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问题相关研究

2021-04-28张静许崇庆

时代金融 2021年10期
关键词:碳交易低碳经济

张静 许崇庆

摘要:全球变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逐步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践行低碳发展,中国于2011年开始建立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并将试点碳市场作为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在此过程中,如何对“碳”进行定价是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介绍了当前碳市场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对我国碳定价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主要包含碳价的影响因素、现有的碳定价方法以及在碳定价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碳市场的有序建设。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交易 碳市场 碳定价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带给气候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世界范围内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加剧,由此带来的极端恶劣天气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经济损失,温室气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的,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重要的碳减排任务。自2011年来,我国先后建立起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福建八个碳排放交易试点,2013年,深圳碳排放交易开始实行,标志着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从建立碳排放交易试点到建设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一直在有序建设。但是由于我国碳市场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在碳市场建设中对碳定价做出的相关研究,指出在碳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在推动我国碳市场建设。

二、对碳定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一)碳价格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推进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碳定价越来越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议题。针对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尤其是在碳定价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分析碳定价的影响因素并完善国内碳市场的定价方法,对于建设碳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相关研究中发现,碳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市场自身的结构以及现存的相关政策、法规所决定。

1.供求关系。从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商品价格由商品自身的价值决定,并且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常见的气体本身不具有价值,但是当人们赋予它一种稀缺性,就使得二氧化碳具有了价值,从而成为一种商品。穆丽霞、胡敏敏(2015)指出,在碳交易中我们是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作为一种没有实体形态的虚拟商品,只有通过相关的权威机构对这一权利进行核证,才能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真正的商品。并且,有关这类商品的成本也与一般商品的成本不同,一般商品主要是存在着生产成本,而碳排放权这类商品的成本主要是在交易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市场中存在的风险而产生成本。因此,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核证量就决定了市场上的供应量,从而影响碳交易价格。

2.能源价格。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能源价格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价格会影响到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消耗量,从而影响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碳排放交易价格产生影响。李强(2019)把传统能源的价格当作研究对象,认为传统能源的价格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进一步影响企业利润,因此当能源价格上涨时,企业便会减少此类传统能源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也会随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对碳排放权的需求量会减少,碳价因此下降。

3.宏观经济因素。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工业生产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工业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依然在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能源消耗的增加,也就增加了企业对碳排放权的需求量,碳交易价格随之上涨。

4.气候因素。当全球气候出现变化时,尤其是在某些年份夏冬季节的高温(过高)或低温(过低),会直接影响人们取暖或者纳凉所消耗的电力,尤其是我國一些地区冬天使用燃煤取暖,没有减排设施,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当气候异常时,电力消耗量的增加必然会使得发电厂生产更多的电力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造成各种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在此情况下,碳排放量增加,市场中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碳价上涨。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为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国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对碳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当前碳定价方法研究

在国际碳市场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注册CDM项目量和签发CCER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碳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碳交易产品的定价权,因此对碳交易权进行定价是当前亟待解决并加以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从相关文献中发现,当前碳定价的方法主要有碳税、项目机制、总量管理及贸易体系等。总量管制及贸易体系是通过对碳排放的总量进行控制,碳税则是在价格的基础上实现对碳排放的控制。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区块链技术与碳市场的价格发现相结合,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企业瞒报谎报碳排放量这一问题的发生,并且可以降低政府的核查成本。对于二级市场,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发现,该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助于形成完全竞争市场,从而市场可以发挥其自由竞价的作用,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出清价格。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以现货为主,针对现货交易的定价方法目前主要有影子定价法、边际减排成本定价法和收支平衡定价法。通过分析不同碳定价方法的优缺点,笔者试图找到一种更适合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方法。

1.影子价格定价法。当前,影子价格定价法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流行的定价方法,影子价格由荷兰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创造人之一詹恩·丁伯根提出,是指在实现某种最优配置下计算得到的价格,因此也被称为最优价格或者是预测价格。通过设定一个可获得最大边际利润的目标函数来求取影子价格,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提供借鉴或是预测,从而避免企业由于主观性带来的不科学性;但由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复杂,影子价格所假设的帕累托最优在市场上是很难满足的,因此影子价格具有虚拟性,在现实中并不总是存在这样一种价格。

2.边际减排成本定价法。边际减排成本是在邊际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定价方法,表示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要付出的成本,当减排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减排成本会逐渐增加。这一定价方法是根据企业成本变动得到的价格,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明确销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出销量与利润的关系,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没有涉及主观因素,因此定价也相对合理。但是在边际减排成本下,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固定成本,长此以往,这种计算方法会低估企业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亏损。

3.收支平衡法。收支平衡定价法又被称作保本点定价法,采用本量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企业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以及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当出现亏损时,首先弥补总成本再追求利润,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盈利亏损情况合理布局生产。运用这种方法,决策者可以根据市场的运作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活动,帮助企业减少亏损,但是收支平衡法下假设市场出清,也就是说产量即销量,这一假设也是难以实现的。

从当前对碳市场的众多研究中发现,收支平衡定价法更适合于当前我国的碳市场建设,原因在于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现状、控制企业成本的增加,并且当企业处于买方市场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保本经营以减少损失。碳定价机制也越来越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而形成的价格信号,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减少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三、我国碳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定价效率不高

