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1-04-30张军黄妍许鹏王珀徐颖王宝军

河北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颅综合征神经

张军 黄妍 许鹏 王珀 徐颖 王宝军

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女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率显著高于男性,且患者上肢受累最为常见[1]。由于本病病机不明,因而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脑神经电生理治疗技术,可借助计算机调控机电头生成交替或脉冲式磁场作用大脑皮质区,刺激人脑初级运动皮层,促使皮质兴奋,活化交感神经功能,进而降低患者慢性疼痛,恢复肢体运动能力[2]。但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疼痛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影响如何,临床研究较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脑神经营养的重要蛋白;促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具有细胞生长活性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该两种指标与脑神经细胞修复密切相关。为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BDNF、IGF-1的影响,本文选取100例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标准[3];②上肢出现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③病程<3个月;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非初次发病者;②有颅骨缺损者;③有外周神经系统损伤者;④合并有癫痫、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针灸以及康复训练,其中针灸取穴肩偶、肩贞、曲池、合谷、肩 井等,针为0.3 ram的1.5寸毫针,直刺为主,平补平泻,留针20 min;康复训练包括前臂后旋、腕背曲等,同时嘱患者选用Bobath握手于无痛范围内主动活动,持续15~20 min。治疗1次/d,28 d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选用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经颅磁刺激仪器,选用1 Hz低频磁刺激健侧颅M1区,5 Hz高频磁刺激患侧M1区,持续10 s,间隔为5 s,治疗15~20 min/次,1次/d,持续28 d。

1.4 检测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的空腹静脉血各4 ml,选用广州吉迪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JIDI-18D台式多用途高速离心机进行4 500 r/min,8 cm半径,离心12 min,收集上清后选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BDNF和IGF-1水平,试剂盒由威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参照对应的试剂说明书进行。

1.5 评价量表 (1)采用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评价[4],该量表共有17个大项,50个小项,分数越高,则患者运动能力越好;(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越严重;(3)采用巴塞尔指数(BI)[6]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对患者洗澡、穿衣、大小便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指数比较 2组治疗后FMA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指数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BDNF和IGF-1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BDNF和IGF-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BDNF和IGF-1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多肢体末端受累的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以自发性、异常性疼痛为主,其痛觉明显过敏,并且可能与血管运动因素等有关[7]。本病常出现于上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将出现残疾[8]。目前,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手术、康复治疗等[9,10]。而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的同时,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但这是一般治疗方法难以实现的[11]。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经颅磁刺激是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的无痛、无创式治疗技术,可通过高频磁刺激兴奋大脑皮质,低频磁刺激抑制皮质功能,进而改善皮质代谢,调整神经突触内多种神经递质的表达,最终实现治疗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患者慢性疼痛的目的[12,13]。经颅磁刺激还可有效增强局部肌肉功能,缓解、改善对应组织的功能[1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发现经颅磁刺激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其机制可能为,经颅磁刺激可改变皮质M1区负责痛觉识别脑功能区的活动,调节突触的长时程增强或长时程抑制能力,也可能是通过修正该区疼痛调节系统功能来抑制患者疼痛[15]。随后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颅磁刺激在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上具有显著价值,这与经颅磁刺激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升上肢活动能力有关。

BDNF是一种碱性蛋白,其分子单体由1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内[16]。BDNF可与络氨酸激酶B结合,并激活胞内区域,增强络氨酸激酶B的自磷酸化,并活化Ras-MAPK路径,并通过介导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的丝氨酸位点来增强BDNF基因及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进而增强神经细胞生存能力,提高突触的可塑性及神经发生[17]。IGF-1则是一种具有广泛细胞生长活性的蛋白多肽,可促进骨骼、消化、内分泌、呼吸以及神经等多种系统细胞生长发育[18]。在神经系统中,IGF-1可增强神经细胞、树突生成,逆转、治疗神经衰弱、神经性疼痛等疾病[19]。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BDNF和IGF-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激活神经细胞活性,增强其再生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经颅磁刺激可有效调整脑局部离子平衡,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强胶质细胞活性等有关。有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磁刺激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时CDK5基因的表达,并以此增强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这也可能是经颅磁刺激作用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脑神经恢复的机制[20]。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试验,证实了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治疗方案,研究的优势在于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改变皮质M1区负责痛觉识别脑功能区的活动,调节局部疼痛调节系统功能,激活神经细胞活性,增强其再生功能等有关,这为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积累了更多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经颅综合征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Chandler综合征1例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