm。 手术完成后留置双J 管, 术后2~3 d 将导尿管拔出,1 周内进行复查[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一次性碎石清除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 炎症因子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 个方面;并发症包括发热、出血、腰痛、感染4 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80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 研究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两组碎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的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碎石清除率对比
研究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碎石清除率相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gravel remo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IL-6(ng/mL) IL-10(ng/mL) TNF-α(μg/mL)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1.91±0.63 1.03±0.28 8.073<0.001 14.98±2.61 7.89±1.64 14.547<0.001 8.03±1.26 5.03±1.02 11.704<0.001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结石是泌尿系统疾病, 主要高发部位为肾脏和输尿管,结石部位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输尿管结石大多以上尿路结石为主,高发群体为中壮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绞痛、血尿等,且会伴随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 临床对该病症治疗目的为降低疼痛、保护肾脏功能,并以终止结石复发为最终治疗目的,近几年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不断更新发展,治疗方法得到不断提升, 但因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特殊位置和空间构造,导致治疗手段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如输尿管切开取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均会对该病症造成较大手术创伤,且具有较高并发症[5-6]。 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该病症患者进行治疗, 提升结石清除率, 降低并发症,是医疗领域一直关注的课题[7]。 伴随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 尿道输尿管镜与经皮肾镜逐渐应用于泌尿外科治疗当中,并获取良好效果。 尿道输尿管镜与皮肾镜均属于新型微创术,具有创伤小、痛感低的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具有恢复快、感染小的优势,手术风险较低,且操作方便;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较佳,但会造成不同并发症,恢复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大多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治疗方式[7-8]。 此外,输尿管软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保留了输尿管硬镜的特征,即利用人体自然管道,因其具有可弯曲性,可以解决结石上移问题,具有一定的碎石优势[9-10]。 另外,经皮肾镜要经肾实质穿刺创建人工通道,术后3~5 d 天后才可将肾造瘘管拔除,而输尿管软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操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的侵袭性较小[11]。 该研究中研究组一次性碎石清除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其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输尿管软镜治疗方式优于经皮肾镜治疗效果;郭青良等[12]研究中表明, 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的一次性碎石清除率为96.67%,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其数据均优于经皮肾镜治疗组别; 该研究中一次性碎石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使用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碎石清除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 为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碎石成功率、碎石清除率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