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观察

2021-05-01范丽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肛提裂孔盆底

范丽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功能检查科 广东 广州 510533)

分娩是女性正常生理过程中,但是在分娩后,可能会受到胶原蛋白代谢、分娩方式、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膀胱膨出的情况[1]。经调查研究显示,13%~21%左右者在分娩后会出现膀胱膨出的情况,且其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膀胱膨出的发生,会对女性产后康复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3],因此,加强膀胱膨出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50 例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50 例女性产后无膀胱膨出者为对照组,在产后1 d 均为其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对两组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①实验组经触诊、视诊等确诊,在触诊时将金属导丝插入产妇的尿道膀胱,在缩小包块内可对金属导管触及,与视诊结合判定存在膀胱膨出;②肝肾心等功能正常;③自愿配合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盆腔包块、盆腔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者;②近期激素类药物使用者;③智力/意识障碍者;④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实验组中,年龄22 ~41 岁,平均(29.52±3.69)岁,体重指数19.5 ~25.5 kg/m2,平均(22.36±2.51)kg/m2。对照组中,年龄22 ~40 岁,平均(28.97±34.01)岁,体重指数19.5 ~26.0 kg/m2,平均(22.41±1.98)kg/m2。两组年龄、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即组间可比性好。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以G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使用腔内三维容积探头,实施检查中,探头频率设置为5 ~9 MHz。实施检查前,嘱咐受检者将膀胱排空,协助其保持为膀胱截石位,包裹一次性无菌套于超声探头上,在套内以及套外均对耦合剂涂抹。探头置于阴道内,确保探头紧贴受检者的会阴,以此充分将尿道、耻骨联合、肛管、膀胱顶等部位情况显示出来。采集其静息状态以及Valasalva 状态(即肛提肌孔处于显著扩张状态,时间>5 d,盆腔脏器产后背尾移位)时的容积数据,以受检查耻骨联合后下缘作为参考,对静息以及最大Valsalva 状态时的相关膀胱颈部位进行测定。所有数值均进行3 次测量,取均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BND 值(以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作为参考,静息、最大Valsalva 状态时的相关膀胱颈部位的差异即为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作观察,同时对比触诊、视诊结果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即Ⅰ:膨出部位在患者阴道内部,相较于正常解剖部位有所下移;Ⅱ:用力时患者的膀胱膨出在阴道口显露;Ⅲ:静止时,膀胱膨出部位在阴道口显露;Ⅳ:阴道前壁完全膨出,直至阴道口的位置,或超出阴唇。

1.4 数据分析

SPSS 21.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产后膀胱膨出检出率等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χ2检验,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即代表两组受检者相关研究数据相比,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分析

实验组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女性产后无膀胱膨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分析(±s)

表1 两组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分析(±s)

肛提肌裂孔面积(cm2)实验组 50 26.33±5.17 25.06±4.33对照组 50 11.32±1.50 15.27±3.21 t 19.716 12.843 P 0.001 0.001组别 例数 BND 值(mm)

2.2 触诊、视诊结果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触诊、视诊与盆底超声对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触诊、视诊结果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分析[n(%)]

3 讨论

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主要是组织创伤、退化、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引发盆底组织损伤[4]。膀胱膨出的发生,会对女性产后恢复造成影响,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十分必要。以往临床主要是采用触诊、视诊联合的方式对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此种方式可较好将疾病检出,且是对产后膀胱膨出诊断的金标准[5],但是此种方法需要将金属导管插入至女性的阴道内,这样则会对阴道造成创伤[6],因此,应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超声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以提高,其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操作简单等特点[7,8],在妇科疾病、泌尿科疾病等辅助诊断中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实施盆底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将女性各盆腔脏器间的关系、位置以及结构走向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且可动态观察女性具体的盆腔器官损伤情况,评估盆底脏器功能以及肌肉功能,将盆底组织结构显示出来,从而对产后膀胱膨出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9]。对于产后膀胱膨出,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其诊断的标准是以耻骨联合线下缘水平作为检查的参考线,在受检者静息、最大Valsalva状态时,若膀胱下移,且处于参考线以下,则可确诊存在膀胱膨出的情况[10]。

本研究中,实验组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BND 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女性产后无膀胱膨出者(P<0.05);触诊、视诊与盆底超声对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可较好检出患者的疾病,且可反映患者的具体疾病严重程度。产后膀胱膨出患者,其肛提肌存在损伤,导致其产后肛提肌撕裂,出现面积扩大的情况,从而患者盆底器官脱垂[11]。为受检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时应注意①探头与会阴部之间应涂抹较多的耦合剂,防止出现空气残留的情况,以此更加完整将肛提肌裂孔显示出来,确保图像的清晰性;②嘱咐患者积极配合进行乏氏动作,即屏气用力向下进行加腹压动作,单纯静息状态下可能不存在异常的征象,实施乏氏动作后,子宫、膀胱等下移,对各器官最低点观察,查看是否低于其耻骨联合后下缘相关参考线,以此更好进行疾病的确诊[12]。

综上所述,盆地超声应用于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有效将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反映具体膀胱膨出情况,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肛提裂孔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裂孔在黄斑
超声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进展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