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府—民间—高校”共同体的龙门农民画保护与传承1

2021-05-06李绮梅王海青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民画龙门文化

李绮梅,王海青

(1.惠州学院 图书馆;2.惠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惠州516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道:“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人民要认同和尊崇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价值体系,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乡村文化。因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农民画极具时代性和地方性,它响应政府号召而得以发展,来自民间却不同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龙门农民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东江流域的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龙门农民画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地政府与民间文化组织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龙门农民画孕育于清朝末年,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创作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1。当时主要是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直观形象且富有地方特色的画作宣传政府政策与农村新风貌。随着时代的变迁,龙门农民画的内容与特点也随之发生改变。七十年代的农民画内容多以岭南乡土的劳动生活为主,以墙报画的形式呈现居多,主要反映农村不断发生的发展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至进入新的世纪,龙门农民画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新气象,画作内容以乡土风情、传统民间习俗、对岭南文化及农耕文化的思考为主,如赛龙舟的场景《同心协力》(图1),《五谷之神》《舞火狗》(图2、图3)等。

图1 钟永廉《同心协力》

图2 邓柏旋《五谷之神》

图3 黄伟平《舞火狗》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施给我国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为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龙门农民画家与时俱进,不断聚力画笔来描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梁木欢、梁彩欢创作的龙门农民画作品《春暖花开》《旭日东升》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展出,引起了极大反响(图4、图5)。

图4 梁木欢《春暖花开》

图5 梁彩欢《旭日东升》

在2020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非常时期,龙门农民画家用画笔来彰显农民画的非凡力量,他们的画作讴歌了全民“战疫”,绘出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社区防控阵地、广大医护人员奋战在救死扶伤阵地的感人场面,画作充满了温度和正能量①(图6)。

图6 钟永廉《守护家园》

与陕西户县的粗犷大气、上海金山的细腻精巧不同,龙门农民画以描绘岭南风情的地域特色见长。惠州市龙门县与广州市、河源市、韶关市接壤,汇合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瑶族文化,龙门农民画经过几十年的积淀,不断演变、创新与发展,已将岭南风情与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风格,《舞火狗》就是描述龙门蓝田瑶族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在几代人不懈地努力与探索中,龙门农民画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间艺术·农民画之乡”的称号,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2-3]。

然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大大削弱了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的形式与风格也对传统的文化艺术带来很大的冲击。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迭代更新的今天,龙门农民画也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遇到了人才匮乏、宣传力度不够、时代性缺失、地方性特征萎缩、产业化程度不足等发展困境[4-5]。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该如何保护、传承与创新龙门农民画及发展壮大农民画的人才队伍?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与地方高校三方的协同合作,形成共同体协同推进龙门农民画的发展与创新。

二、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与地方高校三方协作共同体的角色地位与作用

龙门农民画的优势不仅在于农民画本身,还在于它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6]。因此,提及龙门农民画,当地的市民与外地的游客不能仅仅只是联想到“龙门”这个地名,而是要与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及自然资源等文化元素密切联系起来。当龙门农民画承载着龙门县的文化资源优势与当地的产业经济有机结合并推动龙门经济发展时,龙门农民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发展与创新。要充分发挥龙门农民画的时代性与地方特色,使之成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民间组织的联动跟进与地方高校的积极参与,即坚持“政府引导、民间联动、高校参与”的三方协同推进原则。

推动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产业化发展,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制定战略性政策引导市场行为,搭建相关平台并加强服务管理,以吸引民间组织资金投入与有序开发运用龙门农民画产业,鼓励地方高校参与研究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政府在龙门农民画的产业化过程中主要通过政策制定与平台搭建,加强宣传推介与支持力度,起到开源导流的作用。如制定“开发与保护”并重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夯实产业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7]。

基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基础平台,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则应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多方合作共同推进龙门农民画的发展与创新。如,龙门县文化馆的“农民画创作中心”、龙门农民画博物馆与文化策划公司、农产品公司和旅游产业形成合作团体,一起探讨实践农民画产品的商业化开发与运用,挖掘并丰富“农民画+”的内涵,推动当地的产业经济同时也让农民画获得宣传与推广,实现双赢。政府与地方高校则需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地方高校的美术学院成为农民画人才队伍的培养高地,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的专业人员以课题或项目的形式与龙门农民画的从业人员合作研究农民画的文化基因与内涵,合作设计相关的文创产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协同发展。

三、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政府搭建与夯实基础平台,加强宣传推介

对于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从政府的层面看,龙门县应重视对内对外两类基础平台的建设。首先是要加强本地市民对龙门农民画的了解和认识,使之成为对外宣传与推广龙门农民画的形象大使。主要方式是推进龙门县宣传文化系统、教育系统对社会与学校进行定期常态化的宣传工作,举行面向社会与学校的农民画知识竞赛与创作比赛等。同时也要注重农民画人才的培训培养,保证人才队伍的持续性与创新性。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民间团体和高校专业人员的参与,共同推进农民画保护、修复、创作等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

其次是充分利用龙门的旅游、农业与人文历史资源,通过设立一年一度的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丰收节等,向社会大众推介龙门农民画。比如,2019年9月23日,龙门县在蓝田瑶族风情园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龙门丝苗米文化节活动,当天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风情园区的百亩稻田实景龙门农民画(图7)[8]。百亩稻田画获得了“最大稻田画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它描绘了前面提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县蓝田瑶族传统民间习俗“舞火狗”。如今,“舞火狗”稻田画成为龙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了龙门农民画的对外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龙门农民画。

图7 百亩稻田龙门农民画——“舞火狗”

