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4-29齐淑秀左旭
齐淑秀 左旭
摘 要:“客户身份识别”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但实践发现,存量单位账户客户信息、新增账户开户及信息变更、高风险账户交易环节等方面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仍存在信息质量不高、工作不到位、主体责任不清等问题。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员工风险责任意识、合理划分客户风险等级、制定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及持续识别实施细则等对策及建议,以期能够对商业银行提高单位客户身份识别质量和效果有所助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单位客户;客户身份识别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083-03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2007年反洗钱法实施以来,反洗钱工作在商业银行不断深化和发展,客户身份识别在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9年全国各地相继取消企业账户开户许可证制度以来,客户身份识别在风险防控及账户管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一、商业银行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存量单位结算账户客户信息质量不高。早期单位结算账户开户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仅停留在形式审查层面,要求提供单位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法人及经办人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并留存其复印件作为客户身份识别方式,并未进行与可靠信息来源或实际经营地址进行核对,其信息质量令人担忧。而且,在账户存续期间,除预留银行印鉴变更客户及时到银行办理变更手续外,其他信息变动但未到银行变更账户信息现象比较常见,导致存量账户中大量重要信息与现存证明文件内容不符,如单位名称、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与工商注册信息库不一致,证照过期,电话、地址信息与银行及工商登记不符等。因此,整体来看,单位存量账户客户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核实及提高。
2.开户及变更环节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单位结算账户开户及账户变更环节需对账户证明文件、地址、联系信息等情况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所信赖的方式是客户尽职调查。实践发现,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账户证明文件仅通过形式审查,未与工商注册平台等信息系统核对;二是单位地址未上门实地核实,真伪不明;三是法人联系电话为代理人提供,未与电信部门或银行系统留存核对,相应的,与法人核实账户开户或变更账户信息意愿的真实性存疑;四是账户实际控制人及受益人核查手段缺失,只能依照营业执照所列注册资本信息进行初步判断,但往往账户实际控制或受益人与账户表面注册信息并不一致。
3.柜面交易未确定客户身份识别主体责任。账户开户或变更环节,一般采取柜面人员受理客户业务后向营销部门推送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需求、由营销部门人员完成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工作,而日常柜面工作如遇单位账户可疑或大额交易、需了解客户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是否合理合法时,客户身份识别环节存在责任主体缺失现象。到底应该由谁了解、如何了解,基层银行在实际工作际缺少有效依据,致使单位账户可疑交易得不到真正“了解”并加以控制,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4.非柜面交易存在客户身份识别盲区。当前,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基本仅限于开户及网银行注册阶段客户身份调查层面,而随着网上银行交易的迅速普及,其便利、快速、隐蔽的交易特点更为洗钱活动人员所青睐,商业银行对利用单位账户网银交易进行非法或可疑交易的控制措施尚未系统跟进,存在资金交易性质及交易目的客户身份识别管理盲区,只要银行介质及密码等信息验证正确,多数交易基本均畅行无阻,使网上银行交易渠道成为洗钱活动所利用的重要交易方式。
5.异常交易账户资金性质“了解”困难。以某小型超市账户为例,其注册资金10万元,账户频繁接受几个固定建筑行业单位转款,月累计800万~900万元,随后账户将款项转入超市法人个人账户,银行监测系统提示该账户资金往来异常,对私交易占比较高达63%,具有与注册资金偏离较大及与经营范围不符的风险特征,存在不良交易行为风险。开户行对其展开客户身份重新识别及增强型尽职调查,结果显示,账户信息正确、经营地址正常、业务意愿真实,但介于银行对资金性质了解缺乏有效手段,目前均由单位客户自行提供资金性质及交易目的陈述,至于真假与否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因而对此类交易账户,银行除上报可疑交易外尚无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银行员工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关于银行账户常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犯罪的严峻形势及客户身份识别对防范账户洗钱风险的重要性,部分银行员工未充分理解和重视,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甚至认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影响了客户营销发展,降低了服务工作效率,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在账户开户时初次识别、变更时持续识别及高风险账户重新识别等工作中常采取被动消极的工作态度,审核要件、核对信息、实地查验等客户身份识别环节中常敷衍了事。员工思想上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
2.客户洗钱风险分级不到位。人民银行2013年发布的《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对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提供了划分依据,包括客户特性、地域、业务、行业四项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行业特点、业务类型、经营规模等客户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可设置差异化的风险评级标准。但现阶段,部分商业银行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并不理想,客户风险标志不够明确,系统不能自动识别并提示客户风险标签,致使基层银行机构未能实现按客户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无法有效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客户,对高风险客户风险控制缺少管理抓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戶身份识别工作效率和效果。
3.账户存续期间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操作细则缺失。反洗钱监管法规提出了金融机构对客户日常经营活动和金融交易情况进行关注的指导框架,要求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并应了解高风险客户资金来源及资金用途,但对客户日常交易情况关注方式、客户变更信息的跟踪措施及对高风险客户进行资金来源及用途有效识别方法等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操作流程未做出具体规定,部分商业银行也未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缺乏措施得当的操作规范,使基层银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存量单位账户客户身份识别不足、高风险客户办理业务时身份识别工作缺位现象,无法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及账户风险管理主体责任,难以保障单位客户身份信息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及高风险客户异常交易风险控制关口前移。
