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2021-05-01孙逢春尤精武张雅静
孙逢春,尤精武,张雅静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甘肃 天水 741000)
脑血管病变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类型,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仅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心理和经济压力,也对社会造成较大负担[1]。在诸多脑血管病变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而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缓慢,若在早期便检测出患者存在粥样硬化病变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因此早期的检出对于患者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提升治疗有效率有关键意义,探索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成为临床主要工作方向之一[3]。为提升脑血管病变诊出率,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本文对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 年1 月—12 月,以我院50 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50 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经DWI 确诊为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4];受检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受检者对此次调查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同时存在血管炎以及颅内动脉夹层等疾病;存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测禁忌证者;检测图像质量差者。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实施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使用磁共振机(飞利浦3.0T)进行扫描,参数:180 m m×163 m m×140 m m 有效视野,0.6mm×0.6 mm×0.6mm体素,TR、TE分别设置为800ms、20 ms,层间距0.3 mm[5]。对受检人员进行15mL造影剂静脉注射,后实施3D-T1W1-VISITA 增强扫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影像学人员进行图像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对照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比,在确保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后对比两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其中包括动脉狭窄率、斑块面积、增强指数、LSA(豆纹动脉)深度以及LSA 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作为本次研究数据分析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对比,(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对比,若P<0.05 则表示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受检人员性别比、年龄、体质量以及基础疾病发生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对两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对比[±s,(n)%]
表1 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对比[±s,(n)%]
注: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体质量(kg/m2) 基础疾病男 女研究组 50 29(58.00) 21(42.00) 53.18±4.19 24.48±1.79 53(66.25)对照组 50 28(56.00) 22(44.00) 52.84±4.26 24.12±1.92 51(63.75)t/χ2 0.025 0.386 0.930 0.110 P 0.874 0.700 0.355 0.740
2.2 两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对比
研究组受检人员增强指数为(0.8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0±0.29)%(t=3.540,P=0.001);LSA 深 度 为(16.72±1.51)mm, 较 之 对 照 组 的(20.78±4.69)mm 则明显较低(t=5.589,P=0.000);两组狭窄率、斑块面积、LSA 数量等指标则无明显差异(t狭窄率=1.523,P狭窄率=0.131;t斑块面积=0.761,P斑块面积=0.449;tLSA数量=1.321,PLSA数=0.190),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对比(±s)
表2 两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对比(±s)
注:相比对照组,*P <0.05。
指标 研究组(50) 对照组(50) t P狭窄率(%) 68.51±4.13 69.72±3.46 1.523 0.131斑块面积(mm2) 1.22±0.32 1.27±0.31 0.761 0.449增强指数(%) 0.89±0.22* 0.70±0.29 3.540 0.001 LSA 深度(mm) 16.72±1.51* 20.78±4.69 5.589 0.000 LSA 数量 5.52±1.09 5.78±0.77 1.321 0.190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症类型,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另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脑血管疾病人数逐年攀升,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也使得该病的发生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引发了相关医疗工作者以及学者的广泛关注[7]。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是临床重要工作内容,此外,疾病的早期检出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均起到重要作用。脑血管疾病中主要为缺血性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是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的内皮损伤,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对于评估患者脑血管疾病发展程度、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有关键意义[8]。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得以广泛运用,疾病检出率以及准确性得以明显提升,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就是其中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具有安全、高效、无创等优势,可以将细小人体动脉管壁结构进行清晰成像,帮助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9]。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大重要保护因素为豆纹动脉深度,其深度与疾病发生概率呈反比,因此粥样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中对于豆纹动脉深度的检测同样可以作为评判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数据[10]。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由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检人员增强指数明显较高,LSA 深度明显较低(P<0.05),而其他数据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3D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有关键意义,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通过及时有效干预降低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