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2021-04-28杨蕾歆

重庆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经验启示延安时期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以及演化,围绕增进党内团结这一根本目的,伴随党内斗争、党内民主、党内纪律、党内学习的推动和构建。对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梳理,旨在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提出初步探索、全面推进、规范成熟三个阶段的构境,探讨与分析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具体实践,对其历史经验加以升华与总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形成党内政治生活自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创党的伟大事业的全新局面,具有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经验启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CDJ015)。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3-0041-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3.004

一、问题提出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进程。党的政治生活贯穿于百年党建的历史实践当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规范化、正常化的经验,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呈现出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内在逻辑。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1]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包含自身建设的领导,也包含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其中,前者的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根植于党内政治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是延安精神的外在形式及重要表现。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增进党内团结这一根本目的,从党内斗争、党内民主、党内纪律、党内学习等方面出发,探索、发展并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党内政治生活本身,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发展轨迹,具有其自己特殊的出场语境。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后的伟大创造,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是先被计划、然后按图索骥,而是一项不断克服错误路线、反对错误思想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党内矛盾的三重危机之下,坚持对自身建设的全面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只有解决好党内矛盾,才能应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抗日战争的问题和国共关系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本文探讨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旨在把回溯式研究方法与前瞻式叙事方式辩证统一于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进程当中,再现历史本身,解释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动因,从而找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分析历史经验并提出现实启示。

二、学界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成为学术热潮,而延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設历史进程当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其党内政治生活受到关注。在中国知网以“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为主题进行检索,可检索到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学位论文18篇。现有文献主要从党的领导人的相关阐述梳理,历史经验总结,正常化、严肃化、规范化研究,当代启示研究等角度展开。本文以其中代表性论文作为样本进行考察与梳理。

(一)党的领导人在延安时期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韩松洋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就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深邃见解,形成了内涵丰富且相对成熟的理论,他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制度规则体系、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强化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见解[4]。周建华从揭露和批判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展开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发起学习运动,批判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发展党的民主六个方面,阐释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5]。柴奕认为,延安时期陈云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影响理想信念的忠诚、党的宗旨的执行以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取向[6]。

(二)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的研究

杨蕾歆认为,延安时期的党中央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重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全面总结和梳理这些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问题,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要求,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并从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保持清正廉洁五个方面总结了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7]。郭建明认为,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明纪律规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正确选用干部五个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原则、基本目标、根本保证、重要手段和组织基础[8]。宗刚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首要任务、抓好领导干部是关键举措、加强党员行为规范是重要基础、培育风清气正的党内文化是有效手段四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9]。

(三)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严肃化、规范化的研究

一是关于正常化的研究。崔建周于2016年发表的《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经验与启迪》是关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最早文献。崔建周认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走上正常化的重要时期,正常化的经验包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强化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以及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10]。二是关于严肃化的研究。王今诚认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的重要时期,并围绕必须完善和遵守党规党法、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和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理论修养、进行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1]。三是关于规范化的研究。陈燕认为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又是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与成功典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五个方面构建了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12]。

(四)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启示和当代价值研究

杨蕾歆认为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五大主要内容与三项显著成就对于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认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铁的纪律、深化宗旨意识、夯实党内教育、培育政治文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重点所在、固本之源、重要法宝和强大动能[7]。郭建明认为,应在实践中赋予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的时代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在坚守中传承、坚定理想信念,在发扬中转化、提高党性修养,在继承中创新、注重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8]。宗刚从坚持思想建党、发展党内民主、注重制度治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这四个方面提出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当代价值[13]。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多从历史经验的维度来分析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较少基于“历史过程”来把握这一主题。延安时期作为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从“历史经验”把握党内政治生活自然具有理论优势,呈现出延安十三年史与党建百年史的统一。然而,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既是历史经验,更是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14]400本文基于“历史过程”把握这一主题,将实践转换为效能,进而作为一种形态彰显现实启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思维导向和范式支撑,以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探索规律。

