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读建构:让课堂品质走向更深处

2021-05-04王心喆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2期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课堂中教师缺乏对文本认真、深入地研读,学生缺乏独立分析、辩证思考的现状,探讨教师如何从深入研读文本开始,通过“课前预读,达成更全面的教学目标定位”“课中导读,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课后续读,让语篇运用更鲜活”,真正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堂品质;预读;导读;续读

【作者简介】王心喆(1984.08-),女,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小教一级,英语教师。

一般来说,有品质的英语课堂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认真、深入的研读。而现下英语课堂中教师普遍存在为教而教,对文本定位停留在会读能理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缺乏独立分析、辩证思考的能力。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课堂本身,可能首先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到深处,在课堂中没有导到关键处,而课外也未曾引向远处。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认真分析文本,浸入文本探究编写意图、行文脉络,梳理知识点就变成必做的功课。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下 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探讨教师如何从深入研读文本开始,通过课前预读,达成更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课堂里更细腻的导读,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课后更有帮扶地续读,让语篇运用鲜活起来,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走向品质。

一、预读,让目标定位更精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之、指向之并最终实现之。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对目标的定位一定要恰如其分。设定教学目标必须基于教师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因而,教师深入研习文本、预读文本至关重要。

通过预读,不难发现译林版牛津英语6B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Storytime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对话形式呈现了Mike、Wang Bing等同学讨论如何在课前查阅有关澳大利亚的信息。在这里,教材推荐了多种预习和查阅信息的方法:询问、上网、书信交流等。从中,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还应学会通过多种渠道的自主学习来主动预习,主动提前获取知识与信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核心素养中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第二部分呈现了Liu Tao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介绍澳大利亚的英语短文,文章介绍了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及主要城市,这正是核心素养中所积淀的人文底蕴。抓住了这两点,在预读后,笔者发现了一些隐藏的信息: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绝大多数的资料都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介绍相关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而教材则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多彩的澳大利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后者似乎更亲切,更有带入感。诸如“You will love our kangaroos and koalas. You will also like Sydney”这样的字里行间中,读者的心似乎也随着作者渐渐走进了美丽的澳洲,浏览着澳洲的城市,观赏着罕有的动物。由此,编者的意图呼之欲出: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学习You will...的句子,绝不仅仅是掌握句式,掌握语法,掌握书写,而更应该通过阅读与欣赏,品鉴出语言文字的自然与美丽。

二、导读,让文本理解更透彻

如果说预读是课堂文本教学水到渠成的前奏,那么随课生成的导读,就是渲染生发的间奏。在预读中所设计的目标,都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导读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是崭新的、陌生的,让学生全盘自然领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一个词汇在这个文本中的意义、具体的细节如何构建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内的学习怎样才能联通课外的生发,这就是新文本中学生不甚明确而需要教师“导”的地方。

就本课而言,文本对于学生来讲能够粗略的看懂。但由于文化差异,他们对于本课四个新单词kangaroo; koala; Australian football; Sydney除了要过拼读关之外,同样面临理解关。为了帮助学生更主动、更直观生成印象,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方式。

教学活动: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此处用图片形式呈现四个单词)

T: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will we find in Australia?

Ss: Interesting animals/ sports/ cities.

T: What are they?

Ss: They are kangaroos、koalas、Australian football and Sydney. (此处为图表式,需要拼写单词)

T: Among these things, 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know best?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单词,教师信息叠加)

S1: I would lik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koalas.

S2: Please show us something about Sydney.

…… (課件中使用超链接,学生随机说到某个单词,就能了解到相关信息。例:Sydney is the biggest city in Australia. The Sydney Opera House is the most famous building in Sydney. What place do you want to visit in Sydney?)

T: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ustralia?

Ss: Food/ Seasons/ Cities……

可以发现,上述活动合理引出了四个新单词,并在呈现过程中顺势突破了读音这一难点。但是生活在热带的袋鼠和考拉的習性;澳式足球与美式足球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悉尼却比首都堪培拉有广泛的熟识度……以上这些,看和读都不能告诉学生。不过就这四个单词来说,学生凭借日常的累积以及关注、喜好程度的不同,事实上对单词的需求程度也不同。笔者在课堂中及时觉察到了这一点,为了突破学生的“兴趣匮乏”,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上。通过简单的引导“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know best”,即刻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由点击单词、谈论想了解的内容,在解读完文本单词后,教师又顺势转提more about Australia,悉尼歌剧院、考拉、天气、食物、穿着,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找到话题点、兴奋点,教师的点评再一次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知需求。在之后的汇报语段“我了解的澳大利亚”中学生就能灵活运用“I know that; I can see; We can find...”等多样化的语言组织语段,丰富表述,进行反馈,将生成与概括有机结合,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深化。

三、续读,让语篇运用更鲜活

教育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可见,学习文本,理解语篇不应当是就事论事,而是应当透过语篇学习的表象看到学习的本质。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把自身的经验、知识、兴趣和观点与文本习得联系起来,整合知识与技能,形成语言形式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靠单纯地背诵文本里的几个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知”和“做”结合,设计诸如复述、仿写、衍生阅读、课外拓展等活动来让学生实践文本阅读,以期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学生要在了解某个国家相关信息(如动物、运动、城市等)的基础上,组织相应的语言介绍该国。但实施中,学生因为词汇量缺乏、语言环境差异等原因,对已有文本就一说一,全然信奉,很少论证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表达语句,为什么这样组织语篇。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并鉴赏语篇之美,笔者进行了有效尝试。

教学活动:

T: Today, I'll tell you about Australia. (出示介绍澳大利亚的语篇,使用句式You will find ...You will love ...You will like ...)

T: Here's another passage about Australia. Do you like it? (出示另一篇介绍澳大利亚的文字,使用句式Australia is ... Australia has ...)

T: Compare the two passages,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S1: I like passage 1, it seems the writer is talking to me.

S2: I like passage 1 too, it makes me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Australia.

……

T:Show the passages about China, the UK and the UA.

T:Choose the country you like and choose the way you like to rewrite.

在这里,笔者想突破“介绍一个崭新环境”这一教学重点,但机械的句型搭建只能让学生被动地重复,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说得更打动人心。于是,笔者设计续读情境:提供两类介绍性文字。其一,一般的陈述式介绍,例:Australia is a big country. Australia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Kangaroos and koalas are interesting. Sydney is beautiful. Australian football is fun. 其二,以第二人称you开头的交流式介绍,即You will like/love…学生通过反复的对比诵读后,自主地去体验两种句式中所蕴含的情感差异,并且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使用第二人称介绍时,带给读者更愉悦的阅读感受。于是,在接下来的choose the way you like to rewrite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主动选择了以第二人称来改写描述中国、英语和美国。在论证中去学会自主鉴赏语言表达的不同风格,逐渐地感受和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正是比较环节设置的目的所在。笔者希望凭借这样的设计和处理,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文本学习不是语言的叠加,要学会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丰富储备,提升能力,享受学习之乐。

参考文献:

[1]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5):45-50.

[2]时龙.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N].现代教育报.

[3]张玲.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提高教材使用价值[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