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1-05-04周峥陈萍
周峥 陈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合理分组以奠定合作基石、科学分工以促进全员参与、互帮互扶以实现共同进步、团队竞争以实现合作达标、展示自我以提高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 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充分发挥到极致,难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具体教学策略以便小组合作学习焕发光彩。
二、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概念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下,教师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为主要教学方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划分,然后科学指导小组成员开展体育学习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进而顺利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之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小组体育活动是其主体,而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在小组体育合作学习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第二,十分注重小组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做好小组成员的设置和分配工作;第三,小组体育学习合作必须以整个团队的综合表现为评定标准,而非个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应该说,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较为活泼好动,更加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加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话,则可以让生生得以在互帮互助之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增强体育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共同进步。目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才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可以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不仅需要完成自身的体育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互相鼓舞与扶持以顺利完成团队体育学习任务,最终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第三,有利于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经验。基于合作理念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在团队协作中发挥集体智慧,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经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奠定合作基石
小学体育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建立起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进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石。由于学生个体性别、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指导学生进行搭配和优化组合,以防止出现小组之间竞争的不公平现象。首先,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不同小组的水平较为相近,为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使组内合作得以高效开展;最后,应根据教学变化动态调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例如,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耐力水平进行分组,按照“高中低”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而且可以增强练习实效性,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二)科学分工,促进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平等合作,使每个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力求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教学比赛时,应该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确定好小组长,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排球水平进行科学分工,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在比赛中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应的职责,如,二传手、自由人、副攻手、主攻手等。通过科学分工,使学生得以全员参与到排球教学比赛中,加深对排球技战术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得以增强。当然,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每一個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学习状况,才可以实现科学分工,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三)互帮互扶,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学生谈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互帮互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形成的。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都是在一个开放的时空中动态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计时教学方法,改用小组合作进行训练。先由小组长负责指挥全组自数自跳100下,跳完之后再相互间指出彼此之间存在的动作不协调等问题,然后再开始下一轮练习,给予那些练习完成效率高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小组为了获得奖励,学优生会尽力督促和帮助学困生改善动作,而学困生则会努力进行练习,从而在互相观察、纠错和鼓励,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
(四)团队竞争,实现合作达标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统一训练成果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优劣标准,这就导致一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达标。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时,通常要求学生必须达到130次以上才算优秀,那些跳几十次的同学则算失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将个人达标转变成为团队达标,建构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从而在团队竞争中实现合作达标。此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捆绑考核,一旦小组成员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要扣本人的分数,同时还要扣小组总分,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防止扣分,进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例如,教师在开展“蹲跳起”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竞争,先将班级学生以6人为一组,然后二人共同配合,面向跑道背靠背挽住手臂蹲在起点线,在教师发出指令后,第一组由起点背靠背蹲跳到终点,然后再返回起点线,迎接下一组学生,依次类推,用时少者胜出。可以说,在团队竞争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必然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