三、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

目前,鲜有关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如何进一步细分,可以借鉴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其他方面研究的归类方式。有的学者认为,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历史进程有五个重要节点,分别是:瓦窑堡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党的七大以及解放战争初期[15]。有的学者认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哲学奠基(1935年10月—1937年8月)、全面展开(1937年8月—1941年5月)、普遍教育(1941年5月—1943年10月)、党纲定位(1943年10月—1945年8月)和继续开展(1945年8月—1948年3月)五个发展阶段[16]。总体来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党的七大是延安十三年史的重大历史节点,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历史过程”出发,围绕党内团结统一这一根本目的,分析党内斗争、党内民主、党内纪律、党内学习的动态过程,再次审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这一主题,提出初步探索、全面推进、规范成熟三个阶段的构境,以期提供研究的新思路。

(一)初步探索阶段(1935年10月—1938年11月)

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到1937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中共中央领导到达延安,再到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进而到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的举行,上述几个时间节点组成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党内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共中央西北苏区“左”的错误让西北革命根据地深陷危机;同时,虽然张国焘被迫公开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共中央”,但是他的分裂活动仍然没有停止;此外,从苏联回国的王明提出右倾错误主张,在党内产生恶劣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坚持正确路线、抵制派别斗争,严格要求党员、组织坚持和履行党性,促使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1.同错误路线作斗争,推动全党的团结

首先,1935年11月26日,中共西北中央局作出《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分析了“肃反”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了纠正“肃反”的具体办法;同月30日,中共西北中央局组织召开了平反会,定性“肃反”的实质在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恶果,同时作出《关于戴季英、聂洪钧二同志在陕甘区域肃反工作中所犯错误的决议》,惩罚分明,团结了刘志丹、习仲勋等被冤枉的同志。其次,毛泽东同志等中共中央领导抵达延安后不久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旨在彻底清算“张国焘路线”,批评了张国焘“整个政治路线的错误”,指出张国焘“反党反中央的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退却路线以及军阀主义的登峰造极,以求推动全党的团结进而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再次梳理“张国焘路线”与中共中央路线的区别,指出党和红军经过延安会议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新的一致,是党的团结的重要标志。再次,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和“左”、右倾错误路线,剖析了党内错误思想的理论根源,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应该以什么样的学风和态度对待党内错误思想,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路线,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矛盾、克服党内问题,以及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其次,为了克服王明右倾错误主张并消除这些错误主张在党内的影响,任弼时同志特意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进行汇报,听取共产国际的意见。1938年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讨论通过《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决定》,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共产国际的指示进一步巩固了中共中央在政治路线上的统一认识,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这一阶段,毛泽东同志清醒认识并准确指出党的团结的重要地位,同时,党的团结产生和发展于斗争当中,一方面是和“左”倾错误作斗争,另一方面是和右倾错误作斗争。

2.探索党内民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

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是发动全党积极性、形成自我更新动力的重要源泉。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同志辩证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性与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党员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17]529。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18]这一阶段,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中国共产党促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高度发挥积极性,包括创造能力、负责精神、活跃工作、发现问题、表达意见、批评缺点、进行监督等,这一系列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党内政治生活中缺乏民主,党员的积极性就无从体现、无从发挥,大批能干的人才的培养也只有在民主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苏区党的组织从改造工作方式、改变领导方式入手,向“民主”方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党内针对不同意见允许充分的讨论甚至争论,注重党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尤其是在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党委会制度得以全面完善和正确贯彻,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以及科学决策。党内民主是政党生命和政党活力的源泉,尤其对于延安时期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党内民主是发动全党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3.构建党的纪律,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准备会议于1938年9月14日至27日召开,这次会议经由王稼祥同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肯定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要求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领导下亲密团结起来。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举行。会上,鉴于张国焘由反对党中央发展到背叛于党、投靠国民党的沉痛教训,毛泽东同志再次重申“四个服从”的党的纪律,同时,他还强调:“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7]528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定与纪律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三项规定,就中央委员对外行动、对外言论、违反纪律、发生错误、适当处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显然,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宝贵结论,是建立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一步,也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手段。《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呼吁全党:“每个共产党员应该爱护党和党的团结统一有如生命。”[19]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一个重大历史节点,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肯定了以毛泽東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进一步团结统一了全党。

