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压积对血凝指标测定的影响及校正措施
2021-05-06孔令一
孔令一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新疆 克州)
0 引言
红细胞压积也被称为红细胞比容,简称为HCT,是指在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由离心沉淀之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也是一种能够对红细胞数量大小以及体积进行反应的方式,另外结合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还能够计算红细胞平均值,可以临床贫血的形态学进行分类[1]。本文将结合对红细胞压积对血凝指标测定的影响及校正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60例红细胞压积不同的患者作为样本量进行检测,其中HCT<25%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2岁,平均(23.76±5.15)岁,HCT>50%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3岁,平均(23.56±5.24)岁,观察红细胞压积对血凝指标测定的影响及校正措施,应用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国际血栓止血学术委员会(ISTH)、临床检查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抗凝剂,进行血浆制备时需要避免选择感染、肿瘤、创伤、术后、妊娠等人群的标本,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两组在一般资料的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红细胞压积不同的患者作为样本量进行检测,抗凝剂:3.2%柠檬酸Na,采血管中一般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抗凝剂用量=0.00185×血量(mL)×(100-HCT),采 血 量(mL)=0.2(mL)/0.00185[100-HCT(%)],抗凝剂0.3 mL:全血2.7 mL。
清晨采集同一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管,予以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并且无脂血、黄疸、溶血现象,其中一管采用血液离心机离心5 min,吸入血浆备用,另一管静置30 min后加上离心后的血浆来调整红细胞压积,再经由颠倒混匀之后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压积,并分析计算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抗凝剂校正前后PT、APTT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抗凝剂校正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校正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四项一般包括PT、APTT、TT、FIB,在临床一般用作对于患者的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以及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以及治疗评估。FIB即是人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则常见于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则主要对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进行反应,一般增高可见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降低则无临床意义[2]。
表1 对比两组抗凝剂校正前后PT、APTT结果( , s)
表1 对比两组抗凝剂校正前后PT、APTT结果( , s)
组别 例数PT APTT校正前 校正后 校正前 校正后对照组 30 10.81±1.23 14.31±1.95 27.59±3.68 32.04±2.36观察组 30 22.11±3.25 13.71±1.08 49.58±5.01 31.71±2.59 t 17.811 1.474 19.375 0.515 P 0.001 0.145 0.001 0.607
PT即是凝血酶原时间,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能够用于对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进行检测,也能够对口服抗凝剂的用量进行监测,是临床用于对口服抗凝剂进行监测的首选指标,另外其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口服抗凝剂等,缩短则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则是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够加快先天性凝血因子V活化,是一种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实验,另外由于APTT的高敏感性以及肝素的作用,APTT可以用作对肝素治疗监控,一般其增高主要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降低则常见于高凝状态,例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3]。
凝血四项检测在辅助诊断、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临床对其准确性也具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采血前准备、血液标本的运送、实验室标本接收、机器检测等过程中,要求相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另外试验采血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抗凝原理是能够与血液中Ca2+结合丧失凝血功能,从而阻断血液的凝固,达到抗凝效果。
依据本研究,经检查发现APTT延长时,需在经由复查确认且排除肝素感染之后,观察是否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是抗凝物导致[4]。另外经由临床检查,此项检验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所加的抗凝剂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往往很低,血浆幅度则会大比例增高,从而对抗凝比例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在检查时应用抗凝剂的剂量应当通过公式计算[5]。
红细胞压积是能够对血液黏度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一般机体的血液黏度会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6]。经由临床研究,导致其增高的原因一般可见由于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导致患者的血液出现浓缩,因此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7]。导致其降低的原因则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或是血液稀释,另外根据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因此还可以结合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贫血[8]。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检测凝血项目时对低红细胞血症和高红细胞血症要进行抗凝剂的校正,由于肉眼无法判断,因此需要应用机器检测血常规来确定抗凝剂的用量及采血量,但同时其校正过程较为复杂,因此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掌握凝血四项标本采集中的注意事项,对保证结果准确性应用效果显著,并且异常的HCT值对结果准确性有间接影响,需经由校正公式校正处理。
综上所述,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值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间接影响,检测结果需经由校正公式校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