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人教版培智语文一年级教材对比分析
2021-04-28袁美英刘兆宇蔺红春
袁美英 刘兆宇 蔺红春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25)
一、引言
(一)新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颁布的背景。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539所培智学校,包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共58351名在校生[1]。培智学校的招生对象由以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转变为以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这样的情况使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难度也更加凸显,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针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培智学校的需求。为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国家提倡教材的多元化、地方化[2],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各地区和学校积极着手编写适合各自教育发展的教材,陆续出现了浙教版、沪教版、河北版、北京版等不同版本。虽然培智学校对教材版本有了更多选择,但相继出现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版本缺乏普遍适应性的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学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先进理念、普及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2016年教育部正式发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简称“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培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科教材。
(二)新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研究的现状。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知晓教材内容,才能将教材中呈现的精华教授给学生。研究者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关于培智语文教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版本的教材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单个版本的字词或某模块研究四方面。通过整理发现:单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如新人教版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分析[3];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如统编版与沪教版一年级教材对比分析[4][5],浙教版与上海版一年级对比剖析[6],旧人教版与浙教版二年级教材对比[7];单个版本教材的拼音、生字和词分析[8][9],教材用字的字量、字种[10];模块的研究包含口语交际[11]、课后系统等方面。因此,本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旧版培智语文教材一年级进行比较研究。
二、整体结构比较与分析
从教材整体结构上分析,新旧版的共同点在于:都有目录、课文、练习及附录基本结构。不同点在于:首先,新版上册在目录前有图画人物导入(包含4个人物家庭及5个学科老师),以图画中的人物为线索,贯穿培智低年级段的整个教材内容。旧版的“入学教育”和新版的“学习准备”的教材内容导入功能是一致的,但呈现的图画数量和内容有较大区别。旧版的“入学教育”由欢迎新同学、学校活动和升国旗3部分组成,除学校活动包含教师讲课、学生写字坐姿、操场活动和教室劳动打扫卫生的4张,其他两部分各一张图画,共6张图画。新版的“学习准备”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呈现12张图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进入学校中的儿童学生身份转变、学校、班级、游戏活动及语文课堂环节的内容。其次,新版“语文小天地”包含主题单元基础训练和语言训练,并且两个主题单元结束后有一个口语交际,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加强对儿童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训练,上下册共有8个语文小天地,4个口语交际部分。旧版的基础与语言的训练是独立分开的,侧重汉语拼音和句子表达的练习,第一二册共18个基础训练和18个语言训练,数量多且内容相对分散。最后,就附录方面而言,旧版第1、2册共学100个生字,新版上下册共学22个生字。旧版对学生的汉字掌握程度要求高于新版,侧重汉语拼音的教学,以拼音为基础,进而学习字词句。旧版比新版较早地加入了笔画、笔顺和部首表,新版在下册才加入笔画名称表。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1993年培智语文一年级与2017年培智语文一年级教材整体结构对比表
究其新旧版本存在不同的原因,主要有: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语文》是根据198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和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主要是适合轻度弱智儿童的教科书。201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响应“课程标准”的颁布,编写出版了培智《生活语文》教材。新人教版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中心,围绕“生活”主题,开展了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四个单元,提供由易到难、贴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活动,旨在促进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两套教材的共同点有:一切为了智力障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以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要诉求。不同点在于新版整体结构划分更细致,相比旧版更灵活且丰富,以人物角色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体性和人文性凸显。
三、课文分析
(一)内容主题。旧版培智一年级共有55篇课文(包含入学教育3篇),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进一步的归纳汇总,整理出9个主题,分别是韵母学习、声母学习、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社会、数量及方位名词及其他,其中以韵母学习(10篇,占18.18%)、声母学习(10篇,占18.18%)、自然(9篇,占16.36%)和数量及方位名词(8篇,占14.55%)四个主题所占比重较大。各个主题课文分布见表2。
