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述评

2021-04-30包腾和萨切荣贵侯燕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头琴师资培训

包腾和 萨切荣贵 侯燕

(1.2.3.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马头琴,又称莫林胡尔,是蒙古族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境内主要流传于中国的内蒙古及其他蒙古族聚集地,另外也在一些汉族及其他民族地区出现;境外主要流传于蒙古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国的蒙古族聚集地。2006年,马头琴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由内蒙古艺术学院申报并承办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作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全额资助项目,根据项目申报书所述:“主要针对当前马头琴传承与学习人数增多,而传统马头琴传承人才以及高校、中小学马头琴教育人才匮缺的问题,整合当今马头琴艺术界优质人才资源,培养马头琴艺术传承与教育人才。”①

根据该项目工作方案可以看到,本次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可概括为四点:

1.让学员们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区域音乐建设的需要,系统掌握马头琴演奏技艺,了解和掌握传统马头琴、潮尔、叶克勒等传统马尾胡琴类乐器不同的技艺和风格,使珍贵的马头琴艺术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通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提高和规范技艺,增加曲目掌握数量,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搜集整理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培养自主编创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训期间,每位传承人要掌握30首以上曲目,并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学习传承能力;

2.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整合团队,专家与学员合作,进行集体协作,提升马头琴演奏技能、拓宽理论视野;

3.根据已有的声像资料、文本资料以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失传表演形式和失传曲目进行恢复重建;

4.提高学员们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知识,建立科学的艺术价值观、发展观,培养学员们的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②

2019年4月10日到5月20日,该项目选拔了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青海、广东、江苏等省份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50位马头琴学员,在呼和浩特市蒙古风情园进行了为期40天的培训。其中集中授课30天,剩余10天以排练为主,为汇报演出做准备。

所选拔学员们的职业包括高校及基层中小学马头琴教师、各地乌兰牧骑和文艺团体马头琴演奏员、马头琴音乐作曲和编曲人、马头琴自由音乐人等。以下首先就本次培训项目的课程安排与师资团队进行综述分析。

一、项目课程设置及完成情况分析

在为期30天的授课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共计接受300课时的课程,笔者认为在课程安排方面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既专题讲座课程、演奏技艺与教育传承课程、分组实践课程、工作坊与其他类课程。

(一)专题讲座课程

专题讲座课程共计54课时,占比总课程的18%。根据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与马头琴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和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两类。这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既有利于学员们从理论层面提升对马头琴的认识,也极大地拓展了学员们的学术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了以往不甚了解甚至从未见过的音乐艺术形式、音乐理论成果以及作曲技术方法。

其一,以马头琴音乐为主题核心的课程主要有:布林主讲《概述马尾胡琴类乐器渊源及其艺术流派体系》;齐·宝力高主讲《内外蒙马头琴发展史》;李波主讲《马头琴如何走向世界》;钢其其格(蒙古国)主讲《漫谈21世纪音乐教学与马头琴教学》等,其内容涵盖马头琴演奏技法、音乐美学、创作作品、教学及理论研究等方面。

其二,不以马头琴音乐为主题核心的课程主要有:杜亚雄主讲《中国乐理》;乔建中主讲《传古与创新——当代筝乐刍议》;赵塔里木主讲《蒙古族厄鲁特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文化解释》;萧梅主讲《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诠释》等。

比较而言,上述两类专题课程设置在比例上几乎持平,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们在学习时,不仅可以掌握有关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流变、教育传承、风格流派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等多角度丰富的知识,还了解到国内外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音乐文化等信息,并通过对其他乐器的学习借鉴,运用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去解决马头琴自身的部分问题。这样的课程安排对提高学员们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知识储备,建立科学的艺术价值观、发展观,培养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演奏技艺与教育传承课程

演奏技艺与教育传承课程共计102课时,占比34%,是此次培训中占比最大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强化学员们在马头琴演奏实践方面能力的训练。此次培训的技巧课程,不只关注于现代马头琴演奏技法,同时也将传统演奏技法放在重要位置。

课程中安排了马头琴演奏的基础教学与训练、专业技术课程、马头琴经典作品课程、马头琴类乐器地方风格与演奏等课程。首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地域风格可划分为:科尔沁地区潮尔琴演奏、阿拉善地区沃德乐风格演奏、锡林郭勒地区长调演奏及阿斯尔演奏、察哈尔地区黑力琴演奏、蒙古国传统演奏法演奏、现代马头琴经典作品学习演奏(内蒙古、蒙古国、西方音乐)等;从用琴种类的角度可划分为:现代马头琴的相关课程、察哈尔黑力的相关课程、潮尔琴相关课程、叶克勒相关课程,以及蒙古国五度定弦传统马头琴相关课程等;从演奏形式上又可划分为:合奏、独奏、重奏、协奏等课程训练内容。

由此可见,这次国家艺术基金“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项目所设置的培训技艺类课程,不只让学员们感受、学习马尾胡琴系列各地区的分支乐器,掌握经典作品,同时在表演形式的教学内容上也较为全面。在演奏技巧方面,不只注重马尾胡琴类乐器演奏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同时在基础训练、演奏形式以及教育传承方式方法领域,也进行了多样化的课程教学。

