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04-27马明芳
马明芳,肖 瑾,辛 霞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61,mingfangma@163.com;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61)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医务人员面临巨大的责任与风险。一方面要直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尽力救治更多的患者;另一方面要面对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多重的压力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用量表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调研,旨在了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
1 对象
以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共128人为调研对象,分别在发热门诊、感染科病房、影像科、检验科工作。其中轮休期一线人员38人,在岗一线人员90人。医生21人,医技26人,护士81人;受教育背景:本科80人,硕士及以上48人;女104人,男24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
2 方法
2.1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共90个项目, 10 个症状因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方面反映心理症状情况。每一项目均采取1~5分,5级评分制。焦虑自评量表(GAD-7)[3]是Spitzer等于2006年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关于GAD的症状而编制。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4级评分制。Cronbach’α系数:0.92,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3。抑郁自评量表(PHQ-9)[4]来源于抑郁的核心症状,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4级评分制。Cronbach’α系数:0.89,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4[5]。
2.2 资料收集方法
所有问卷均有统一的指导语,以微信平台的形式,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数据通过平台导出,将资料汇总整理。共收回问卷13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2份,有效问卷128份,回收有效率98.46%。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参加调研128名医务人员:医生21人(16.40%),医技26人(20.31%),护士81人(63.28%);男性24人(18.75%),女性104人(81.25%) ;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20~30岁15人(11.71%),30~50岁108人(84.37%),50~60岁5人(3.90%);121人(94.53%)无文化信仰,7人(5.47%)有文化信仰;本科学历80人(62.51%),硕士及以上的48人(37.50%);工作5年内的5人(3.91%),5~10年68人(53.13%),10年及以上的55人(42.96%);未婚36人(28.13%),已婚88人(68.75%),离异、丧偶4人(3.12%);独居26人(20.31%),与家人朋友合住102人(79.17%);49人(38.28%)无子女,74人(57.81%)有1个子女,5人(3.91%)有2个子女。
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
医务人员焦虑与恐怖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睡眠及饮食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得分(1.48±0.58)。见表1。
表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
3.3 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分结果
参与调研的一线医务人员有轻度及以上焦虑情绪的约占67.96%(87人),有中重度焦虑情绪的约占29.68%(38人),有轻度及以上抑郁情绪的约占92.96%(119人),有中重度抑郁情绪的约占39.84%(51人)。一线医务人员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见表2。
表2 焦虑(GAD-7)、抑郁(PHQ-9)评分结果[n(%)]
4 讨论
4.1 多重的压力使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一线医务人员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焦虑与恐怖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新冠肺炎”对所有人来说均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对医务人员来说也不例外。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必须冲锋在最前线,必须跟“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并想方设法救治患者,医务人员首要的压力源是担心被感染。其次是由于对病毒的未知性使得救治工作难度很大,增加医务人员的担忧,担心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第三是工作时穿戴防护服、戴双层手套,影响手感,防护条件下操作难度增加,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操作失败率增加,使医务人员对自己产生否定、怀疑,甚至产生自责和内疚,护理人员尤为突出。面对当前的救助任务会出现压抑、无力和无助感,产生悲观抑郁情绪。
团队重组、新建流程、新的环境这些都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熟悉、去适应,会给一线人员带来一定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每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直面危重患者的痛苦和死亡,同时要面对自己被感染的危险,身体和心理都会极度疲惫。这些心理应激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烦躁不安、紧张、担忧、恐惧等。在医疗防护用品不足时,这种担心会更加明显。
4.2 工作性质的特殊要求给一线医务人员带来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压力
