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2021-04-29欧婧
欧婧
要: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探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通过破解那些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立农产品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统一的发展格局。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即两级政府分层建立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组织架构,建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以内化废弃物交易活动,成立农村物流专业合作社以提供逆向物流服务,由两级政府财政托底降低废弃物利用信用风险,基于PPP模式创建区域植根性的农业信息平台等。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007-03
“生态农业”可定义为,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探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通过破解那些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立农产品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统一的发展格局。商流与生态农业中的价值链相联系、物流与生态农业中的供应链相联系,形成具有回路的商流与物流的融合体系,才能在集约化生产背景下提高资金流的回笼效率,增加回笼数量。信息流则能降低生态农业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相互统一时的交易成本。为了使本文的立论更为具体,以下以“食用菌”这一生态农业中的商品为例展开主题讨论。
一、当前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聚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当前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因产权封闭而面临的挑战。生态农业发展根植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以食用菌为例在产业视角下,食用菌培植组织、食用菌加工组织、食用菌流通组织、食用菌餐饮服务组织等,都构成了推动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微观主体。这些微观主体都具有产权封闭的内部治理特征,从而导致处于商流状态下的食用菌,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进入到各微观主体的主营业务范畴。由此所带来的挑战便是,因主体产权封闭所形成的利益封闭性,将制约食用菌废弃物的循环效率,并将加大食用菌废弃物在循环利用中的会计成本。在资本的逐利性驱使下,根植于本土的食用菌废弃物循环链条,还将面临域外市场价格参数的影响。
2.因区位条件而面临的挑战。从产业视角下来考察食用菌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路,此时还因区位条件而抑制食用菌废弃物的回流,具体反映在“逆向物流受阻”。可以将生态农业中的食用菌产业链条简单刻画为:食用菌培植环节—食用菌加工环节—食用菌流通环节—食用菌消费环节。那么,逆向物流便沿着上述四个环节反向进行。目前,食用菌加工环节中的废弃物回流到培植环节时,面临着最为突出的区位条件制约。以四川三州地区为例,发展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但食用菌培植基地处于大山深处,食用菌加工基地(当地缺乏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则处于城区,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食用菌加工废弃物的回流。
3.因信用关系而面临的挑战。尽管农村地区的食用菌经营主体普遍拥有封闭的产权结构,但在集约化配置食用菌资源,以及增强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中,仍可遵循市场化原则来实现,即对食用菌废弃物进行市场交易。这里暂且不去讨论因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只因双方间的信用关系也可能面临挑战。食用菌培植组织作为典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其资金循环具有“初始阶段大规模投放—期末阶段大规模回收”的特点,这就使他们在参与采购上游所供给的食用菌废弃物时,需获得上游所提供的商业信用。若是食用菌培植组织按期无力履约,将产生两个消极影响,一是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势必终端断,二是使食用菌培植组织面临更大的资金风险。
4.因信息漏损而面临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食用菌各微观主体作为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其在推动域内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时需借助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源。目前,县域政府成了推动本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主体,所以县域政府所拥有的政务网站便成了重要的信息平台。在食用菌废弃物回流再利用为主线的生态农业发展中,需要获取食用菌废弃供应源信息、逆向物流信息、食用菌废弃物需求源信息。显然,单纯依靠政务网站的信息发布功能,还难以支撑上述信息间的交互和实时更新需要。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应对思考
具体解构“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此为视角,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发应对上述挑战的思考。
1.基于“产权封闭”的应对思考。由于食用菌经营主体存在着产权封闭的内部治理结构,所以他们必然存在着封闭的经济利益诉求,这就势必会使食用菌废弃物在回流时产生交易成本,并增大循环经济运行中的会计成本。根据上文所刻画出的食用菌产业链条可知,食用菌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深加工企業,而需求方则主要为培植基地,且在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周围,还分布着与之存在经济关联的食用菌培植户。这就要求,在保持食用菌经营主体产权封闭现状的同时,降低由此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和会计成本。
2.基于“区位条件”的应对思考。通过调研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其中大多数产地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地区,其中不乏老少边穷地区。这就从生产力布局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等方面,使食用菌培植基地与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处于空间隔离状态。在短期内无法完成生产力布局调整,以及无法完善基础交通设施的情况下,需要以优化逆向物流系统建设为重点,增强食用菌废弃物回流的运转效率。然而,在优化逆向物流体系时需要直面“最后一公里”问题,还需面对物流主体的选择问题。
3.基于“信用关系”的应对思考。对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组织架构的调研中可知,食用菌培植基地需要回收食用菌深加工废弃物作为培养基,此时涉及上游深加工企业向下游培植基地的商业授信议题。与此同时,由“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所决定,对于同样需要培养基的农户,则要求专业合作社向其提供商业授信。这就使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成为了债务人,还同时成了债权人。针对这种信用关系,需要防止因信用链条的断裂而使循环经济的运行态势受损,从而应在循环经济运行中创新信用制度。
4.基于“信息漏损”的应对思考。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概念,需要根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展开,所以需要利用线上与线下信息汇集与释放供求双方的信息。因此,需要拓宽线上食用菌废弃物供求信息的发布平台,以最大化帮助域内食用菌经营主体完成交易。那么,在借助县域政府政务网站支撑的同时,还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寻求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支撑,寻求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支撑,不仅可以从引进电商企业入手,还可以从创建线上食用菌废弃物交易平台入手展开思考。
三、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构建。