(二)全面推进阶段(1938年11月—1945年4月)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直至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前后六年五个月,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全面推进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基础之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合理安排和具体筹划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动员并精心组织全体党员团结起来和凝聚起来,使党内思想认识得到统一、党内团结程度得到提升。

1.掀起学习热潮提升全党的理论水平

为了克服错误思想的侵蚀,加强党员干部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分析与正确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能力,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内的理论学习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逐步演变为党内的整风学习,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在“非学习不可”[20]319的动员下展开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大会上号召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迫切开展学习,把学习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20]318为了克服“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带头学习马列书籍,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等。关于毛泽东同志勤恳读书的情境,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做过描述:“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21]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带头发挥模范作用,讲授马列理论,多次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等学校以及研究机构讲授马列主义,以身作则,倡导党内同志读马列、学马列。194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规定把每年的5月5日作为干部的“学习节”,这一天也是马克思的诞辰日,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视。延安时期虽然条件艰苦,但党内具有随时随地学习、见缝插针学习的浓郁氛围,正因如此,这一阶段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列主义理论大发展、大学习、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

2.增强党员党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没有坚强统一的、集中的党,便不能应付革命过程中长期残酷复杂的斗争,便不能实现我们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22]443这一阶段,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迫切任务要求全党上下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但中国共产党尚不是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党,尤以皖南事变过程中暴露的党性问题最为突出。中共中央深刻认识到党的统一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共中央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分析了党性不强的种种表现,尤其强调要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以此实现全体党员党性的增强。1941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以项英、袁国平阳奉阴违、缺乏党性为例,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缺乏党性、不讲团结的恶劣行径。1942年7月14日,任弼时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要求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党性、实现内部的团结,在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面前,以内部的团结统一防止敌人的离间。

3.以更加严格的纪律规范保证全党的团结

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整顿三风》中指出:“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14]416纪律严明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这一阶段,陈云同志要求全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纪律,他强调:“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23]同时,在陈云同志看来,纪律具有强制性,必须自觉遵守,必须强制执行,针对明知故犯的党员要及时给予处分,针对违反纪律情况严重并且不愿改正的党员,应当果断开除出党。“统一纪律,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22]445违反党的纪律最突出的案例就是张国焘的叛党行径,张国焘叛党的反面案例成为这一阶段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构建更加严格纪律规范的典型教材。陈云同志在1942年《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中提出要树立组织部门的威信,纠正过去的迁就作风,纠正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不合组织纪律的作风,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同时,陈云同志还强调:“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无条件地服从党,强调党的利益高于一切。”[24]同时,针对违反纪律的人,陈云同志认为“纪律教育”与“纪律制裁”在适当范围内都必不可少。此外,陈云同志还对各级党组织与行政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敦促他们检讨和总结过去纪律教育的详细情况,同时,主张各级党组织与行政负责人把纪律教育作为日常考察的一项内容。

4.团结全党正确认识党内斗争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一个显著转变,就是由表及里,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深入扎实的动员与武装,尤其是从思想上扭转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同时批评错误的党内斗争及斗争方法,提出正确的党内斗争认识论和方法论,发挥党内思想斗争的正向引导和指导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三种错误的斗争倾向,包括自由主义与调和主义、机械且过火的党内斗争以及毫无原则的纠纷和斗争,这些错误都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形态,一方面阻碍全党的团结统一,另一方面造成党内缺乏真实的意见、家长制盛行,甚至导致同志关系对立、组织之间分裂,给党内政治生活造成恶果。因此,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倡导对待分歧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方法,既实现弄清思想的目的,又起到团结同志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树立了正确的斗争方针,在这一阶段的党内政治生活过程中尤其是处理党内关系过程中,在对待过去犯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的同志,只进行积极的思想上的斗争,以此推动了党的发展。

(三)规范成熟阶段(1945年4月—1948年3月)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派遣部队和干部奔赴敌后战场,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一阶段,经过全党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一致努力,各抗日根据地进入大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因势利导地深刻总结党的革命实践,统一全党对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认识,引导全党继续克服党内错误倾向,深入推进党的事业胜利发展。同时,党内政治生活在初步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推动了这一阶段党内政治生活的成熟规范。