完善的碳定价机制是一个碳交易市场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和核心,碳定价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碳交易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碳交易试点运行以来,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碳交易试点的价格形成机制也逐渐得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碳金融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从而造成我国的碳交易试点在价格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以及不够稳定的问题。上海市自碳交易试点运行以来,碳交易价格甚至跌到了5元左右一吨,广东省的碳价从设定的60元每吨的初始价格下跌到了10元每吨。从这些碳试点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可能存在着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等一些问题。由于碳价过低,无法促使企业自觉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就不能发挥碳价应有的引导作用。

(二)缺乏碳排放交易的中介机构

碳交易市场主要由三个主体组成,分别是供给者、需求者以及中介机构,其中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一些咨询机构。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中介机构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当前国内主要的碳金融中介机构是商业银行,他们还相对缺乏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了解,例如一些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对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也较低。由于我国碳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中介机构起步也就较晚,既缺乏为碳金融服务的相应中介机构,也缺乏为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服务的中介机构。现有的一些中介机构在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所能提供的分析、评估风险等方面的咨询也十分有限。

(三)碳价格被长期低估且波动较大

自碳市场建设以来,中国的CDM项目得到大量开发并在短期内销售,导致市场上碳排放权的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在需求量不会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供给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碳排放权价格的下降。为了进入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国的CDM项目需要经过注册、审定等环节,而这些操作大都由中介机构完成,中介费用的产生也减少了中国碳减排项目所能获得的收益,因此中国的碳价与国际市场的碳价会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中国的碳价一般呈现出在碳市场建设初期飙升但随着市场波动或季节性原因出现价格持续走低的现象,各碳交易试点市场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

四、对策建议

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有关碳市场建设已有近十年的时间,由于中国各区域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不同,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市场上产品交易不活跃,因此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合理定价机制仍需要我们对当前的碳市场建设进行深入探索。建立碳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减排目标,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在碳交易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适合于不同的定价方法,为了提高市场效率,还应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当前,碳市场出现的全球市场低迷情况和一些国家碳市场的起步给我国碳市场参与并主导全球碳市场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要在碳定价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克服当前碳市场发展存在的各种缺陷,为缓解全球气候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严格碳配额分配制度

碳交易市场的初始分配额度决定着整个交易市场的供需,也就决定着碳排放权的初始价格。配额是否充足将会对碳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初始碳配额分配时就应当采取较为严格的分配方法,例如基准线法。要避免在碳市场建设初期容易出现的初始碳配额过剩,从而导致碳价持续走低的不利局面。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履行职责,对于在一定时期内所需签发的CCER数量和频率进行合理控制,调整好碳配额与CCER的关系,保证市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从而促进碳价格的有效形成。

(二)提高对碳交易风险的技术监管

当前在股市上,出现了可以预测股价收益率以及波动程度的软件或程序,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开发一些模型或者软件,对已有的各碳交易试点的交易价格进行分析,观察各地的碳价变化情况并及时对外公布,从而起到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的作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个风险监控部门,对于市场上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及时消除那些可防可控的风险,从而促进碳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情况来看,碳交易市场可以分为自愿交易市场和强制性交易市场,而且在碳市场建设初期,大都以自愿性交易市场为主,配额也是免费分配得到,这是为了调动各行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随着碳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会纳入更多的行业,自愿性参与也会逐渐转为强制性参与,免费配额的分配方式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因此碳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我国的碳市场发展在起步阶段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在建设初期促进了碳市场的稳定,但是长期来看,只有依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反映出市场的供需是否稳定,才能促进碳市场的稳定运行。

(四)推动全民減排行动

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活动,也不是单凭一些人的力量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依靠每一个人的力量、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前,我国的碳市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人还缺乏环保意识,再加上减排的成本较高,很多企业对于自己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还处于观望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的减排措施要推进,我们更要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承担减排责任,提高全民减排意识,让低碳减排成为每个人都愿意践行的活动。

参考文献:

[1]Jingye Lyu,Ming Cao,Kuang Wu,Haifeng Li,Ghulam Mohi-ud-din,Price volatility in the carbon market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55.

[2]Zhou Jianguo,Huo Xuejing,Jin Baoling,Yu Xuechao,The efficiency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variance ratio test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

[3]李强.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识别综述[J].纳税,2019,13(22):175-176.

[4]郑宇花,李百吉.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132-134.

[5]徐楚婷.金融助力低碳经济发展[J].营销界,2019(07):49-50.

[6]孙乔.我国碳排放市场建设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6):120-121.

[7]姜克隽,贺晨旻.我国需要尽快推进碳定价[J].开放导报,2016(03):28-31.

[8]王际杰.我国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4):44-46.

[9]周舟,全球碳定价机制现状与展望分析[N].期货日报,2018-08-21(003).

[10]张敏思.当前全球碳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5(22):62-64.

[11]穆丽霞,胡敏敏.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中的应对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2015,17(01):56-60.

作者单位:张静,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许崇庆,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猜你喜欢

碳交易低碳经济
基于ISO14064标准下的碳交易审计初探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电力行业碳交易和企业策略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