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思潮探析

2021-05-05张思琪

今古文创 2021年8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

【摘要】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得出如何理性面对消费主义,树立正确消费观。

【关键词】 消费主义;消费与生产;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B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4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来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开始不断地追求新的消费品,这会使人们在消费时大大超出了所必需的消费,以此来满足自己所谓的精神快乐。在这种现状中消费已经不再看作一种手段,而看成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消费主义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追求自我表现或为了寻找自我价值而进行的个性表现行为,这种消费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许多现状显然对于社会是不利的。因此应该正确看待该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建立正确消费观。

一、当下中国所出现消费主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欲望增长,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生产和思想观念,人们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新的物质产品,盲目跟风进行消费。这些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会对我国经济体制建立以及思想文化造成影响。所以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更应该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从加快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新模式下,应该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从而构建绿色和谐的消费观念。

二、如今消费主义具体表现

(一)物质生产的丰富导致消费能力增长超越实际需求

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就有物质生产快速发展的因素,从一方面来说,“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物质主义,人们对物质过量的需求超出了实际需求。马克思指出:“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 在“物质依赖”社会中,人们必然会遇到种种困境。人们不是依靠自己而存在,而是寻求外在事物的依赖。“物”成为人类生存和所有其他活动的基础,它成为人类不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二)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被当下消费观所趋同

现代经济条件的成熟和社会文化的世俗化为消费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消费主义的最终确定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完成的。高速发展的传播手段,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其中一部分就包括消费主义的传播。更因为大众传媒的普遍性,使得人人都能成为被迫接收信息的对象,没有健全的消费观的人容易受到其影响。大众媒体以快速的传播速度、精准的传播效果,不断对人民的思想意识进行着冲击。因而在人们的头脑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形态,使得人们迷失在社会大的思潮中。它不仅创造了使用商品和创造消费者价值的愿望,刺激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催生了整个社会对某种风格,美学和品位的追求。此时人的思想就容易被这种看似充满现代风格的思想所趋同,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充满了消费主义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欲望超越了需求,人们的消费是盲目和被操纵的。人们购买的物品并不是他们所必需的,然而他们为了这些东西却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马克思说:“工人同自己的勞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消费者的个性、主权和自由选择事实上却是一个巨大的骗局,盲目追求新事物而消费的人们反而产生了不利于自己的效果。通过不断追求新的物体来满足所谓的精神需求,并使人们在连续的消费陷阱中流连忘返,这种对新奇的不断渴望是无止境的,但是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物质需求满足没有持久性,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渴望是短暂而不稳定的。一旦人类价值观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控制,就会产生许多连锁反应,例如道德价值观的扭曲和对生活缺乏信心。所以消费主义看似并没有什么危害,却在无形中同化了你,并产生了不利于自身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物质生产与消费方式的不匹配导致的过度消费

物质生产决定了消费方式,生产不仅创造了消费的对象和数量,而且创造了消费模式和消费者。一方面,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的材料和对象。如果消费没有对象,就不会产生消费;另一方面,生产也创造了消费模式。新产品与使用消费这些新产品的人同时生产,这两者是相互有条件和相辅相成的。同时,所生产的产品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需求,成为人们追求新消费的动力。因此,生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结构。如果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人们生产需求太少,供应短缺。如果不需要的东西大量生产,导致供过于求,不仅通过消费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

(二)人们思想观念的盲目盲从导致了不健康的消费观

在现代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影响下,人们不再看重思想道德上的满足,而在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因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带来的道德的罪恶感被削弱,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被大大激活。从本质上讲,它与传统伦理道德所倡导的精神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从人类本能的心理因素来看,人的欲望具有无限的指向性,他们自然会追求和模仿高层次,更好的事物。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当前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空前繁荣,已经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基本食物、衣着、住房和旅游等乐趣,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得多。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模仿高等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他们的外在和肤浅的平等。因此,基于人的先天模仿和追求平等的心理因素,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继续追求不断更新和更高水平的享受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行为如奢侈品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变得普遍,人们的思想变得愈来愈加趋同。

四、如何应对当下消费主义现象

(一)建立健全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当下物质与精神都要丰富的需求。既要扩大社会有效消费需求,提高劳动者消费能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消费者消费和实现消费能力从而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做到理性消费。马克思指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以提高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促进人民需求。使得需求符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物质公平分配。在中国,消费者主体是由工人主导的消费者群体。所以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收入增长与分配合理,提高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只有生产与消费平衡发展,才能使得人们不再盲目追求高消费,形成不利于社會经济发展的现象。

(二)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树立正确消费观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条件下,面对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不断影响,并将会继续发展的势头下,我们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来处理当下社会问题。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实践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的条件。” 所以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思想,形成具有科学、可持续消费模式。这种消费在满足物质文化产品生产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生产能力和适度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防止消费主义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得消费者能够牢固树立协调、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倡导节俭风尚,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观,践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利用可持续绿色消费的概念在协调社会和谐和个人的发展发挥作用,使消费与现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和谐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与人民的需要可协调,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协调。要将生活推向更高的质量,需要用有利于人的整体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来取代低层次的物质主义需求。我们必须在满足合理物质需求的消费下,注重引导人们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在自然生态中需求和谐,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在面对当今世界物质极大丰富和外来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尤为重要。人们应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丰富精神需求,正确看待物质需求,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这对于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经济快速发展和思想文化快速变迁的影响下,正确的消费主义将会引领和谐发展道路,创造新的价值,推动幸福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葛玉萍.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现状及成因探析[J].市场研究,2019,(02):48-49.

[2]李晶晶.当代中国消费主义倾向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

[3]尹元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思考[J].商学研究,2018,25(04):118-123.

[4]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06):49-5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思琪,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哲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美国消费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社交媒体受众商品化的两种路径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娱乐与消费的共谋
消费主义视域下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哲学视角的消费主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