1.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团结统一全党

1948年1月7日,毛泽东同志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明确了请示报告在党内政治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及重大意义,要求全党改变与更正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的习惯,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书记就政治、军事、整党、经济、宣传、文化、土地改革等各方面的动态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规定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每两个月作一次政策性的综合报告和请示,同时,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请示报告内容必须自己动手、不得秘书代劳。同年3月25日,毛泽东同志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请示报告的具体内容,对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无论对下级发出什么类别、什么内容的指示和答复,均须同时告知中央,并把同样的内容发给中央;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摘取下级报告的重点内容发给中央。同时,为保证请示报告制度的科学运作与透明运行,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任意一个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都可以直接向中央或者中央主席反映问题、表达意见。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及补充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促进了党的团结统一,为取得革命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凝聚全党

这一阶段的显著标志是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确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地位,统一了全党对中国革命的客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党内政治生活。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在和国内国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同党内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尤其后者,毛泽东思想在纠正错误路线、克服错误倾向、发扬正确的思想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和规范的一个重大节点,同时,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进一步严肃和规范更有着重大意义,因为毛泽东思想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教条主义的批判、克服以及总结,而后党内政治生活还面临经验主义的阻碍,因此,毛泽东思想还将指导对其他错误思想的批驳与克服,进而才能迎来党内政治生活当中“很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高涨”[25]。因此,刘少奇同志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25]。

3.正式形成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一个成熟的政党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考验的严峻关头作出正确决策,使党和红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核心。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1938年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全党范围内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及核心作用。围绕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及核心作用,直面党内历史遗留问题,构建成熟的领导集体,是规范成熟阶段的一项重大事宜。这一阶段,中央委员的选举标准主要集中在犯过错误的同志应不应该当选、选举是否应该照顾各个山头、中央委员是否应该具备完全的知识等三大标准上。针对第一个问题,毛澤东同志作出判断:“虽然犯过路线错误,但是他已经承认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我们还可以选他。”[26]360-361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任何一个同志,只要他愿意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我们就要和他团结起来。”[26]363针对山头问题,毛泽东同志作出要求:“一定要认识山头。”[26]364在认识山头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严格区分了山头和山头主义,他强调:“坏的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而不是山头。”[26]363在这之上,关于是否要照顾山头的问题,他指出:“完全避免缺点恐怕也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要它少一点,也可能使它少一点。”[26]365针对知识标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通晓各方面的知识,通晓一个方面或者稍微多几个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就变成了通晓各方面知识的中央委员会。”[26]366党的七大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正是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这项工作成功与否关系到党的七大能否成为一次团结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在这一阶段,准确回答与正确处理关于中央委员选举标准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党内团结。尤其是在1945年6月9日,大会选举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等44人为正式中央委员,其中没有王稼祥同志,毛泽东同志专门就此事在选举候补中央委员前谈论了这一问题,认为王稼祥同志虽然曾经犯过错误但是也有功劳,相信他能执行大会路线,建议党内同志考虑选举王稼祥同志为候补中央委员,最终,王稼祥同志等33人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四、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处于民族危亡重大历史关头以及和平民主重要历史节点的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着眼于党内政治生活当中,促进了我们党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保证了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尤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党内学习、发展党内民主、开展党内斗争、构建党内纪律以及促进党内团结等方面形成了若干原则、系列规范以及相关制度,是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

(一)推动并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内政治生活科学运行的根本要求及不竭动力

在“左”、右倾错误以及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影响下,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核心议题在于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党内关系和路线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宗派主义、派别活动进行积极斗争,妥善处理党内关系、科学应对路线斗争,让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前进,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稳定运行,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引领之下,进一步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稳定运行以及历史飞跃。

(二)党内学习是认识不同分歧和辨别错误路线的理论根基,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逻辑起点

伴随党的规模的日益扩大,不同出身的党员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愈发突出,因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内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这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到达高潮。之所以如此重视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因为反对“左”倾以及右倾错误、彻底克服错误的思想路线是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逻辑起点,因此必须开展从个体到全体、从个别到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理论上总结历史经验、从方法上纠正错误思想,从而克服错误的思想路线。所以,党内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理论基础。

