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价值

2021-05-0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三联心电图

徐 兰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浙江 绍兴 312000)

冠心病是常见且高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极易诱发心肌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则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而致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可加剧预后不良的风险,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质量[1]。因而,早期诊断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一个主要措施,具有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当前,临床实行心电图诊断措施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以下简称ECG)和动态心电图(以下简称DCG)这两种,二者诊断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前者是检查心脏病诊断病情的一种主要且常用措施,虽能有效被检测出,但其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差,存在一定局限性,后者则弥补前者的不足,扬长补短,疗效明显[2]。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采取DCG 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内容以示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接诊的74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选自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对照组(37例采取ECG)男:女=20:17 例,年龄范围在56 ~81 岁,平均(68.5±2.06)岁;病程1 ~16 年,平均(8.5±2.55)年。观察组(37 例采取DCG)男:女=19:18 例,年龄范围在57 ~84 岁,平均(70.5±2.12)岁;病程2 ~16 年,平均(9.01±2.71)年。实验纳入的所有病例均自愿参与,排除病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脏器病变、血液系统等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予以ECG 检测,取平卧位姿势,指导患者自然放松身体,采用ECG-12C 型12 导联心电图仪器进行常规扫描,走纸速度设置为25 mm/s,确保基线平稳及图像清晰。

观察组病例予以DCG 检测,准备操作同上,采用Mars8000 动态心电仪,将心电图携带的记录仪及时记录,并将监测结果予以人工分析矫正后打印,最终判定病情结果。

1.3 观察指标

(1)对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结果展开对比;(2)就检测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检测结果进行测评,检测内容包括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速,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测得结果以SPSS 22.0 录入评测。计数即并发症评测所得结果在表示时用(%)形式,经χ2值对结果检验,检验值为P<0.05 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测评诊断心律失常阳性率结果对比

相较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结果呈更高显示(97.30%>81.08%)(P<0.05),见表1。

表1 临床测评诊断检出阳性率结果对比

2.2 心律失常检测结果测评

经观测,观察组同对照组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见表2。

表2 心律失常检测结果测评[n(%)]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被称作冠心病(CHD),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因素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受诸多因素造成血管腔出现堵塞或狭窄所引起,同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存在密切的关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主要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多存在胸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严重可诱发心肌代谢异常、氧化代谢减少、心肌复极不均等问题,伴随病情的持续恶化,可导致心律失常。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多实行保守治疗,患者需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规范,适量运动等,对改善病情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早期诊断对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3]。

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以心电图为主,其中ECG 则是诊断该病的常见检测手段,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环境要求低、安全无创且重复性好等优势,对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都有明显优势。然针对部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血流量在静态检测中是呈正常水平,继而促使诊断该类患者或症状隐匿、短暂性心律失常者的诊断检出率较低;且受时间限制,并不能完全且及时检测到心脏一过性特征,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的现象,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4]。有研究就曾指出,部分冠心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基本正常,并未发现异常的心电信号;而心绞痛患者发作时也仅存在T 波倒置,心电图且能恢复正常。故而由此也说明在常规心电图检测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短暂性的心律失常情况不易被检查出,其诊断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实行检测的整体疗效并不明显[5]。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但完善和发展,DCG 检查方法已被临床应用于心律失常的监测中,检出率高。DCG作为新兴的无创诊断手段,具有动态观察且记录的特点,对患者影响小,价格低等优势,能探测约10 万次心电信号,扩大检测范围,能够精准评估心律失常发生前后状况,进而提高分析准确性;并通过统计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为预防和后续治疗提供价值参考[6]。该诊断的优势在于:(1)有效弥补了ECG 的局限性,不管患者处在任何环境状态下均能有效检测出,且24 h 不间断地对患者的心电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记录,保障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也不易出现漏诊的情况。(2)24 h 连续性记录的方式有利于掌握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由始到终得发作规律,进一步了解患者发生的时间、持续的长短、发作的原因和频率等状况,加强对患者全方面的了解和观察,准确诊断患者的心肌情况,也为临床诊断分析患者病情提供一个重要依据[7]。

实验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结果呈更高显示(97.30%>81.08%)(P<0.05)。经观测,观察组同对照组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这表明实行这DCG 检查不仅具有较高准确性,信息量大,能够长期且持续性观测的优势,同时该心电图实用性高,方便灵活,可随身携带检查,不受活动的限制,检查的结果精准度又高,提高患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应用DCG 诊断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效果更为突显,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安全性更高,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三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患者房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