由于职业接触,医务人员不能与家人接触,不得不与家人分离,会产生分离性焦虑;想见又怕见家人,担心家人,为无法陪伴家人而难过自责,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下班回到指定功能生活区要单间居住,不能很好地与同事、朋友交流,产生孤独、无助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线医务人员睡眠及饮食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影响,SCL-90评分(1.48±0.57)。工作的轮班制,打破生活规律、睡眠节律,会使人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每天着防护服连续6小时高强度工作,为避免上厕所的麻烦,上班前不敢进食、进水,6小时内不能进饮食,工作期间又会出很多汗,对人的体力和心理都是很大的挑战。不规律的饮食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还必须有意识地抑制便意。使得医务人员出现一些躯体症状,SCL-90躯体化评分(1.39±0.46),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比如头晕、心慌、胸闷、气促、呼吸不畅、胃胀、恶心、厌食、乏力晕眩、身体颤抖等。部分医务人员出现入睡困难或半夜突然惊醒等症状。这些会促使医务人员更加焦虑、担忧,形成恶性循环。
4.3 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能较积极地处理各种问题
参加调研的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调研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主要为医院科室的骨干力量,工作5年以上的约占96.09%(123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均为本科及以上,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比较成熟,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能应付自如,较能积极地对待处理各种关系。在工作中较能表现出友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5 应对管理对策
5.1 做好组织管理,科学组建团队,提高对未知风险的把控力,增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安全感
组建团队时每个工作小组设置有感染科、呼吸科、ICU、血液净化科人员,以达到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加强患方教育,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各项检查、治疗、操作,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增强团队成员的自信心、把控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缓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压力。
5.2 工作环境的改善及流程的完善与再造,降低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疫情防控中有的是临时改建的隔离病房,合理的流程设置及环境改善,能够增强医务人员心理的安全感,缓解其心理压力。环境流程设置符合三区两通道等感染防控要求,物品按使用流程依次摆放,清晰的标识引导,减轻医务人员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压力。简洁而明确的作业指导流程,缓解医务人员必须依靠记忆完成操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设置重点环节安全督导员,由专人督导医务人员规范安全穿脱防护装备及负责区域消杀,降低感染风险。
5.3 合理排班,适当安排轮休
根据患者病情、工作量、劳动强度、医疗护理需求量科学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要兼顾防护情况下的工作难度。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可缩短工时,降低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压力。尽可能地相对固定人员班次,减少对医务人员生活规律、睡眠节律的影响。每班最好设置双人,便于医务人员当班时出现头晕、缺氧、低血压、低血糖等身体不适时相互照应,避免发生意外。落实一线医务人员轮休制度,缓解其心理压力。
5.4 做好功能生活区的服务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征,做好生活服务。保证医务人员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营养。必要时可用助眠、抗焦虑药,缓解紧张与疲劳,增强免疫力。房间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最好为单体空调,禁用中央空调。为避免交叉感染可依据暴露强度设置单人间和两人间。引导医务人员电话、微信视频交流,不建议聚集聊天。走出房间进入公共区域必须戴外科口罩。每日三餐由专人派送至个人房间。根据气温情况决定每日开窗通风频次,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小时。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小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台面、门把手、开关、马桶按钮等)每日2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2次。
5.5 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减压与自我调适能力,降低心理应激反应
对于即将进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建议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进行心理应激预防性会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帮助当事人在认知上和感情上对应激有所准备。离开工作岗位返回功能生活区休息时,引导医务人员尽量不接触有关疫情的信息,不去翻阅相关资料;进行适当的室内运动,以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心情的放松。引导医务人员进行自我认知行为调整。与同事讨论自己的感觉和反应,利用网络、电话跟家人朋友倾诉,与同伴相互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心理压力;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帮助理清思路,缓解压力;听轻松愉悦的音乐、做些具体的事情等,引导自己关注当下,忘记烦恼,放松紧绷的神经。
5.6 多方位心理调适
在功能生活区每日可带领医务人员随背景音乐或线上音乐同步在各自房间做正念观呼吸、身体扫描等减压放松活动;如场地允许可定期(每周1~2次)做线下团体减压放松活动,但每个人之间必须保持1.5~2米的距离。广播体操、回春操、八段锦、太极拳等活动对于放松身体,调节情绪有着很好的作用。可以根据自身和场所情况选择进行。
在工作环节中,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对自己工作中的一点小失误感到内疚,对身边同事的工作多进行鼓励和肯定,不要去指责别人的失误。紧急工作中最需要的是相互帮助和补位意识。在有些无能为力的场合下,告诉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依靠自己帮助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自己还有一起战斗的伙伴。缓解孤独无助感,提升成就感、自豪感。
另外,要定期与医务人员家人沟通,了解其家庭生活需求及家人的心理担忧,帮助解决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难,使一线医务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