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化学工业的掠夺

2021-04-27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满洲

孙 瑜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哈尔滨 150025)

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在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在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则可理解为“将主要原料之性质、形态加以变化,制成对人类生存上极有价值制品之工业也”[1]上,1。另外,火药工业和液体燃料工业虽也属于化学工业,但多分别归入兵器工业和石油工业之中,故本文不涉及。近代化学工业大致开始于19世纪初,在中国东北,以1905年建立的大连油脂厂为肇始,在民国时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学界关于近代以来东北化学工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中国方面: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1840—1949)》介绍了清末民国及伪满时期辽宁化学工业的概况,开国内研究东北化学工业发展之先河[2];鲍振东、李向平等《辽宁工业经济史》涉及有关“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满洲曹达株式会社”的内容[3];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论述了民国及伪满时期旅大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尤其是“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满洲曹达株式会社”大连厂的生产经营情况[4]。日本方面:“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论述了有关“满铁中央试验所”的研究成果、大豆油硬化工业、大豆油的酒精提取工业、丙酮和丁醇发酵及利用水煤气反应制造氢气等内容[5];“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分论)》论述了清末民国及伪满时期东北氮工业、制盐业及钠碱业、染料工业、火柴工业、肥皂工业、硬化油工业、涂料工业、火药制造工业、橡胶工业、电气化学工业、煤炭干馏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医药品工业等化学工业的概况[6]],这为对该问题的探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一、清末民国时期东北的化学工业

在清末,大连油脂厂堪称东北比较早的化工厂。它建于1905年,是当时我国从事植物油料加工最大的企业。“抚顺化工厂建厂时间也较早,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厂,以油、煤为主要原料,以炭黑、焦炭为主导产品。”[7]339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工厂生产香皂、肥皂、肥皂粉和工业用肥皂等。其中,建厂最早的是日本人于1906年9月在大连建立的畑中石硷工场,资本金为3000元,年生产额为34984日元[7]378。其他的同类工厂还有丰盛洋行(1907年8月,旅顺)、万玉洋行石硷制造所(1908年7月,大连)、“满洲石硷株式会社”(1909年6月,大连)和鸟合石硷制造所(1911年8月,奉天)等。这些工厂均由日本人投资建成,这说明日本人在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另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人高坂万兵卫等人以资本金30万日元,在大连建‘日清磷寸(火柴)株式会社’”[7]384,这是东北比较早的火柴厂。

民国建立以后,东北的化学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大连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开办于1916年5月,设有硬化油工场。“满铁中央试验所”早先曾进行过大豆油硬化试验研究,在一战时受到陆海军当局的怂恿,在通过分解大豆油进行制造甘油的工业试验的同时,也进行了该项研究,并大体完成。“满铁”与“在满人士”遂出资100万元创立了该会社[8]。硬化油多用于制造肥皂,而这一时期,东北的肥皂生产也基本上为日本人所垄断。日本人建立的比较大的相关工厂有畑中石硷工场、旅顺石硷制造所、大连万玉洋行石硷制造所、“满洲石硷制造株式会社”等(1922年,上述各厂情况可见表1)。而民族资本也开始涉足肥皂工业:“国人由民国十年起,始着手创办斯业,当时销路甚好,因之创业者续有增加。民国十六年前后,仅沈阳一市,肥皂工厂已有三六处之多,可谓极盛一时。”[1]下,29肥皂工业虽然属于重工业,但因具有投资相对较少、技术含量较低、资金回流较快等特点,因此得到民族资本的青睐,发展很快。1925年,奉天有民族资本创办的肥皂厂8家,多生产一些中低档产品(详见下页表2)。另据资料显示:“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市有肥皂工厂7家,每家资本金为1000元~2000元,年产肥皂约30万打,价值30万元。这些厂兼产蜡烛。”[7]379在哈尔滨,肥皂工业也发展较快。清末民初之际,当地所需肥皂尚多依靠外货,“本地开始自造,是在民国十年以后,渐渐的才有人设立工厂。同时因为制胰原料和洋烛有连带关系,洋烛工厂也都附带制造”[9]208。截至1930年底,中国人在哈尔滨道外区设立的制胰工厂达10家(详见下页表3)。尽管如此,当时东北的肥皂工业中除大连日本人开办的几家大厂外,其他多为小规模的家庭式工厂,产量较低;东北肥皂工业的总产量,“尚不及全东北需求量之4%;因而东北所需肥皂之大部分,均由日本及朝鲜输入之”[1]下,30。

