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泛滥,如何管理注意力

2021-05-06卡斯滕·伦·彼泽森

商业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塞勒特质注意力

卡斯滕·伦·彼泽森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我们必须兼具两个看似相反的特质,一是从海量资源中获取各类信息,二是培养专注力。我把这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行为称作“分散集中悖论”。这两种特质组合而成的技能,可以在高度互联时代管理你的专注力。

采用多样化的思維模式、广泛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激发更多创新。《“错误”的行为》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塞勒就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学者,其论文主题甚至包括为何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球队会在年度球员选秀中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同依赖有限信息流的人相比,像塞勒这样涉猎广泛的人更具前瞻性。

社交媒体兴起的危险之一是人们的信息渠道缺乏多样性。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但范围通常只限于和我们有相同观点的人或出版物。假如十年前,你正在一家老式书店闲逛,前往商业图书专区的途中,偶然发现了一些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专著。你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开始研究起与脊椎相关的知识,说不定最后还会买下贾雷德·戴蒙德的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从中了解动植物的原始驯化和疾病免疫的演变,以及两者的结合如何影响了世界财富的分配。而今天,如果你在亚马逊上搜索最新的商业类畅销书,网站就不太可能向你推荐如此有深度的专著。

另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去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也很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干扰不断的时代,这些干扰时而有益,时而有害。当来自数字化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时,保持精力充沛的深度聚焦尤为重要。你要筛选出那些值得你花费注意力和时间的要求以及“有效干扰”,同时,你还必须能在不同视角之间自由切换,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如果你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你就可以优先考虑需要考虑的问题,知道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注意力过于分散或集中都是有害的。如果你只是在网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缺乏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在白噪声的干扰下,你就不会听到任何有价值的声音,不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专心完成重要任务,也分不清轻重缓急。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剥夺了自己“兼听则明”的机会,就有可能会缺乏创造力和洞察力。

因此,你应该在信息输入的多样性和信息处理的专注力之间保持平衡,成为“T型人才”。在字母T中,垂直的这条线代表知识的深度,水平的这条线代表开放的视野。“T型人才”既能潜心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能和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同事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

为了提升自己的“T型人才”特质,你需要在技能矩阵组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寻求改进。如果你不擅长广泛获取各种信息和观点,那就去寻找可以拓宽知识面、并同你的假设相抵触的全新信息源。如果你缺乏专注力,不妨关掉手机,抽出整块时间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思考和阅读。你还可以汲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或者靠自身努力来实现自我提升。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由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只有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特质,你才能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

卡斯滕·伦·彼泽森

在你阅读本文的这段时间里,你可能会下意识地查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也许你注意到锁屏界面上跳出了邮件或短信通知,于是忍不住想知道是谁发来的消息。一旦你开始浏览手机应用程序,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推特(Twitter)。如果你将推特作为自己主要的媒体信息源,你也许会点击浏览有关区块链(block chain)或者巴巴多斯(Barbados)度假攻略的文章。此时的你要是还能将注意力拉回到本文,我会感到很幸运。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一书中指出,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正在劫持我们的专注力和思考力,让我们的行为出现了严重偏差。这一观点我很难苟同。更确切地说,我认为在当今职场上,人们无法阻挡喧嚣网络带来的诱惑,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在大数据迅猛发展和处理器日益强大的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吸收更多的信息。无论你是思想家、管理人员抑或是创新者,都需要兼具两个看似相反的特质,如此方能在这个干扰不断、纷繁芜杂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你必须从海量资源中获取各类信息,学会一心多用;另一方面,你又必须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做到一心一意。我把这种看似二元对立实则高度统一的行为称作“分散集中悖论”(distraction-focus paradox)。这两种特质看似水火不容,但它们组合而成的技能,却可以在高度互联时代管理你最宝贵的个人资源(即专注力)。

的确,这两种能力一直都很重要,而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计算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里这两种能力的组合将变得更加重要(副栏“互联世界的技能组合”介绍了这些基本技能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净效应)。

知识工作者需要多种多样的信息。研究一次又一次表明,采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即剖析问题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激发更多创新。这就是贯穿《“错误”的行为》(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一书的主题。该书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Charles R. Walgreen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席杰出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的回忆录。当塞勒还是一位年轻学者时,就总是注意到一些违背标准经济模型的异常现象,例如所谓的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大多数人傾向于高估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成为知名学者后,塞勒仍然涉猎广泛,其论文主题甚至包括为何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NFL)球队会在年度球员选秀中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为了弄清楚这种现象,他还与心理学家合作。

和那些依赖有限信息流的人相比,像塞勒这样涉猎广泛的人已被证明更具前瞻性,且一贯如此。与此同时,利用多重视角看问题也逐渐成为必须。社交媒体兴起的危险之一是人们的信息渠道缺乏多样性,最终有成为回音壁的可能。“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和“假新闻”(fake news)的概念就是这种趋势的例证。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但范围通常只限于和我们有相同观点的人或出版物。