1.两级政府分层建立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组织架构。若要使生态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首先需要为此建立成体系的组织架构,所以当前县域政府和乡镇政府,应分层建立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组织架构。具体的实施办法为:首先,由县域政府牵头,在本土组建食用菌产业联合会,该联合会将容纳食用菌培植、深加工、流通、餐饮、旅游等多种经营主体;其次,由乡镇政府牵头,应细化产业联合会的组织章程,并根据循环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界定产业联合会的职能定位;最后,由乡镇政府牵头并与村委会合作,组建维护生态农业发展秩序的利益协调机构(可由村委会履职),并在村民自治背景下组建由党员村民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巡视组。随着组织架构的建立,接下来就需要发挥产业联合会的内部协调职能。
2.建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以内化废弃物交易活动。破解生态农业中循环经济运行所存在的交易成本和会计成本问题,则需建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以内化食用菌废弃物交易活动。具体的实施办法为:首先,由食用菌产业联合会牵头,在参会组织范围内拟订食用菌废弃物交易细则,并在制度设计中引入补偿机制;其次,由于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与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废弃物交易活动,构成了循环经济运行的主要内容,所以可在这两类组织间签订食用菌废弃物回收协议;再次,作为补偿机制,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定向供应深加工企业原料,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最后,对于食用菌流通企业、食用菌餐饮企业而言,可以在产业联合会的框架下,建立与食用菌培植基地的废弃物交易协议。
3.成立农村物流专业合作社以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如何解决“最后一公路”问题,以及怎样建立稳定的逆向物流体系,是这里需要直面的问题。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可成立农村物流专业合作社来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具体的实施办法为:一是由县域政府牵头,根据本地食用菌培植基地、深加工企业、零售网点、餐饮业等组织的空间分布特点,规划食用菌集散中心(物流平台),该中心不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接,也与农村物流专业合作社对接;二是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的废弃物,根据协议自行送往食用菌集散中心,同理,其他组织中的食用菌废弃物也一并送往中心;三是根据域内食用菌培植基地的需求信息,以定向配给的方式向他们提供物资。该中心也成了食用菌培植基地向其他组织输送原料、产品的集散中心。
4.由两级政府财政托底降低废弃物利用信用风险。尽管在产业联合会的协调下,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组织架构框架下,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交易成本和会计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但在食用菌培植户(农户)范围内,仍需通过获得商业信用来获得食用菌培养基。同时,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与深加工企业间也时常存在着相互授信的需要。为此,应由两级政府财政托底降低废弃物利用的信用风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探索阶段可以将“托底”界定为提供“最后的授信保障”,且在两级政府的生态农业发展基金中专门设置“授信保障资金”。同时,还可以寻求农村商业银行的帮助。具体可为,以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担保经费,由农村商业银行为食用菌经营组织提供短期小额贷款,以降低商業信用风险。
5.基于PPP模式创建区域植根性的农业信息平台。这里从“大循环”的角度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即以若干连片县域为区域,以关联性的农业产业结构为载体,在该区域范围内发展生态农业以造福域内农户。因此,应基于PPP模式创新区域植根性的农业信息平台。具体的实施办法为:一是在“政府+社会资本”的模式下,各关联县域应在生态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由其中的经济强县牵头融合社会资本,创建兼容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电商平台;二是电商平台的功能定位为发布关联农产品信息,并为废弃物回收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交互服务;三是由社会资本的所有者主体主导电商平台的运行,为食用菌培植主体、深加工主体、流通主体、餐饮和旅游主体、农村物流主体提供信息集成化服务。
四、结语
循环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为:首先需建立成体系的组织架构,当前县域政府和乡镇政府应分层建立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组织架构;需建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以内化食用菌废弃物交易活动;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需成立农村物流专业合作社来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在两级政府生态农业发展基金中专门设置“授信保障资金”,还可以寻求农村商业银行的帮助,以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担保经费,由农村商业银行为食用菌经营组织提供短期小额贷款,以降低商业信用风险;需基于PPP模式创新区域植根性的农业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综述[J].青海农技推广,2018,(4):9-10.
[2] 王璐,朱家明,张淑慧,刘佩麟.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00-704.
[3] 阳金萍.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我国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5,(8):26-27.
[4] 李宏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市场,2017,(5):45-46.
[5] 孙伶俐.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农旅双链”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49-151.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OU Jing
(Qiandong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Kaili 556000,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a unifi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siness flow,logistics,capital flow,and information flow.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can follow:two levels of government hierarchically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establish an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model to internalize waste trading activities,establish a rural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to provide reverse logistics services,and The two-level government finances the foundation to reduce the credit risk of waste uti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ly root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PPP model.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ecological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