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研究

2021-05-06马芳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系调整考试

马芳华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北京 100048)

招生计划是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节奏,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促进高校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具有先导作用。

招生计划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学校对各二级学院注重内涵式发展的促进和引导,不仅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能直接影响高校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列宁曾经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杠杆、准则、灯塔和路标。”分专业招生计划由简单数字变为调节杠杆,发挥其导向作用,旨在建立一种招生与专业建设之间互相作用、互为促进的联动机制,推动院系内涵式发展。

一、创建模型的背景

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文件指出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是高考恢复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级学校的广泛关注。新高考的根本导向是改革后高考如何招生的问题,这对高校招生体制提出了挑战。

(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激发高校从“招分”转向“招人”[1]

招生是高等学校面向基础教育招收与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生。从历史实践经验来看,对考试的认识比较充分,而对招生的研究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招生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助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向着更加科学、公平、有效的方向持续发展。

1.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激发高校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与中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衔接,能够引导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将学业兴趣与未来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因此,如何吸引优质生源,如何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的新课题。

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激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

高校需要将招生录取、过程培养、就业指导纳入系统化管理,探索多元化、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以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立足自己的特色发展和优势专业,才能克服办学的“同质化”倾向,才能吸引优质生源。

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更加科学、公平、有效地选拔人才

高校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彻底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促进人才科学、公平和有效的选拔。

(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校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提出了挑战

每年在教育部下达了各高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后,各高校再自行安排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这时传统的做法是在上一年专业招生计划数的基础上,依靠招生工作的经验,征求院系意见,结合往年招生录取和就业等指标,遵循“不大动、小调整”原则,对专业招生计划进行微调。这种凭经验的专业招生计划微调方式已经不适应新高考改革,尤其是新的志愿填报方式。传统的志愿填报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学生选择若干个学校,然后在每个学校中选取若干个专业,所以重心是放在学校。然而,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发生巨大改变,志愿的填报单位改为专业,以专业优先,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从2017年高考开始,浙江省和上海市开始试点新高考改革方案;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开始试点新高考改革。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可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具体的专业为报考单位,就要求考生必须清楚地知道高校每个专业的特点,包括学习内容、研究方向、就业情况等,这对高校每个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提出了挑战。

1.招生计划可能无法完成

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是“高校+专业(1至6个)”形式,某些招生专业无论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如何,都能通过校内专业调剂的形式录取满额,不用担心专业计划无法完成。但是新的志愿填报方式,没有了校内专业调剂,部分专业因为报考率不高,专业计划将无法完成。

2.生源可能参差不齐

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固定了每个批次的投档,例如一批次的考生只能在一批次学校中进行投档。但是新高考录取模式取消了批次的概念,用分数段进行投档,某些专业一次投档计划未完成,就需要多次投档,其结果就造成这些专业招收的生源文化课水平参次不齐。招收到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600分以上的,有500至600分的,有400至500分的,导致培养方案不好制定,上课难度增大,学生培养质量堪忧。

3.专业可能面临淘汰重组

如果某些专业常年计划无法完成或者生源质量较差,无法得到社会认可,严重影响专业发展,将面临淘汰或者重组的命运。因此,只有根据专业招生数据、培养数据和就业数据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计划完成率,保证生源质量稳定,保障专业的持续性内涵发展。

综上,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是人才选拔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与创新的程度直接影响人才选拔的效度。高校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直接影响招生录取结果和人才选拔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科学有效且能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势在必行。

二、模型的建立

基于考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实际,建立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数学模型。从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宏观上重新审视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微观上客观公平制订和实施高校招生计划。下面分别从指标体系的建立、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数据的统计和招生计划的调整四个方面描述模型建立过程。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纵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基本分为三个环节,即招生环节、培养环节和就业环节,且此三个环节优劣情况均可用数据反映。依据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指导意见》、北京市教委招生计划文件和北京市属高校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学校和院系两级多次研讨,确定了以下数据作为指标体系的研究数据。

在招生环节,选取最能反映招生情况的数据,包括一专业报考率、专业报考率、专业调剂率、录取平均分等集中反映该专业招生“吸引力”的数据。培养环节的情况由培养能力和培养力量集中反映,选取最能反映培养能力的几个方面,包括专业评估情况、教学评价情况以及培养基地情况。培养力量也由师生比例、人才计划、正高级职称比例、教师博士学位比例等集中反映[2]。就业的情况专业签约率最能客观反映。以上指标均可以量化成具体数据便于运用到模型中进行计算和对比[3],具体招生计划模型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指标体系图

招生数据、培养数据、就业数据称为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模型的三个目标数据(A、B、C),每一个目标数据下面有具体的影响因子(A1、A2、A3、A4、B1、B2、C1)及子影响因子(B11、B12、B13、B21、B22、B23、B24),共同构成了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模型的指标体系。

(二)基础数据的准备

由于新一轮招生考试改革是在2017年启动的,因此我们选取之前五年(2012年至2016年)的招生基础数据和就业基础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个专业对应的影响因子的具体数值。如表1至表5所示:

