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2021-04-27杨嘉歆
杨嘉歆
(宝鸡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社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并催生经济社会的新动力。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综合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着重指出: “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1]在此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构建创新创业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具有极强必要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普通本科学院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强调,创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2]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自主创业开办公司,也不是为培养生存型创业所设立; 而是根据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客观判断,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型创业。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它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3]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型创业就是要创造性地将各类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创业是创新行为的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能适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出发,通过模拟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
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适配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适配性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创业者不仅要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还要在财务分析、融资、战略、营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能和经验。学习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难以达成这些要求,需要通过模拟仿真或动手实践的“做中学”方式获得。可见,经济管理类实验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一致的目标和高度契合的实现途径。
将经济数据、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进行虚拟、仿真或模拟,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通过体验式教学,切实加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的全面认识,提升其综合能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虚拟仿真,构建大型的综合实验环境,在实验中心内部实现工商、银行、税务、加工制造、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共生模拟,并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形成完整的实验过程。[5]仿真条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缩短工作磨合期与适应期。
虚拟仿真实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业就业能力,实现了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难以达成的教学功能。
三、 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训体系
(一)构建“四层次、四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建设,构建了“四层次、四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验证实验层、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层、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层和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层四个实验层次,强化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业实战能力。
图1 “四层次、四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基础验证仿真实验,巩固学生的学科专业基础,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通过专业综合技能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学生的学科专业综合技能; 通过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打通经管各学科的专业界限,实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突破; 通过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开展创新创业体验式教育,以赛促训,结合科学研究和课外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通过“四层次、四能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模块设计
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虚拟仿真创业全过程,将企业经营管理、创业管理、投融资、竞赛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突破实体实验的限制,更方便教学。
1.基础验证实验
基础验证实验主要反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做基础验证性操作,使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如表1所示。
2.专业综合仿真实验
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综合技能为主线,在实验项目中应用多门专业课知识,是一种综合的实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验课程及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及项目
3.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
通过系统模拟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的典型单位、部门和职位,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根据职位学习不同的基本业务流程,体验基于工作的业务决策,并了解工作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真正感受企业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过程; 全面认识业务管理活动和主要业务流程。通过多样化的职业角色培训,培养学生企业管理所需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专业素质。
4.创新创业模拟实验
该层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商业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实现创业管理的创业机会识别、商业计划书、创业融资、创建新企业等全过程模拟。学生可以不断复盘、反复尝试,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进而全方位掌握创新创业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与训练,分阶段、分层次、按目标构建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的实战技能,提升学生的择业、就业与创业能力。
四、 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基本框架虽已搭建完成,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虚拟仿真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丰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并持续共享、扩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功能、提高双创教师的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等措施加以改进。
(一)构建虚拟仿真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将现有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将企业仿真模拟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创业之星等综合性实训资源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金融分析等独立实验进行整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内容和教学理念植入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中。将实验室场景重新规划,功能重新设置,搭建充分满足项目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
(二)丰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并持续共享
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多为购置的、现成的、较为成熟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还应借助成熟架构,注入新的市场理念,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对购置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如在教学中,多使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来帮助学生理解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而模拟沙盘多以制造型企业为主。当学生充分掌握后,还可以设定不同的产业类型,鼓励学生针对不同产业特点设置不同的推演规则,再将新思路、新创见纳入成熟框架进一步打磨、推演。基于此,校企可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赋予虚拟仿真实验以新的产业特色和专业深度。
(三)扩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功能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一体、课赛融合,将实验平台资源充分盘活,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借比赛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拔并展示创新创业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为创新创业项目梳理创业商业计划,对接校外资源。同时,以“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实训与培育”创新创业团队为依托,支持跨专业学生进行实验交流,着力培育交叉学科融合成果。
(四)提高双创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
双创型教师要着力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做教学的设计者和教学研讨的引导者; 双创型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要打造这样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出发,设计好实验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制度; 需要做好师资培训,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将外出进修与企业锻炼相结合。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如聘请企业家进校园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