表2 1993年人教版一年级(1—2册)培智教材课文主题分析表
新版培智一年级共有24篇课文,两册的主题内容分为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5个主题,其中以学校生活(6篇,占25%)、个人生活(6篇,占25%)和家庭生活(6篇,占25%)三个主题比重较大。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培智教材课文主题分析表
从表2、3中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在课文主题的选择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其相同之处在于两套教材都选择了学校、个人、家庭、自然与社会这几个主题,体现了培智教材的生活性。其不同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旧版中汉语音节的韵母和声母学习主题共占有36.36%的比重,在第1册中占学习内容的68.97%;新版一年级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很低,一年级共要求学会三个单韵母(a、o、e),更符合当前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实际学情,侧重学生的生活性与工具性,侧重发音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其次,相比而言,新版的课文主题更加贴切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选材内容围绕日常生活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生活语文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语文适应技能。最后,旧版内容共涉及9个主题,课文比较分散不够集中,主题性不够明确;新版一年级共分为5个主题,每册按照主题来安排课文,集中性强且结构分明。
(二)内容呈现方式。旧版第1册由“入学教育”、“看图学拼音”和“看图读拼音识字”三部分组成。在“入学教育”部分由矩形彩色图片呈现,“看图学拼音”由彩色图和四线格书写拼音组合依次呈现(单韵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第2册由“看图读拼音识字”(6篇)、“看图学词”(10篇)和“看图学词学句”(9篇)构成。“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由彩色图画、拼音、田字格汉字与句子(部分汉字已经不带拼音)构成,并且加入了课后练习题。第1、2册的“看图读拼音识字”和“看图学词”都由卡通彩色图、拼音、田字格汉字及汉字笔画顺序共同呈现。
新版上册在目录前引入了李天天、丁兰兰、田贝贝和王乐乐四个家庭人物介绍,以及语文、体育、生活适应、音乐、数学5位学科老师的介绍,让刚入学的学生对教材的人物有初步印象。学习准备部分采用12组图文依次展示了培智学校的几个典型场景(学校门口、班级教室、上课过程),介绍了学校生活中“老师”和“同学”等几个主要人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熟悉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上下课的指令,促进学生内心建立规则意识,激发对生活语文的兴趣与关注度。
两套教材都采用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图片,体现“图文并茂”的特点。一年级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弱于正常同龄儿童,学习主要依靠大量的感知觉刺激,所以图文匹配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12]。有差别的地方在于,旧版用图画、拼音、汉字及句子来呈现从易到难的知识,适合轻度智力异常儿童,知识性比较强;新版也延续图文并茂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来适应中重度智力儿童的学习规律,一年级以四个学生人物为线索,贯穿教材始终,围绕学校、家庭、个人、社会与自然主题,每篇课文都以图文匹配呈现,再以听、读、说、认、写为模块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学习和巩固练习,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新版每个主题单元的开始,会单独用两个页码展现整体一幅画来表达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如用培智学校外景全图和学生在操场上活动图来体现主题单元“学校生活”,用老师教儿童洗漱的图画和小朋友们在客厅做客的画面来体现“个人生活”,用两张全家在客厅活动的图画来体现“家庭生活”,用六一儿童节汇演的相册和大家一块过节日的图片来体现“自然与社会”主题单元。
(三)内容编排。旧版一年级教材内容共有“入学教育”、“看图学拼音”、“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看图学词学句”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在不同阶段占得比重不同。如“看图学拼音”在第一册中占得68.97%的比重,侧重对学生拼音认读基础知识的夯实;在第一册学习拼音的基础上,第二册按照拼音、识字、学词、学句的语言学习顺序安排,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易到难,步步引导。但这样的编排主要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知识性,未能展示其主题性和生活性,比较零散,很难适应不同程度智力异常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新版围绕“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四个单元来编排课文,每个单元由3篇课文和1个语文小天地组成,3篇课文之间围绕主题单元展开。单元与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主题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都是围绕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把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需求中,以此为学生各方面的需要提供服务。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单元主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每个单元的课文之间都是这一主题的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这一模块的知识,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会吃饭”一课就围绕“个人生活”主题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以个人在餐桌上吃饭场景、碗、勺子和筷子的图画呈现,让学生认识了解用餐工具及其用途。课文的编排与学期的时间进度相匹配,如教材中“元旦、儿童节”课文既呼应了“自然与社会”主题,又结合了实际学习中的时间进度。课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材,人物的服饰及活动也与日常进度相结合,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由短袖变棉服,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附录比较