表1 1922年日本在大连、旅顺所建肥皂厂生产简况[7]378

“东北硫酸工业,以旧关东州厅于民国六年四月开办之硫酸工厂为始。”[1]上,135该厂主要供应“关东州”内工厂之需要,其设备为铅室式。1920年1月,该厂为大连油脂工业株式会社所收购,后因销路不好而停产。另据载:“民国七年抚顺煤矿门德煤气工厂内,以收回硫酸铔为目的而设置之铅室式硫酸工厂,于民国八年四月开工。”[1]上,135此外,“满洲制铁株式会社本溪湖工场”于1926年建成硫酸工场,有纳塔式设备1座,硫酸日产能力为13.5吨;该会社公原(宫源)工场制造硫酸的设备也是纳塔式的,日产硫酸30吨[7]344。以上3厂为民国时期东北制造硫酸的主要工厂,但都为日资企业,可见日本已经垄断了东北硫酸的生产。

在硫氨生产方面,东北最早由“南满瓦斯株式会社”于1910年回收少量硫氨。“大量生产是从1915年抚顺煤矿开始,1920年鞍山制铁所、1926年本溪湖煤铁公司相继生产硫氨,到1931年辽宁地区硫氨产量达到27463吨,比1920年增加3倍。”[2]240硫氨生产也主要为日本所垄断。

在染料和涂料制造方面,民国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大和染料合资会社建于1918年,专门生产硫化染料。1919年2月,该会社以200万日元的资本金改组为大和染料株式会社。后由于德国产品的竞争,该会社产品销量受到影响,减资到50万日元。“满洲涂料株式会社”建于1919年2月,资本金为50万元。它以大豆油为原料,主要生产涂料、清漆、颜料等,销路很好。1931年,“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共有涂料染料厂6家,其中5家为日本人经营,资本金共75.5万元;而中国人经营的厂家资本金仅占11%,生产额则仅占0.7%[7]367。

东北酒精工业的发展则与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密切相关,由于俄国人对酒精饮品的需要导致大量酒精输入东北。由于当地的需要,1900年,在宁安的西尼科夫公司、库兹尼兹科夫公司和哈尔滨的奇阿依可夫思奇公司都建设了酒精制造工厂;但由于俄国制品的竞争,这些公司被迫减产[10]191。近代东北的酒精工业始于1922年,系利用当时的设备、依靠先进的方法制造工业用酒精。1922年,东北有酒精工厂14处,年产能力约8000吨[1]下,119。产品除供应东北本地消费外,还有部分走私到了苏联。此后,由于苏联加强了打击酒精走私的力度,以及“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关系紧张,东北的酒精工业出现生产过剩,面临危机。“日本为挽救其在东北酒精工业经济的危机,遂纠合昭和酒精工厂、广记酒厂等四工厂及三分工厂,成立满洲酒精公司,统制生产,以防止市场价格之跌落,而利维持工厂之经营。”[1]下,119-120尽管如此,生产依然过剩,各厂的经营状况受到明显影响(1931年,东北的酒精制造工厂及其生产状况可见表4)。

二、伪满时期东北的化学工业

伪满建立后,出于掠夺的需要,东北的化学工业出现了冒进式的扩张,化学工业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在油脂工业方面,“满洲大豆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40年6月20日,该年其公称资本(名义资本)为3000万元,实缴资本为750万元。1941年,生产豆精8565吨、豆油7677吨、大豆胶40吨[11]51。“满洲油脂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创办于1938年6月,产品主要为化妆肥皂、洗衣肥皂、工业肥皂、甘油、脂肪酸。“满洲油脂株式会社大连工场”创办于1938年6月,原名大连油脂株式会社,1939年被沈阳的“满洲油脂株式会社”所收买,遂改此名。其制品除硬化油外,还有重合油、甘油、肥皂、氧气、农药、消毒剂等[11]53。这一时期其他的油脂工厂还有:“满洲花王石硷株式会社”“满蒙油剂工业株式会社”“满洲协同油脂株式会社”“康德油脂工业株式会社”以及协和油脂工业株式会社等。