总而言之,所有课程的总体设计,可以说对学员们做到了比较全面的规划与培养。这也与该项目申报书中所强调的“马头琴传承与教育人才,一方面突出‘传承’,针对性地培养基层乌兰牧骑、社会自由音乐家,将传统马头琴‘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的传统技艺进行继续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教育”,对高校、基层中小学马头琴师资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切实提高青年马头琴艺术家的传承能力、教育能力”③相符合。

(三)分组实践课程

分组实践课程共计78课时,占比26%,是此次培训项目中较有特色的课程,主要针对学员们们在技巧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以50人按演奏地域风格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在培训的后期主要针对汇报音乐会的节目进行排练,每个小组分别有不同的导师和组内演奏技艺相对较高的学员们担任的组长负责,组内学员们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培训后期由于各个组员在汇报演出中承担的节目不同,各小组实践课程的内容相应有所差别,部分小组侧重于经典曲目的合奏练习,而另一些小组则侧重于乐团协奏化的排练。例如,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海日罕负责的小组,组内共14名学员,在分组实践课中侧重于科尔沁地区风格潮尔琴演奏的巩固强化,汇报演出中表演了潮尔琴演奏的《潮尔赞》等经典曲目。分组实践课程安排大大加快了学员们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整体课程安排中最重视、凸显实践演练的重要的一环。

(四)工作坊与其他类课程

工作坊课程共60课时,占比20%,是此次培训课程内容最有特色的课程,它同时囊括了理论学习、音乐会观摩、合奏练习、相互交流、田野调查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授课团队包括作曲家、钢琴艺术指导专家,马头琴资料整理专家、蒙古族“新民族音乐组合”成员,以及马头琴乐团指挥等。现场观摩方面,还具体涉及专场音乐会观摩和专题纪录片观摩等内容,让学员们同时看到了马头琴艺术最前沿的一面和存在于纪录片中传统经典的一面,这也开阔了学员们对于马头琴音乐认知的视野。

理论学习方面,则包括相关领域专家如钢琴艺术指导、作曲家等人给予的现场指导和讲座。在田野调查方面,本次培养项目主办方还组织所有学员一同前往伊金霍洛旗等地进行了田野采风。另外,在培训课程开始初期,按照本项目组要求,还对学员们进行了思政课程的相关教学。

总体而言,工作坊及其他类课程种类丰富,它与专题讲座课及技巧课最大的不同就是多变的授课和学习形式,以及多角度切入的视角,这一切都为此次培训项目的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课程的实践活力,使其更加多元化,学员们也对该类课程有着满意的反馈。培训的课程安排及课时,请参见下列表格。

表一 四类培训课程30天内的排列

表二 四类培训课程在共计300课时内的占比

结合前文述评内容以及上述课程安排及各类课程的占比情况具体统计数据可见,比较而言,与2015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马头琴演奏人才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在培训的设计理念方面,此次项目与承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的高校教学理念有密切联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推动本次培训项目的进行,在培养演奏人才技巧的同时也关注拓宽其理论视野,并且以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理念贯穿此次培训始终。从此次项目名称“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上,就可看出此次培训的重点在于传承传统,那么如何传承传统,使马头琴音乐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沿流溯源就成了重要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如何将几十年前丢掉的,但通过近十几年来在多位专家的努力下,恢复重建的各类民间演奏技法继续传承下去,也就成为了这次培训的目标之一。在传承与教育方面,“传承”指非物质遗产部分,是民间的特色,“教育”则是当代教育机制的产物。马头琴音乐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延续,通过此次培训,再次强调了马头琴音乐民间传统的文化惯例,让学院派教育出身的马头琴学员们又获得了与传统再次联通的机会。其四,近年来年轻的马头琴演奏者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就是演奏蒙古国的作品较多,侧重于借鉴西洋弓弦乐器的演奏技法,强调炫技性,而对于内蒙古本土的经典演奏技法及作品不够了解和重视。此次培训更注重内蒙古经典马头琴音乐作品的学习与传承,有效的弥补了演奏者的短板。另一方面,此次培训也以开放的视野,邀请了来自蒙古国等国家的马头琴专家进行了理论和演奏方面的授课,体现出了较强的国际交流互鉴性。

二、本项目师资情况

本次培训项目的师资团队主要由国内外马头琴艺术家,以及学者、作曲家组成,共43位。主要可分为技艺类师资团队和理论类师资团队,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以国籍及专业领域等要素进行划分,以厘清师资团队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理论类师资团队的构成

理论类师资团队共20人,其中包括乌兰杰、乔建中、杜亚雄、赵塔里木、萧梅、杨玉成等学者专家,李世相、沙特尔·乌力吉巴雅尔、伊拉图、额·那日苏等作曲家,拉布哈苏荣等指挥,授课形式以专题讲座课和工作坊课程为主,其中来自蒙古国的外籍教师4位,占比20%。