表1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一专业报考率

表2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报考率

表3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调剂率

表4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录取平均分

我们选取最新的培养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个专业对应的影响因子的具体数值。如表6所示:

表6 部分专业培养数据[4]

(三)基础数据的统计

第一步,基础数据的处理。

对于基础数据我们进行数据的处理,我们计算出每个专业对应的五年的平均值,并且依次拟合出每个专业五年A1、A2、A3、A4、C1的函数曲线,求出变化率△。如表7至表9所示:

表7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影响因素数据处理一

表8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影响因素数据处理二

表9 2012年至2016年部分专业影响因素数据处理三

第二步,影响因子的权重。

运用复杂决策系统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分别为:

为进一步提升土壤修护能力,解决经销商“知病不会看病”等问题,2017年,瑞丰生态成立了土壤修护研究院,凭借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配方实验室及众多专家学者的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土壤健康优化方案、作物营养管理施肥套餐、作物全程健康植保方案及作物效益提升服务,实现了作物生长过程的安全可追溯,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通过在基层各地设立土壤修护工作站,开展土壤数据分析和为农服务等工作,瑞丰生态土壤修护研究院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基层土壤修护服务体系。

A1~∶A2~∶A3~∶A4~∶B1∶B2∶C1~=1∶2∶0.5∶2∶0.5∶0.5∶2

B11∶B12∶B13∶B21∶B22∶B23∶B24=1∶1∶0.5∶1∶0.5∶0.5∶0.5

第三步,专业积分的确定。

根据基础数据的处理数据和影响因子的权重,构建专业积分公式:

专业积分=A1~+△A1+2A2~+2△A2-

其中B1= B11+B12+0.5B13,B2= B21+0.5B22+0.5B23+0.5B24

计算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部分专业积分表

(四)招生计划的调整

有了专业积分排行榜,决策者可以制定清晰的专业计划调整方案。例如,根据专业积分可以对专业按积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积分排名前5%的专业每个专业增加5个招生计划,积分排名后5%的专业每个专业减少5个招生计划,排名在中间的招生计划不增不减,这样保证了总的招生计划不变,专业招生计划动态调整。

三、模型的作用

1.通过指标体系设定,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模型的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子的设定,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环节。招生是人才培养的起始和基础,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检验和反馈,院系的培养能力和培养力量决定了培养高度和培养规格。通过招生、培养和就业数据的呈现,院系能够清楚地看到自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力量,充分调动院系内涵式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基础数据采集,客观展现专业的“吸引力”

在招生过程中,有的专业报考人数多,很受考生青睐,有的专业却非常冷门。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有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却具备很强的专业培养能力,就业时也并非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就一定高于冷门专业。各专业之间缺乏全面客观的量化指标。通过各专业近五年的招生数据、培养数据和就业数据,为每个专业披上了数据的盔甲,使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专业之间有了公平的量化依据,客观地展现各专业对于考生的吸引力。

3.通过加权处理,从技术上排除因招生计划人为造成的录取分数差异

通常招生计划少的专业录取分数会相对较高,招生计划多的专业录取分数会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对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做了招生计划的加权处理,从技术上排除了招生计划人为造成的录取分数差异。院系也反映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专业签约困难较大,院系就业工作难度也更大,基于就业工作难度的情况,我们对专业签约率做了毕业生人数的加权处理,也从技术上平衡了毕业生人数人为造成的签约率差异。这两项加权处理,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信度。

4.利用拟合曲线的斜率,反映院系就业工作的稳步上升态势

在考察各专业基础数据的时候,我们还希望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例如,某专业在2012年至2016年的签约率不高,但是一直在增长,这就是好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院系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在增强,院系就业工作成效在稳步提升,所以模型有必要加入数据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以用2012年至2016年数据拟合曲线的斜率也就是变化率来直观刻画,给趋势较好的专业增加积分,模型的功能更加完善。

5.直观展示专业积分排名,实现招生计划动态调整

学校招生专业的排名往往会比较主观和没有辨识度,看起来各有千秋,计划如何调整众口难调。本模型通过量化各专业的指标,直观展示出专业的积分排名,计划调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帮助决策者制定简便易行且公正合理的招生计划调整方案,从而在源头上保证计划完成率,保证生源质量稳定和专业的持续性内涵发展。

四、模型的拓展

本模型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拓展性。

1.模型的可复制性

任何学校将自己学校的数据载入此模型,即可得到招生计划调整数据,也可根据学校育人核心理念和专业发展,改变模型中一些指标和参数,即可得到符合本校校情的招生计划调整数据。新高考改革运行若干年后,也可以用新高考改革后产生的各项数据构建模型。

2.模型的可拓展性

该模型的建立方式,不仅能用于招生计划的调整,还可以用于院系经费的调整、绩效奖金的调整等方面。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各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招生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源头,招生计划是撬动人才培养的杠杆。招生计划的科学制定关乎学校发展、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招生计划调整模型势在必行。这个建立的过程也是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总结和反思,才能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招生计划模型。

猜你喜欢

院系调整考试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18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