在酸碱工业方面,“满洲铅矿株式会社葫芦岛制炼所硫酸工场”创办于1938年,1945年开工。然仅于当年6—8月三个月中生产三次,日本即告投降;当年生产浓硫酸计2083吨[11]19。“满洲化学工厂第一制造所”创办于1942年8月8日,当年其公称资本为800万元,实缴资本为500万元。该厂1943年生产火碱2677吨、漂白粉1306吨、盐酸767吨、氢气920立方米、液氯210吨,1944年生产火碱1284吨、漂白粉303吨、盐酸306吨[11]20。“满洲曹达株式会社大连工场”创办于1936年5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800万元,实缴资本为600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碳酸钠61517吨、火碱2317吨,1942年生产碳酸钠57915吨、火碱1299吨,1943年生产碳酸钠58596吨、火碱1985吨,1944年生产碳酸钠50062吨、火碱1649吨[11]21。该时期酸碱工业工厂还有“满洲曹达株式会社开原工场”“满洲乾卯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等。

在油漆工业方面,“满洲日本油漆株式会社”创办于1939年2月,1941年其公称资本为400万元,实缴资本为400万元,使用总额为270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铅油类制品1499吨、清油1125吨、清漆342吨、喷漆442吨,1942年生产铅油类制品1502吨、清油821吨、清漆205吨、喷漆162吨、磁油224吨,1943年生产铅油类制品1687吨、清油970吨、清漆272吨、喷漆253吨[11]59。“满洲关西油漆株式会社”创办于1938年7月,1941年8月其公称资本为150万元,实缴资本为150万元,使用总额为237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铅油类制品1308吨、清油246吨、清漆168吨、磁油427吨、喷漆326吨,1942年生产铅油类制品3128吨、清油450吨、清漆155吨、磁油198吨、喷漆290吨,1943年生产铅油类制品3900吨、清油300吨、清漆144吨、磁油180吨、喷漆336吨[11]60。“满洲神东涂料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创办于1938年9月,1941年其公称资本为150万元,实缴资本为150万元,使用总额为99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铅油类制品613吨、清油634吨、清漆118吨,1943年生产铅油类制品942吨、清油323吨、清漆213吨、喷漆13吨[11]61。该时期其他油漆工厂还有“满洲神东涂料株式会社抚顺工场”“奉天满洲油漆株式会社”“满洲涂料工业株式会社”“满洲化工株式会社”等。

在硫酸铔和煤气工业方面,“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33年2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2500万元,实缴资本为1250万元,使用总额为2527.3万元。该厂1942年生产硫酸铔91080吨、浓硝酸1426吨,1943年生产硫酸铔53912吨、浓硝酸3043吨、液氩2500吨、硝酸铔10812吨、稀硝酸60894吨,1944年生产硫酸铔30036吨、浓硝酸3122吨、稀硫酸22312吨、液氩3000吨、硝酸铔8926吨、浓硫酸32100吨、稀硝酸19359吨、二硝基氩443吨、硫酸矾土896吨、硫化黑908吨[11]41。“满洲硫安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39年2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5000万元,实缴资本为1250万元。该厂计划生产能力为年产硫酸铔20万吨,1941年该厂有中外职工共计21人[11]42。抚顺炭矿化学工业所,下设煤气工厂、炼焦厂、煤焦油蒸馏工厂、沥青焦炭工厂、硫酸工厂(铅室法)、硫酸工厂(接触法)、电解厂。该厂1944年有职工1063人。1942年,其煤气工厂生产硫酸铔792吨、高温焦油5172吨、低温焦油1381吨、半焦20400吨,炼焦厂生产焦炭44482吨、粗苯196吨、高温焦油1428吨,煤焦油蒸馏工厂生产粗酚1355吨、甲酚138吨、沥青4748吨、补装用沥青984公升、粗苯188公升,沥青焦炭工厂生产沥青焦炭1171吨,硫酸工厂(铅室法)生产50度硫酸21142吨,硫酸工厂(接触法)生产98度硫酸34287吨、50度硫酸4741吨,电解厂生产氧气66605立方米、氢气39582立方米。1943年,其煤气工厂生产硫酸铔259吨、高温焦油4498吨、低温焦油490吨、半焦21775吨,炼焦厂生产焦炭45910吨、高温焦油1379吨,煤焦油蒸馏工厂生产粗酚1454吨、甲酚141吨、沥青4581吨,沥青焦炭工厂生产沥青焦炭572吨,电解厂生产氧气74585立方米、氢气35640立方米[11]43。该时期其他同类工厂还有:“南满瓦斯株式会社”“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奉天工场”“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新京工场”“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安东工场”“满洲瓦斯株式会社锦州工场”“满洲瓦斯株式会社鞍山营业所”等。