专题讲座课的另一个主要师资团队就是由国内外著名的马头琴演奏家组成的,包括齐·宝力高、布林、达日玛、李波、陈·巴雅尔、仟·白乙拉等国内演奏家及蒙古国马头琴演奏家策·普日乎等人。他们以分享自己的艺术历程和对马头琴演奏艺术的心得体会为主要的教学,人数共计7位,其中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2位。下文中,以是否为专业马头琴演奏者为划分依据,将理论课程的教师分为两类,见下表:

表三 师资分类及占比

在理论师资的安排上,一方面可以看出此次项目邀请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团队,另一方面多位马头琴演奏家参与授课也再次体现了马头琴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二)技艺类师资团队的构成

技艺类课程的老师们是以现场授课,传授演奏技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参与相关教师共计17位,其中有来自蒙古国、图瓦的外籍教师3名,占比18%。授课形式包括集体课程和分组训练课程,其中国内5位知名马头琴艺术家,布林、鲁·巴德玛、扎登巴、纳·呼和与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萨切荣贵(本次项目的主持人),以及3位外国籍马尾胡琴类乐器艺术家,来自蒙古国的巴图赛汗、阿木尔巴雅尔和来自图瓦的Andrey Aldynoolovich Mongush进行集中形式的授课。剩余的9位(包括萨切荣贵)技艺类教师则由国内青年马头琴演奏家作为分组实践课的导师,分别对学员们在上述技艺类课程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对汇报演出内容进行指导和排练。

表四 国内外师资人数及占比

本次项目在课程和师资方面除马头琴演奏技巧的授课之外,在马头琴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也邀请到了著名的马头琴教育家及相关学者专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员们的角度来看,本次项目招收的50名学员中除活跃在舞台上的,来自于歌舞剧院、乌兰牧骑的演奏者以及自由音乐人外,还包括了一部分来自于中小学和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的首要学习目标就是马头琴的教学与传承。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可以成功地将此次培训的理念和内容传播到小学、中学及高校中,进而产生更大的影响。根据学员们的反馈,他们在马头琴基础教学方面,同样收获颇丰,因此本次项目的培训在技艺传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教学方面也有所突破。由于学员们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法的培训也为日后各地马头琴民间与专业院校教学方法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按照蒙古族音乐研究专家杨玉成教授的说法,中国的马头琴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民间马头琴走向舞台,以色拉西和巴拉贡为代表;第二阶段为马头琴的专业化和现代化,以桑都仍、齐·宝力高为代表;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以来发现传统,向蒙古国学习,向内蒙古本土传统拓展,向未来拓展的多元化阶段。”④而此次的项目也体现了第三阶段的特点。培训招收的50位马头琴人才主要以表演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学员们在表演能力达标的基础上缺乏的则是关于传承和教育方面的能力,因此以“表演”为中心,向传承和教育两端拓展成为了当代马头琴音乐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另外,马头琴演奏者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不仅限于技术技巧,而是在于演奏者的眼界、胸怀、以及传承的态度和创新的理念,部分演奏者对于传统马头琴音乐存在偏见,通过此次培训课程的学习,多数学员们反馈,第一次在马头琴音乐的传统世界中大开眼界,深刻体会到了传统的魅力。

小结

纵观历史,有关马头琴的大型培训项目仅有197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举办的“马头琴培训班”、1989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哈尔举办的“马头琴高级训练班”、2015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马头琴演奏人才培训班”以及本次项目。如果说前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为了普及专业化、舞台化要求下改革的现代马头琴。那么后两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更像是将马头琴艺术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又推进了一步,其中此次培训除了演奏技术教学外同样注重教学传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又做了进一步的提升与细化,这也为以后蒙古族艺术相关培训提供了可参考的蓝本。

40天的培训时间不是很长,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员们在演奏技巧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很难做到的,但学员们在这四十天的培训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收获了众多的学友和师生情谊。在本次项目的汇报演出中,重现了传统,推出了新作品,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理念,在音乐会的演出中也可以看出每一位学员的突破与进步,不只是在独奏方面,在多声部大型乐团形式作品的表演上也取得了收获,这也响应了当今马头琴表演乐团化、大型化对于具有乐团协奏能力人才的需求。本次培训的汇报演出呈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不同地域马尾胡琴系列的分支乐器的丰富样貌及风格独特的音乐,而观众们的热烈反响也印证了本次培训的圆满成功。此次的培训亦是一次“播种”的过程,相信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员们,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带着丰厚的收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发芽结果”,在未来成为推动内蒙古马头琴音乐艺术发展的主力军。

注释:

①参见萨切荣贵、杨玉成撰稿:《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报书》,第1页;

②参见萨切荣贵、杨玉成撰稿:《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 工作方案》(内部用)第1页;

③同“注释①”,第2页;

④根据内蒙古艺术学院杨玉成教授口述访谈整理,访谈时间:2019年9月12日;

猜你喜欢

马头琴师资培训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那一夜的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马头琴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