(三)党内民主是发现党内问题和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形式,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再升华成为新理论的重要创举

党内民主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通过党内民主的形式发现党内问题和解决党内矛盾是最为主动、最为有效的,因为解决党内问题和化解党内矛盾本质上是依靠党员、发动党员的过程,是在党内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四)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是克服错误路线和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的战斗武器,是促进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的具体路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并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17]359党内政治生活永远不可能是四平八稳的,而是充满不同思想、不同意见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这些分歧。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也是通过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过程。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对于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正确认识由部分党员扩展到全体党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获得普遍认同,极大地推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成熟过程。

(五)铁一般的党的纪律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从少数人掌握到多数人认同的根本保证,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陈云同志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战斗的党,我们在斗争中依靠的武器,唯一的就是纪律。”[27]这一时期,党的纪律是对革命实践及历史经验的有力总结,经由反复研究和再三提炼,得以实现党章党规的科学定位,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经由革命实践向革命理论的重大转变。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陈云同志等中共领导高度重视党的纪律、推动纪律执行效能、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才使得全党正确认识以张国焘为典型的违反党内纪律的严重教训,实现了全党的团结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8]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历史经验是延安精神外在表现的形式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秩序的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和做出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化与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理应回顾历史、汲取经验、把握规律。

(一)以“两个维护”为根本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政治生活核心问题是党的团结统一的问题,根本在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当时,内忧外患之際,中共中央发挥政治智慧,准确判断形势,提出“党应该领导一切”的重大判断,应对了复杂的政治局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在于“两个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的根本,必须展开与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交锋和积极斗争,抵制派别斗争、反对自由主义以及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彻底清除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的恶劣影响,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党内学习为重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学习,延安时期党内学习热潮更是不断升温。这一时期,党内学习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逐步演变为党内的整风学习,尤其是关于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为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坚持理论强党,既是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党的基本理论,也是在学习风气上倡导实事求是,同时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开展调查研究。目前,党内学习的核心和根本在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三)以党内民主为动能

延安时期,党内民主作为重要动能,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与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性、党内政治生活战斗性与党内政治生活凝聚力的双向互动。这一历史经验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挥党内民主的动能作用,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中民主氛围不浓、干部作风不正、党内关系庸俗的客观情况,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突出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发挥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保证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

(四)以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为途径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表明,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是克服错误路线和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的战斗武器,是促进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和彻底的具体路径。良性的党内政治生活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歧的,而是以解决分歧为目的的积极、有效的思想斗争。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新形势下,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增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这些风险很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面對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促使广大党员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敢于向一切党性不纯、作风不正、品质不好的行为亮剑,通过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达到增进党内团结的目的。

(五)以党的纪律为保障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也是逐渐严明纪律、严格规矩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各个阶段成功历经各种考验、应对各种风险,为新时代推进纪律建设,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纪律规范提供历史镜鉴。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一并成为推进党的事业的主要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坚持把纪律严明、规矩严格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引导党内政治生活更加科学、健康、规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2]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N].人民日报,2020-9-20(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4]  韩松洋.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深邃见解[J].人民论坛,2017(31):198-199.

[5]  周建华.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J].毛泽东研究,2017(5):115-121.

[6]  柴奕.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党内政治生活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6):130-136.

[7]  杨蕾歆.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7-11.

[8]  郭建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探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2):60-65.

[9]  宗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1):109-114.

[10]  崔建周.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经验与启迪[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4):124-133+160.

[11]  王今诚.延安时期中共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实践经验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4):132-137.

[12]  陈燕.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建构——以延安整风运动为视角[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3):82-88.

[13]  宗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考察及当代价值[J].大连干部学刊,2017(6):5-10.

[1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  陈燕楠.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4-133.

[16]  韩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4):80-89.

[1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

[19]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64.

[20]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1]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76.

[22]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3]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24]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70.

[25]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93.

[26]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7]  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28]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N].人民日报,2015-02-17(1).

(责任编辑:易晓艳)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经验启示延安时期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