在树脂工业方面,“满洲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39年6月,1942年其公称资本为25万元,实缴资本为25万元,使用总额为62.6万元。该厂1942年生产合成树脂中间制品48吨、醋酸钙7吨、木焦油9吨、木炭140吨,1943年生产合成树脂中间制品80吨、木精800吨、醋酸钙15吨、木焦油3吨、木炭120吨[11]77。“满洲树脂株式会社”创办于1942年9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50万元,实缴资本为12.5万元。该厂1942年生产松节油1号2.7万公斤、木焦油3.6万公斤,1943年生产松节油1号2210公斤、松节油2号3540公斤、松节油3号8170公斤、木焦油1.9万公斤、松香3600公斤[11]78。奉天胶木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39年8月,1942年3月其公称资本为20万元,实缴资本为10万元,使用总额为20.5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电气零件106397个、瓶盖类产品81871个、机械零件12496个、文具类产品46926个、家庭用品100个,1943年生产各类产品总量3000公斤[11]79。

在酒精工业方面,“大同酒精株式会社”创办于1933年11月,同年其公称资本为167万元,实缴资本为167万元。该厂1942年生产无水酒精3827公升、普通酒精2560公升、丙醇及酮276吨,1943年生产无水酒精3298公升、普通酒精4060公升、变性酒精168公升、丙醇及酮276吨,1944年生产无水酒精2948公升、普通酒精7772公升、三等酒精482公升、变性酒精540公升、丙醇及酮300吨[11]35。“满洲特产工业株式会社”创办于1935年6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300万元,实缴资本为75万元。该厂1940年生产酒精1193公升,1941年生产酒精1143公升,1942年生产酒精2768公升,1943年生产酒精2628公升[11]36。“北满制糖株式会社”创办于1934年3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200万元,实缴资本为200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普通酒精1665公升、变性酒精59公升、砂糖7029吨,1942年生产砂糖5170吨,1943年生产砂糖6111吨,1944年生产砂糖4762吨[11]37。该时期其他酒精工厂还有“满洲制糖株式会社”、亚洲酒精株式会社、振边酒精株式会社等。

其他重要的化工厂还有:“满洲染料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创办于1937年11月,1941年8月其公称资本为100万元,实缴资本为100万元,使用总额为152.9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35%火碱266吨、32度盐酸188吨、氯化苯260吨,1942年生产35%火碱470吨、32度盐酸258吨、氯化苯242吨、防冻液17吨、氯酸钾120吨,1943年生产35%火碱575吨、32度盐酸217吨、氯化苯180吨、防冻液5吨、氯酸钾121吨,1944年生产32度盐酸150吨[11]81。“满洲农药株式会社”,创办于1938年12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50万元。该厂1941年生产杀虫肥皂219565吨、大豆胶49356吨[11]84。“满洲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创办于1942年3月,该年其公称资本为30万元。该厂1943年生产王铜268吨、药铜172吨[11]85。此外还有“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满蒙殖产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满洲木精株式会社”、“日满熔材工厂”、“满洲选矿剂株式会社奉天工场”等。

三、日伪对东北化学工业的掠夺

伪满时期,日伪对东北化学工业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产品流向上看,这些化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提供给了日本“在满会社”或日本军队。如“满铁化学工厂第一制造所”所生产的盐酸卖予“满洲农业株式会社”,所生产的氯气卖予“满铁润滑油工场”[11]20;“满洲曹达株式会社开原工场”生产的液体火碱卖予“满洲豆杆巴尔布株式会社”[11]22。“满洲涂料工业株式会社”主要制造各种飞机用油漆[11]64,显然与当时东北的民用无关;“满洲化工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电焊条和特殊油漆,供日本军用[7]369;“满洲染料株式会社奉天工场”主要生产火碱、盐酸及军用品[11]81。“满洲农药株式会社”销售产品给“满洲棉花会社”和“满洲拓殖会社”[11]84;“满洲曹达株式会社”所属奉天工厂于1942年独立为“奉天曹达株式会社”,“该社供应‘满铁’气筒油工厂所需氯气,生产过热气筒油,再将其副产品盐酸供味之素工厂使用”[3]263。在硫酸制造方面,“满洲”制造的硫酸几乎都是供各工厂自用,只有一部分卖给大连和奉天的瓦斯会社;抚顺煤矿硫酸工厂及“满洲化学硫酸工厂”制造的浓硫酸除供自家使用外,还卖给昭和制钢所、“满洲石油会社”及其他化工厂[10]419。在盐酸制造方面,大连的盐酸制造所生产的盐酸主要供应邻近制造味素的昭和工业株式会社[10]423。化学工业在当时属于高精尖工业,公开的资料较少,尽管如此,仍能看出当时的化学工业产品主要供应给了日本“在满会社”,以便制造更多的军用物资,同时也有部分产品直接供应给了日军。这显然有利于日本加强对东北的统治。