4.系统自动控制功能未完全发挥作用。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对存量单位账户中单位名称、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与工商注册信息库不一致情况未实现系统自动筛查,对客户身份信息缺失或不规范情况提示不够,使基层银行机构对存量账户客户信息补充和管控缺少有力手段。高风险客户柜面及非柜面交易时,系统未实现将高风险客户异常交易推送客户身份识别部门进行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方面风险甄别,因而难以及时阻断具有洗钱特征的可疑交易。系统事前及事中自动控制功能发挥作用有限,使大部分账户风险监测仍依赖事后风险管理或反洗钱部门,客户或账户风险控制相对滞后,洗钱风险即时控制效果不佳。
5.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检查监督存在管理缺位现象,影响了风险管理塈内部控制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部分商业银行未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纳入业务检查监督管理或未实现检查网点全覆盖,对其工作质量及工作效果无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未制定业务考核办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此项工作无约束及激励措施,导致客户身份识别岗位人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工作流于形式现象较为突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质量亟须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1.增强员工风险责任意识,提高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员工展开洗钱风险形势教育,认真学习客户身份识别基础法规及近年新政,加強客户身份识别责任意识,强调银行账户被用于违法犯罪将给银行造成极大的洗钱风险及监管风险,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在账户开立、变更、交易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员工在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使用可靠的、独立来源的文件数据核实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有效减少空壳公司、群体开户、非法集资等违规账户发生的可能性。
2.合理划分客户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风险管理。依据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合理确定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以全面风险管理、动态管理、自主管理为原则,将客户性质、行业特点、异常交易或反洗钱监测记录、企业法人年龄特征、交易与现金关联程度、公对私转款交易比重等指标作为客户风险分类项目并分配适当的权重,以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划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化风险管理及客户身份识别,有效配置反洗钱资源,节约劳动成本。
3.制定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及持续识别实施细则。制定开户环节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及账户存续期间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实施细则,增强业务流程的可操作性。明确证明文件、地址信息、业务意愿、受益所有人等客户身份构成要素识别方式及信息获取渠道;落实客户信息变更跟踪、高风险客户异常交易资金来源及交易性质客户身份识别主体责任,明确前台账户业务操作人员与营销人员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业务分工,加强双方沟通协作;制定存量账户客户身份信息补充标准,细化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具体操作措施;强化高风险业务客户身份识别风险管控,关注大额现金交易、网上银行及智能机具业务、跨境转账汇款等高风险业务中的客户洗钱风险防控,对确有异常的及时进行风险阻断。
4.强化科技保障,实现关键环节系统自动风险控制。一是在单位账户开户源头实现对客户基本信息与工商注册信息库一致性检测,对客户填写资料或实际情况与工商信息不符的拒绝开户;二是系统自动提取相同授权经办人、法人、联系电话、单位地址等关联账户信息,向经办人员提示群体异常开户、空壳公司等可疑账户风险点,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措施阻断风险账户进程;三是将通过业务检查、风险核查、反洗钱甄别等渠道发现的高风险账户与前台主机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使账户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及时掌握相关账户风险状况,并提示相应的客户身份识别需求;四是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融入柜面及网银系统业务处理流程,运用有效识别方式在充分了解客户交易背景及资金性质的基础上审慎处理各项业务,降低客户洗钱风险。
5.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检查监督机制。建立账户开户、变更、交易环节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监督机制,对客户身份识别方式、渠道、录入、资料留存等处理内容进行有效监督,并将监督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有效降低客户身份识别流于形式现象发生的概率。对客户身份初次识别、持续识别及重新识别工作纳入专业部门定期检查工作范围,制定翔实的检查及考核办法,加大存量客户身份信息质量、新增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效果督导检查频次及范围,对客户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客户身份识别不充分不到位的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燕,陈良东,金融蓉.非自然人客户身份识别策略探讨[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9):74-76.
[2] 刘丽丽,陈东.商业银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视角(上),2010,(4):42-44.
[3] 黄华,刘桂珠,何剑.比较视野下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难点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6,(5):196-199+21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ers in Commercial Banks
QI Shu-xiu,ZUO X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Heilongjiang Branch,Ha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Customer identification” is the basi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fulfill their anti-money laundering obligations and combat money laundering activities. However,practice has found that customer information quality of stock unit accounts,new account opening and information changes,high-risk account transaction links,and other aspects of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ow quality of information,inadequate work,and unclear main responsibi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and proposes to enhance employees awareness of risk responsibility,reasonably divide customer risk levels,and establish customer identity for the first time. Recognition and continuous identific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hoped to help commercial bank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corporate customer;customer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