我们不妨将大约十年前在书店浏览书籍的体验与今天在线购书的体验进行一番比较。假如在一家老式书店,你正闲逛着前往商业图书专区,途中偶然发现了一些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专著。哪怕你对此稍微有那么一点兴趣,你也许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开始研究起与脊椎相关的知识。说不定你最后买下的是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此书出版于1997年,要是你读过这部经典之作,你将了解动植物的原始驯化和疾病免疫的演变,以及两者的结合如何影响了世界财富的分配。而今天,如果你在亚马逊(Amazon)上搜索最新的商业类畅销书,网站就不太可能向你推荐如此有深度的专著。

广泛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也会促进创新。很多创新源自个人,他们的成功靠的就是同开放的渠道交互合作。甚至有研究表明,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推特信息源(Twitter feeds)会激发人们产生更好的想法。因此,人们有必要培养自己去多方发掘汇集各种不同观点的信息渠道。其实,当我提到“干扰”(distraction)一词时,你可以将其部分理解为一种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这种负荷的产生是因为你从更加多样化的渠道获取信息。

全面撒网固然重要,但全神贯注地去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也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需要我们即时回复的邮件、提示和通知总是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干扰不断的时代,这些干扰时而有益,时而有害。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来自白俄罗斯的新闻以及生物学的最新进展,这无疑是福音,但同时又让我们感到困扰,因为总有一些“清单体”文章和涉及重要话题的个性测验,例如你最像什么品种的狗,或者最像《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中的哪个人物。

当来自数字化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时,保持精力充沛的深度聚焦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深度工作》(Deep Work)的作者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在内的一些人都倡导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能够专注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使你与众不同。这种专注力意味着,你要筛选出那些值得你花费注意力和时间的要求以及“有效干扰”(productive distractions),同时,你还必须能在不同视角之间自由切换,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如果你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你就可以优先考虑需要考虑的问题,即更好地制订计划,还能够知道如何思考这一问题,即更好地处理信息。然而,专注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一个死板的机器人。专注是指用心分配你的注意力,是保持聚焦避免走神。

毋庸讳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注意力过于分散还是注意力过于集中,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你只是在网上漫不经心地闲逛,不由自主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指向,缺乏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在白噪声(white noise)的干扰下,你就不会听到任何有價值的声音。你不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专心完成重要任务,也分不清轻重缓急。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剥夺了自己“兼听则明”的机会,就有可能会缺乏创造力和洞察力。研究表明,过度专注会透支一个人的注意力,导致决定过于草率,合作机会减少。

然而,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即信息闭塞并且几乎完全无法专注,情况只会更糟。谁愿意这样呢?其实,在我们这个电子化和以社会关系为依托的世界,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和同事的推文(Tweet)、电子邮件,以及通过脸书(Facebook)和领英(LinkedIn)等社交媒体发送的请求常常让我们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无法抽出时间探究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或者全身心地投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工作。

如此看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当然应该是中庸之道,即在信息输入的多样性(注意力分散)和信息处理的专注力(注意力集中)之间保持平衡。如果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更好地应对我们这样一个充满纷扰的时代。我们可以将这种技能组合理解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一种形式,就像你的头脑里有一位私人项目经理。这些技能类似于最优秀的领导和组织所具备的素质:一致性和灵活性。

如果你能够协调好“广”和“专”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你就符合了创新设计公司IDEO所推介的“T型人才”的标准。在字母“T”中,垂直的这条线代表知识的深度,即专业特长和洞察力;水平的这条线代表开放的视野,包括共情能力和好奇心。在IDEO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看来,“T型人才”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他们既能潜心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能和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同事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当人们在IDEO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这两种互补的技能。

那么,如何提升你的“T型人才”特质呢?首先,你需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在技能矩阵组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你就可以寻求改进了。如果你不擅长广泛获取各种信息和观点,不妨挑战一下自己,去寻找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并同你的假设相抵触的全新信息源。其次,你也可以自己跟自己唱反调,时常问问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相反的观点是什么?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如果你缺乏专注力,不妨关掉手机(至少关闭信息通知),抽出整块时间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思考和阅读。慈善家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经营微软公司(Microsoft)期间就做过这样的尝试。他每年会安排两次“思考周”(think week),在远离尘嚣的湖边木屋中隐居读书,思考公司的未来。“思考周”期间,盖茨会把他近期的读书感想放在自己的博客“盖茨笔记”(GatesNotes)上,并邀请他最喜欢的作者来办公室共进午餐。盖茨的好友、亿万富翁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同样以“学习机器”(learning machine)著称。他自曝常常坐在办公室里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

你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汲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或者你就干脆选择靠自身努力来实现自我提升,因为反省能力和专注力同其他很多技能一样,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来培养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由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无人机很快就可以投递包裹,“零工经济”(free-agent economy)需要的是能够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重塑自我、求新求变的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特质,你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塞勒特质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首席财务官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