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神经介入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

2021-05-07陈宏锐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开颅脑血管病脑血管

陈宏锐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教学部,广东深圳 518107

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几年呈年轻化特点,具有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1]。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 可致使患者发生弥漫性或者局部性的脑损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等。 因此如何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的关键。 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发展,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能够减少对患者损伤[2]。 为对比神经介入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效果, 该次研究采用信封密封法将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 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信封密封法将该院收治的80 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开颅手术)及观察组(n=40, 神经介入术)。 全部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脑疝、合并严重脏器内科疾病、脑干衰竭等患者。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45~75 岁,平均(57.86±6.65)岁;基底节区出血为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为13 例,脑梗死为21 例。 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6~74岁,平均(57.75±6.86)岁;基底节区出血为5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为14 例,脑梗死为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会审核,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用电钻进行开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血肿,清除血肿。

观察组给予神经介入术,术前做好备皮,准备好葡萄糖溶液、抗凝药物等,给予心电图检测。 给予局麻,在对两侧腹股沟实施消毒, 在腹股沟韧带1~2 cm 部位进行穿刺。 在穿刺部位按压送入直导丝及导管,让引导管插入动脉中,通过更小的微导管直达病变部位,通过造影剂观察病灶,给予扩张、栓塞、注药等治疗[3-4]。 尤其是介入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仰卧位,心电监护,吸氧,麻醉师控制血压在130 mmHg 左右,尼莫地平2.5 mL/h 持续泵人,麻醉后穿刺右股动脉,引入8F 鞘,并以Telescope 技术(同轴法)引入5F /125 cm 椎动脉导管及8F MPA1 指引导管(Cordis 公司)在颈总动脉远端,然后在路图下,送入0.014 导丝(雅培公司)通过颈内动脉近端狭窄段,然后以快速交换方式沿导丝引入保护伞至狭窄段远端, 并张开伞。 然后沿保护伞导丝送入4 mm×20 mm 球囊,以压力泵预扩张至球囊内压16ATM 后迅速释放球囊, 然后沿导丝送入10mm×7mm Protege 锥形支架(EV3 公司) ,定位后准确释放,造影复查见支架位置良好,颅内血流增加。 术后戒烟戒酒,保持清淡饮食,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手术效果, 按照手术效果来评估治疗效果,其中手术成功评估标准: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无生命危险;手术失败:围手术期期间发生并发症或者出现意外,致死[5-6]。②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穿刺相关并发症、动脉瘤中破裂、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急性脑梗死[7]。 ③随访3 个月,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

2.2 并发症

对照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动脉瘤中破裂、脑血管痉挛、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急性脑梗死分别为3 例(7.50%)、3 例(7.50%)、2 例(5.00%)、3 例(7.50%)、4 例(1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动脉瘤中破裂、脑血管痉挛、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急性脑 梗 死 分 别 为0 例、1 例 (2.50%)、1 例(2.50%)、1 例(2.50%)、1 例(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04<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复发率

观察组中无患者复发,对照组中6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0.0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即使患者幸存下来,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因素影响等,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8]。 脑血管疾病患者语言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等表现,可能诱因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引起颈动脉病变或者合并肿瘤、血液病、脑动脉瘤等疾病脑供血缺乏[9]。 神经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通过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的方式,经血管自身的自然腔道治疗,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对患者创伤[10]。

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方法是开颅手术、药物治疗,改善动脉狭窄程度,促进大脑血供恢复,消除脑梗塞栓子。 开颅术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颈部行较大的手术切口,不利于术后恢复,优点之处在于能够降患者硬化斑块及增生内膜有效切除, 避免在此次发生狭窄,而且无需进行长期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术具有可重复操作、 疗效确切、 操作简单等优势,只需给予患者局部,选择大腿根部作为穿刺部位,把导管(直径为2 mm)放置于股动脉,然后慢慢把导管输送到颈动脉狭窄之处,最后再将支架释放出来,扩张颈动脉硬化狭窄部位,改善大脑血流供应[11]。

在神经介入治疗中,动脉溶栓可有效疏通栓塞。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7.50%(P<0.05)。 观察组中无患者复发,对照组中6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介入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患者, 均能取得显著效果, 但是神经介入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胡焱等[12]学者报道,介入术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8.8%,复发率1.0%,与该次研究比较接近。 其中导致脑梗死的原因在于手术时间太长; 使用抗凝药物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肝素滴注不通畅,致使血栓形成。 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原因在于, 栓塞及导管材料对脑血管壁产生刺激; 引起动脉瘤手术过程中破裂的而原因在于介入材料对动脉瘤刺激、凝血功能障碍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支架植入后就万事大吉,支架只是解决的局部的血管病变,全身血管病变的进程仍在发展,需要血管健康管理阻断血管病变的发展。

并发症方面,发现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包括3 个方面:①手术因素:手术过程中支架释放,对患者颈动脉感受器产生刺激,增加血压降低的风险。 ②低血容量:术前较长时间禁食,摄入水分较少,而手术过程中患者出汗较多,加上术后无法及时进食,导致多数患者血容量明显不足。③拔鞘综合征:进行股动脉穿刺过程中,患者极易发生拔鞘综合征,这可能与迷走反射亢进、下肢缺血、手术伤口疼痛、存在紧张情绪等因素有关[13]。采取的预防措施:①准确评估高危人群, 在释放支架前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l mg);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瞳孔等;当心率下降至50 次/min 时,给予阿托品药物,一旦发生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应立即遵医嘱补液增加血容量,多巴胺升高血压。 ②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护:血压下降多数发生在支架释放或者球囊扩张过程中,因此,在这两个阶段应强化血压监测,由原来10 min 监测1 次改为5 min 监测1 次。 ③手术结束30 min 内可正常饮食或者进食半流质饮食,一般术后4 h 内内摄入液体量保持在1 000~2 000 mL,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排尿时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 头部不能摇高。 ④拔鞘前,在穿刺部位给予患者浓度为2%利多卡因5 mL 局部麻醉,缓解疼痛程度;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拔管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询问其感受。 帮助患者拔管后,护士不仅需要检测器血压及心率变化, 而且要观察其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情况。 另外,护士注意动脉压迫止血器基座是否保持平直,松紧程度是否适中,倾听患者的感受。叮嘱不要用力排便或者咳嗽,避免腹部压力增加而导致出血。

综上所述, 神经介入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患者,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是神经介入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猜你喜欢

开颅脑血管病脑血管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