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泪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5-06向清平通讯作者
向清平,李 菲(通讯作者),陈 娟,罗 静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其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在临床开展广泛。但白内障手术对角膜上皮或泪膜有一定影响,容易发生眼部干燥、烧灼等症状,部分可发展为干眼症,明显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1]。临床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归入眼表炎症性疾病范畴,病理表现为泪液分泌不足、泪膜稳定性差、泪液异常等,影响泪液质量,长期发展可活化T 淋巴细胞,加重眼部炎症反应[2]。人工泪液是本病常用治疗药物,能够补充泪液,在角膜上形成保护膜,维持泪膜的张力及稳定性,达到缓解干眼症状的目的[3]。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卡波姆凝胶滴眼液均是常用人工泪液,两者的理化性质有所差异,但对干眼症的缓解效果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人工泪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84 例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 例,男22 例,女20 例,年龄53 ~86 岁,平均年龄(68.3±7.2)岁,病程1 ~6 个月,平均(3.3±1.2)个月;对照组42 例,男23 例,女19 例,年龄52 ~88岁,平均年龄(68.6±7.4)岁,病程1 ~8 个月,平均(3.7±1.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I T)、泪膜破裂时间(B U T)、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确诊为干眼症,均有白内障手术史,在术后发病,眼部有干燥感、烧灼感、疲劳感、异物感等症状,视力波动,BUT ≤5 s 或SIT ≤5 mm/5 min,角膜荧光染色(CFS)评分≥1 分;排除其他眼病所致干眼症、原发性干眼症、眼睑内翻、眼睑闭合不全、半年内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自闭式透明角膜切口,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常规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 次/d。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30012),4 次/d。观察组使用卡波姆凝胶滴眼液(批准文号H20090924)4次/d[4]。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干眼症状完全消失,SIT >10 mm,裂隙灯检查正常;显效:干眼症状明显减轻,SIT >5 mm,裂隙灯检查明显好转;有效:干眼症状有所减轻,SIT <5 mm,裂隙灯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干眼症状无明显改善,SIT 无增加,裂隙灯检查无好转[5]。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1 周、1 个月、3 个月评估BUT、SIT、OSDI 评分及CFS 评分;OSDI 评分总分100 分,≤25 分为正常,>25 分为存在干眼症状;CFS 评分总分在0 ~12 分,得分越高染色越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行t及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BUT 及SIT 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周、1 个月、3 个月的BUT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的SIT 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1 周的SIT 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UT 及SIT 比较(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UT 及SIT 比较( ± s)
组别 例数 BUT(s)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 42 3.21±1.45 5.76±1.73 7.67±1.94 13.25±2.01对照组 42 3.14±1.51 4.03±1.82 6.26±2.02 10.12±2.30 t - 0.231 3.894 3.732 4.014 P - P >0.05 P <0.05 P <0.05 P <0.05组别 例数 SIT(mm)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 42 7.58±2.04 12.59±1.76 11.45±1.67 11.04±1.53对照组 42 7.64±1.98 13.21±1.97 9.72±1.39 8.56±1.22 t - 0.223 1.519 3.436 3.912 P -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及CF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周、1 个月、3 个月的OSDI 评分、CF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及CFS 评分比较( ±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及CFS 评分比较( ± s)
组别 例数 OS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 42 31.24±3.68 28.19±3.72 21.43±2.85 15.67±2.53对照组 42 31.34±3.74 30.68±3.80 28.16±3.79 26.42±3.48 t 0.303 3.672 4.768 5.124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组别 例数 CF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 42 6.98±1.26 4.14±1.03 2.02±0.74 0.84±0.16对照组 42 7.02±1.30 6.28±1.54 5.13±1.37 2.49±0.78 t 0.211 3.708 4.012 3.976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白内障手术对眼表结构和泪膜稳定性均有破坏作用,而术后眼部发生炎症反应,炎性因子损伤泪腺,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最终发生干眼症。加之本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功能较差,眼球膜较松弛,泪液分泌少,更容易发生干眼症[6]。
人工泪液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通过湿润眼表,形成人工保护膜,增加泪膜稳定性,达到缓解干眼症状的目的[7]。但选择何种人工泪液在临床尚无定论。玻璃酸钠滴眼液是最为常用的人工泪液,其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亲水、保水性较好,可与房水、玻璃体较好地结合,维持眼结膜的湿润,提高泪膜稳定性,缓解角膜畏光现象,促进受损角膜的修复[8]。卡波姆凝胶滴眼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相分散层和固相基质,与泪膜的水层、黏蛋白层生理功能类似,并能延长在角膜表面的停留时间,抗蒸发力强于水液状人工泪液,从而有效保护结膜及角膜,促进干眼症状的缓解,同时其黏度较高,可延长在眼表的黏附时间,也有助于提升作用力[9]。此外,卡波姆凝胶滴眼液中富含甘油三酯,与水不相溶,与泪液中的脂质三层结构相似,能够改善老年患者泪膜中脂质层变薄的状况[10]。
综上所述,卡波姆凝胶滴眼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更佳,对眼表的保湿效果好且持久,有助于提高泪膜稳定性,促进干眼症状的缓解,值得在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