附录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浓缩。两套教材附录部分的对比分析见表4。
表4 1993年人教培智语文教材与2017年人教培智语文教材附录内容比较分析
旧版第一册包含生字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写字笔顺规则表和汉字笔画名称表4个;其中笔顺规则有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5个规则,对照相应的例字和笔顺;汉字笔画名称表有横、竖、点、撇、捺、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弯、竖弯钩和竖钩共11个名称。第二册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减少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增加了部首名称表;笔画名称表有竖折、横撇、横折、提、竖折折钩、弯钩、撇点、横撇弯钩、横折折撇、横钩、斜钩共11个;笔顺为从左到右、从外到内2个;部首名称表包含土、十、夕、小、灬、立、日、父、女、禾、阝、人、辶、亻、子、西、月、又、白、囗、宀、爫共22个部首。
新版上下册中认字表的字数多于写字表字数,符合《课程标准》“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教学建议,其中“认字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写字表中要求会写的字,另一部分是只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下册比上册多“笔画名称表”部分,该表中包含横、竖、撇、捺、点、竖撇、横折、横折钩共8个笔画及相应的例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适应和掌握生活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再逐渐接触笔画这部分内容学习。
通过两套教材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的差异:首先,在认读写生字的数量上,旧版的字数远多于新版,如一年级上学期旧版的生字表数量是新版认字表的两倍,旧版第二册生字表的数量就达到了新版认字表的六倍多,说明新版教材对学生认字和写字的要求较低。其次,新版相比旧版删减了音节表、笔顺规则表和部首名称表,建立认字表和写字表代替生字表,这体现了新版的教材编写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状况,符合中重度学生对生活语文要求,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字词,更生活化和人性化。综合来说,旧版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相对较高,适合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语文学习,新版在遵循培智语文课标要求及结合当前培智学校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的现状考虑,教材的设计更能贴切当前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新旧人教版培智语文一年级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以下几点不同:首先,整体结构方面,新版整体更具生活性和工具性。新版以人物贯穿教材,使儿童具有角色代入感,能够感同身受,更具情境性。旧版虽立足于儿童实际生活需求,但结构设置比较孤立单一,缺乏连贯性,丰富性相对欠缺。新版在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加入“语文小天地”模块,数量精简但内容充裕,以主题单元为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训练的提升情况。其次,课文的内容主题、呈现方式及内容编排都相差较大。旧版第一册主要集中于汉语拼音声韵母的学习,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较大的篇幅,主题划分不明确,前后缺乏连贯性。新版上下册整体分为学校、个人、家庭等5个主题,根据相应的主题和儿童的实际学情有对应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儿童在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上大体有一个很好的分类。新版的整体呈现方式贴切学生生活情境,不同单元主题采用图画、标题及文字去诠释教材内容,更具生活化与艺术化。内容编排上,旧版知识性要求多于新版,适用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学习。新版在编排内容的顺序上依据中重度智力异常学生的需求,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一年级只涉及到三个单韵母的学习,知识性要求较低,更强调对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交互动的提升。最后,附录方面,旧版的生字表数量远高于新版认字表。旧版在第一册就包含了生字表、音节表、笔顺表和笔画表,新版在一年级上册只涉及到认字表和写字表,并且写字表的生字是包含在认字表中的。新版一年级下册才加入笔画名称表,比旧版接触笔画要晚一个学期,未加入拼音教学表,直接进入认读生字环节。可以推论出新版注重儿童的实际学习状况,在拼音教学方面降低了要求,而是注重儿童认读写字的语文技能。
鉴于以上的对比结论,对培智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提几点建议:首先,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语文教材版本。旧版教材普遍适合轻度智力低下学生,新版的教学内容对于障碍程度重的儿童比较适用。针对当前培智学校中不同类型中重度障碍的儿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相应的教材。目前,新版人教培智语文教材只编写了一到三年级的版本,其他年级的教材还未被开发出来,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需要在其他版本中根据学情而选择。其二,根据主题单元内容创设情景教学。智障学生本身因生理及认知上的缺陷,理解力较正常同龄学生相对落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才助于儿童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如个人主题中耳鼻口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游戏互动环节,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手指指出相应的面容部位,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家庭主题中的爷爷奶奶课文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分享自己亲人的趣事或家人的照片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感受爷爷奶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期望。其三,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辅具。当前网络信息传达迅捷,教师要学会使用科技信息化教具来辅助教学。学前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给智力障碍儿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培智学校要结合培智师生的需求,勇于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