(二)民间组织协作发展与创新,深挖“农民画+”的内涵

目前,户县、金山和龙门等地的发展模式主要为“农民画+旅游”[4]。而地处岭南山区的龙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龙门温泉、大氧吧——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同时也是岭南水稻之乡、佳果之乡,其中龙门生产的丝苗米品质优异,还有荔枝、龙眼等水果。此外,龙门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比如龙门白芒坑,是惠州市的一个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龙门县的相关行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大力探索与挖掘“农民画+”的深刻内涵,除了“农民画+休闲旅游”,还可以着力思考“农民画+农产品”“农民画+人文历史”等形式的结合,推动农民画与当地产业的共同发展。

龙门农民画的内容主要包含乡村风俗、生产劳动、农家生活与自然风光等题材,如《舞火狗》《五谷之神》《同心协力》,还有《金秋》《丰收连年》《摘荔枝》《竹海》(图8-图11)等。这些都与龙门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密切相关,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素材与当地的产业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旅游行业、农产品公司与文创企业等联合开发创新具有龙门农民画元素的旅游纪念产品、农产品包装等,借力政府搭建的各种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这既能提升相关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也能实现龙门农民画的品牌宣传效应,使产品与农民画有机结合最终走向产业化。

图8 钟永廉《金秋》

图9 梁木欢《丰收连年》

图10 骆雪芳《摘荔枝》

图11 谭池发、曾宝田《竹海》

(三)高校参与人才培养培训,创新农民画文创产品设计

为促进龙门农民画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地方高校比如惠州学院可以在许多方面参与进来并发挥重要作用,凸显社会服务职能。首先,惠州学院的美术与设计学院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人才与理论优势,协助龙门县培训与培养农民画的相关人才,比如承接龙门县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农民画人才短期培训班。其次,可以在全校开设龙门农民画的通识选修课,并聘请农民画家进大学课堂,联合培养龙门农民画领域的专业人才,以保证龙门农民画的后续人才储备。

此外,政府和高校可以课题或项目等形式支持教师组织专家开展研讨会、讨论班,邀请行业人员共同研究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及其品牌优势,挖掘其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商讨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途径。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反哺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与龙门县相关行业合作,共同探索以龙门农民画为素材的文创产品设计,产品突出体现龙门的人文历史、旅游与农业等地方特色。目前,惠州学院在相关课题研究与文创产品设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龙门农民画艺术的现代创意产品研究”、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工作室制的设计专业多学科联合培养人才教学模式”等项目的资金支持。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设计的具有龙门农民画艺术元素的东江特产包装获得各大设计比赛评委的青睐,并将其应用于大米、茶叶、糕点、腊肉、客家糯米酒等包装[9]。这既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档次与文化内涵,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农民画的产业路径。

龙门县政府、地方经济行业与地方高校可建立常态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在合作研究、合作育人、合建队伍、共建成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龙门县政府与地方行业以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研究队伍,推进龙门农民画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实现产业化。同时,地方高校借力龙门县政府与行业发展之需,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与高校专业教师的水平,进而助力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协同保护与推广农民画

龙门地处岭南山区,空气比较潮湿,这对农民画作品的保存与维护带来不小的挑战。而且推广与宣传农民画,在现代信息快速传递的背景下仅仅只靠传统的宣传媒介也是远远不够的。为更好地保护和推广龙门农民画,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的方式。首先,在惠州加快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背景下,惠州市和其所属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极具地方特色的龙门农民画可以在国际交流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显示对自身地方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可将特色文化推向国际,让其在世界传播。其次,政府要推动实体展馆的建立,以搜集保存有价值的龙门农民画作品,同时也将之成为对外宣传龙门龙门画的窗口。2011年,由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投资开办的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落成,开创了惠州地区企业开办博物馆的先河,也标志着龙门文化产业迈出了的新步伐。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是一间融文化交流,农民画收藏、创作、研讨与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目前,博物馆分门别类收藏了大量的农民画作,展品聚焦了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历史,也反映了内容与风格随着时代变迁的变化情况,馆内还有专门陈列由农民画衍生的文创产品展厅。

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对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有兴趣了解农民画的社会民众来说,实体展馆还是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且许多画作的损耗是不可逆的。面对这些问题,加强网络宣传并开发相关的数字化资源不容忽视。多年来,龙门县政府和行业单位都非常重视利用互联网加强龙门农民画的宣传与介绍,龙门县政府网页(http://gdlm.wenming.cn/龙门文明网)设有“龙门农民画”专栏,及时报道龙门农民画资讯(图12)。2005年,惠州学院数字化保护传承龙门农民画工作组开始对龙门农民画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组根据龙门农民画的地方与艺术特色等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对龙门农民画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和保护,建成“龙门农民画数字馆”平台(http://www.lmnmh.cn或http://www.lmnmh.com)。该平台现收录近1500幅龙门农民画、42位画家、350条作品版权登记资料等8000多条数据。平台集龙门农民画保护、创作、展示、欣赏、交流、销售于一体,打破传统保护与传播模式,对其从新的视角加以解读、新的方式加以保存、新的需求加以利用,创新演绎龙门农民画的文化功能,提升龙门农民画的文化综合效益。通过数字化表达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龙门农民画艺术和文化。

图12 龙门县政府网页截图

四、结语

龙门农民画是岭南地方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龙门县对外窗口中一个响亮的特色名片。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对龙门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就尤为意义非凡。要保证龙门农民画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其最佳途径就是建立“政府-民间-高校”三方角色分工明确的协作共同体,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人才匮乏、宣传力度不够、地方性产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通过共同体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最终推动龙门农民画与地方产业经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政府-民间-高校”三方共赢。

注释:

①更多的“抗疫”画作可见:龙门文明网,http://gdlm.wenming.cn。

猜你喜欢

农民画龙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龙门石篆联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龙门里的白居易
谁远谁近?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龙门这边(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