第二,日伪当局排挤和吞并中资工厂,日资工厂垄断了整个东北的化学工业。在哈尔滨,民族资本家徐鹏志经营的广记酒厂产量较高,占有东北较大的市场份额。1933年11月,日本东拓昭和酒厂和广记酒厂合并,组成“日满合办”的大同酒精株式会社[9]202,迅速占领了东北的酒精市场。伪满时期,东北规模较大的化工厂都是日资会社。如“满洲油脂株式会社奉天工场”,主要股东为日本油脂株式会社、“满洲投资证券株式会社”和“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满洲铅矿株式会社葫芦岛制炼所硫酸工场”,主要股东为“满铁”“日满矿业株式会社”和“满业”;“满洲化学工厂第一制造所”,主要股东为“满洲曹达株式会社”、旭电化株式会社、“满洲农产化学株式会社”;“满洲曹达株式会社大连工场”,主要股东为“满铁”、“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旭硝子株式会社和昌光硝子株式会社;“满洲日本油漆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日本油漆株式会社;“满洲关西油漆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日本关西油漆株式会社、大连大信洋行和细野六郎;“满洲神东涂料株式会社奉天工场”,主要股东为日本神东涂料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桥本修正;“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满铁”、日本全购联和东洋窒素工业株式会社;“满洲硫安工业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伪满政府、日本全国购买组合联合会和日本各县信用组合等;“满洲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首藤定、东裕公司和樱井重义;大同酒精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东洋拓殖株式会社;“满洲特产工业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金井佐次、日本谷产工业株式会社和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北满制糖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雷氏(波兰人)、高津合资会社、波多野八三郎、日本砂糖贸易株式会社、增本良夫;“满洲染料株式会社奉天工场”,主要股东为大和染料株式会社(大连);“满洲农药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满洲日产化学株式会社”,主要股东为“满洲投资证券株式会社”。可见,民族资本对这些大型化工企业鲜有涉足。

此外,从1934年和1940年时辽宁化工厂的状况(见下页表5)可见,在1934年,中资化工厂在数量上高于日资化工厂,但在资本金额方面,日资化工厂是中资化工厂的9.97倍;在生产额方面,日资化工厂是中资化工厂的5.18倍;在从业人数方面,日资化工厂也略多于中资化工厂。这说明日资化工厂普遍规模较大,资本比较雄厚,产量也远高于中资化工厂。在1940年,中资化工厂在数量上仍然多于日资化工厂,但在资本金额方面,日资化工厂是中资化工厂的14.33倍;在生产额方面,日资化工厂是中资化工厂的9.02倍;在从业人数方面,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说明,日资在东北化学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大,日本对东北化学工业的控制在加强。

表5 1934年和1940年辽宁化工厂简况[7]339

东北化学工业兴起于清末民初,在民国时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化学工业与军用物资密切相关,故至伪满时期它被日本强行纳入其掠夺体系之中,并受到重点关注。“八·一五当时之东北化学工业,其基础工程,大致完成,关于电气化学、染料以及医药品各种工业,已渐由所谓粗笨而发展至精密阶段;但液体燃料工业则各有不同,其中除既设之煤油精制工业及抚顺页岩油工业尚属可观外,其他则均因技术不佳,并无成绩可言。”[1]上,47这一时期,东北的化学工业发展虽然呈冒进态势,但由于其服务于日本的本质故对自身的发展并无裨益,且中资工厂饱受挤压,举步维艰,濒于灭亡。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的化学工业才逐渐重回正轨,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满洲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川之江造机株式会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化学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化学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
何谓“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