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治疗方案对改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1-05-07岳海振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粉碎性肱骨关节

岳海振

聊城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山东聊城 25200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的骨折类型, 据国外相关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1],国内报道约为2.5%[2], 其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70%。同时,由于老年人多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粉碎性骨折的风险更高,治疗更加棘手。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在具体治疗方案选择上,尚存在一定争议。 非手术外固定虽然能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但由于需要长期固定,因此关节功能恢复周期较长。 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能够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但可能引起内固定松动、血管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3]。 因此,为探索治疗可靠方案,该文将对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该院治疗的112 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12 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②患者年龄在60 岁以上;③骨折时间在3 周以内,具备手术适应证;④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随访;⑤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患者;②病理性骨折患者;③无明显骨折移位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⑤未按要求配合随访患者等。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56 例,年龄64~82 岁,平均(73.36±2.81)岁;男性23 例,女性33 例;骨折部位:左侧22 例,右侧34 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40 例。 对照组56 例, 年龄65~83 岁, 平均(74.42±3.03)岁;男性24 例,女性32 例;骨折部位:左侧24 例,右侧32 例;合并基础疾病39 例。 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超肩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前臂保持中立状态,进行局部臂丛麻醉,使用医疗纱布缠绕腋窝,上抬40~75°,采取上举、提拔、拔伸、牵引等方法进行骨折复位,随后选择长度合适的超肩夹板进行外固定。 固定早期,适当进行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固定后4 周,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外固定,进行自主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间隙,逐层分离组织,使肱骨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注意头静脉保护。 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在C 型臂机透视下,检查复位效果,确定复位满意后,在大结节顶点下方、结节间沟后方置入加压钢板, 肱骨近端前外侧使用螺钉固定。 检查关节活动情况,确认无异常后关闭切口,常规引流。 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术后第2 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上肢关节活动。 术后4 周,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6~8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骨折复位效果、并发症情况。 骨性愈合判断:骨折线模糊,骨折端稳定,无压痛和畸形,形成骨痂。 肩关节功能使用日本骨科协会 (JOA) 量表以及Neer 量表评价,JOA 量表包括5 个维度,即X 线功能、关节稳定性、功能、疼痛、旋举等,0~100 分制,分值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Neer 量表包括4 个维度,即解剖、运动范围、疼痛、功能,0~100 分制,分值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骨折复位效果判断:优:骨折端对位准确,未见肱骨头移动;良:骨折端成角不超过5°,肱骨头倾斜不超过5°,无旋转;满意:骨折端成角不超过15°,肱骨头倾斜不超过15°,无旋转。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46±1.98)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55±2.09)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4,P>0.05)。

2.2 术后不同阶段的JOA 评分对比

术后3 d,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术后12 周,观察组患者的JO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JOA 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surgery[(±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JOA 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surgery[(±s),points]

组别 术后3 d 术后4 周 术后12 周 术后24 周观察组(n=56)对照组(n=56)t 值P 值19.71±2.13 19.22±2.24 1.186>0.05 57.89±5.55 47.60±4.12 11.140<0.05 71.72±5.59 58.89±6.16 11.542<0.05 87.88±5.45 86.45±6.02 1.318>0.05

2.3 术后不同阶段的Neer 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4 周、术后12 周的Neer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周时的Nee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Neer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ee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surgery[(±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Neer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ee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surgery[(±s),points]

组别 术后3 d 术后4 周 术后12 周 术后24 周观察组(n=56)对照组(n=56)t 值P 值23.45±2.46 23.60±2.55 0.317>0.05 61.62±5.75 50.51±6.06 9.952<0.05 80.89±5.45 72.73±5.65 7.779<0.05 92.46±2.46 92.33±3.23 0.240>0.05

2.4 骨折复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8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fracture redu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5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发生肩部撞击1 例, 骨性关节炎1 例,发生率3.57%;对照组术后发生肩部撞击2 例,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患者若伴有骨质疏松,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冲击,也可能引起肩周粉碎性骨折[4]。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石膏悬吊、肩外支架固定治疗,但容易松动,固定效果不够理想。 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利用锁定钢板固定骨折部位, 同时使用交叉设计的螺钉固定,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抗拔能力,稳定性及铆合效果良好。 但目前,临床上对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尚存在较大的争议[5]。 以往有报道指出[6],保守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手术治疗。 但也有学者认为[7],保守治疗不适用于肱骨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在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周、术后12 周的JOA 评分、Neer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周时的JOA 评分、Nee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9.28%(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安全性相当,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且复位效果更好。 以往有报道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复位优良率可达到100.00%, 而手法复位外固定为83.87%,也证实了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更佳,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分析其应用优势,首先,钢板内固定适用范围较广, 适用于骨质疏松、 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同时,使用接骨钢板固定时,与骨膜无接触,可降低对骨膜的物理刺激,保护骨折部位血供及软组织,有利于早期骨折部位复原。 此外,与手法复位+外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避免患肢肿胀消退过程中出现的固定松动问题,预防复位骨折再移位,减少关节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等情况发生[8]。 虽然切开复位内固定在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访24 周时,两组患者均骨折愈合,且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9]。从并发症情况上看,观察组术后发生肩部撞击1 例,骨性关节炎1 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肩部撞击2 例,切口感染1 例,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可见二者的治疗安全性相当。 肩部撞击患者经肩峰下探查清理、 肩峰减压等处理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切口感染患者为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等处理后恢复[10-11]。 从该次研究患者并发症情况来看,合并基础疾病、高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相反,采取手术治疗可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多处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保守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通过手术重建肱骨解剖结构更有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12]。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可优先选择手术治。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骨折复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粉碎性肱骨关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