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2021-04-27康杉珊蔡椰萍魏雪莲
高 晴 康杉珊 蔡椰萍 魏雪莲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也归属于文化产业。对于它的定义,学界各有说法,在《文化旅游产业概论》中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整合效益作为其定义的关键词[1],也有学者认为,是涉及对一个国家与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并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进行开发、营销和推广[2]。本文将其定义为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内涵深入获取以及加强旅游体验的消费需求的产业,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将文化内容与旅游项目有机耦合以满足消费需求。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国与国、国与地区之间跨文化的深厚交流契机,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发展热潮。福建省是文化旅游大省,孕育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朱熹、林则徐等历史名人都出自此处,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本文基于此,探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助推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建议。
1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资源丰富
福建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可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力支撑。具体从两方面来看[3]:①森林。覆盖率达66.80%,三批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达80种,可通过发展森林文化旅游引领绿色生态经济。②革命老区。全省有70个老区,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可借此推出多条红色旅游路线。
1.1.2 开放优势
福建省对外交流历史悠久。宋元时期,泉州即世界知名商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明代,福州是郑和下西洋驻泊与开洋地;近代,五口通商开放包括福州、厦门;到改革开放,福建由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至今已有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叠加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共享等理念将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1.3 交通贯通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绿色、高效的交通强省兴业。2019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预测到2030年,福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600万人次,二期扩建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满足这一目标需求[4]。2021年7月12日,新建福厦铁路正线隧道全部贯通,建成通车后,福州至厦门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5]。这些都预示着未来来闽旅游路程和时间将大幅缩短,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将面向更大的市场。
1.1.4 经济发展助推文化旅游产业腾飞
如图1所示,2012—2020年福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态势良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资金支持。
1.2 劣势分析
1.2.1 从业人员供不应求,素质有待提高
2011年福建省旅游从业人员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比不足10%[6],2017年我国开设旅游类专业院校2614所,其中本科类高校占比约23%,高职类占比约42%,而招生人数仅为27.39万人[7]。福建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供不应求,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基本职业素质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从2014—2018年福建省与江浙沪地区群众文化机构培训人次来看(表1),福建省群众文化机构培训人次虽在不断上升,但都明显少于江浙沪地区,在供不应求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市场上,显然是不利的。
表1 2014—2018年福建省与江浙沪地区群众文化机构培训人次(单位:万人次)
1.2.2 文化资源保护不足
福建省存在部分文化资源保护不足的现象。就福建省红色遗址遗迹而言,保存较好的只约占37%[8]。2021年,红色旅游资源—“两弹城”旧址惨遭破坏,这正是由于企业无视资源开发的安全底线所导致的[9]。遗址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资金,而修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这警示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企业和个人也必须重视资源保护。
1.2.3 景区管理不善
福建省旅游景区质量参差不齐,且部分管理松懈。2019年,福建省28家A级旅游景区被处理[10],究其原因,部分景区在进入A级序列后管理松懈,服务、环境质量直线下降,这些景区即使位列A级,服务质量也仍堪忧。
1.3 机遇分析
1.3.1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交流,“世遗”热度助推文化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良的交流合作平台。2021年,福建省新增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借该热度,对接 “一带一路”平台,有利于与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明互鉴互融[11],将“一带一路”“世遗”要素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加持福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1.3.2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相关发布会上,提到福建省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12]。2021年,福建省举办了各类大型活动,创新形式如云上峰会、数字世遗,打破了空间局限,让受众体验新鲜、智能之感。借“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联互通”,携新兴数字技术,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1.3.3 “一带一路”扩大市场,“+旅游”融合实现产业化提升
“+ 旅游”是旅游业及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将“一带一路”和“+旅游”叠加,一方面可以强化体验,扩大市场,使经济运转流通,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各方交流,实现了产业新跨越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提供了机遇,例如邮轮游艇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等[13-14]。
1.3.4 政策支持, 助力发展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5];6月,文旅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16];7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提升旅游服务品质”[17]。这些政策为发展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威胁分析
1.4.1 国内其他省份文化旅游发展的冲击
江苏省以“水+文化”为特色,将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18],晋安河虽为福州市最长的城市内河,但其规模相对较小,除本地游客外,大多游客更可能被江苏大运河吸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福建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海举办2021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论坛[19],一有国际论坛,热度新鲜,二将乡村振兴的热点融入文旅发展,集思广益,促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可见,国内其他省份同样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各具特色,在同领域上,横向对比,福建省的竞争力就相对弱小,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1.4.2 外部竞争激烈
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竞争性,从文化旅游资源中世界遗产的角度来看,福建省占据5项,与“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的城市相比,数量上略胜,但知名度略不及。例如,截止到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世界遗产数量达38项,其首都新德里有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泰姬陵,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除了与资源自身有关,与宣传力度也有关,知名度低,吸引游客的力度相对也弱,产业竞争力就显得不足。
1.4.3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威胁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福建省文化旅游客源流通、安全感等方面受到了一定影响。客源方面,我国严格防控境外输入,造成入境旅游流通量减少,同时国内严控人群聚集。原以获得幸福感、了解文化、放松为主的文化旅游,现出行有顾虑,阻碍了产业发展。
1.5 总结——SWOT 分析
据上述分析,福建省有资源、开发历史、交通、经济方面的优势;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资源保护不足、景区管理不善的劣势;“一带一路”倡议下提供了交流平台、互联互通、市场扩大、政策支持的机遇;同时存在国内其他省份发展冲击、外部竞争、疫情冲击的威胁。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机遇明显,但劣势威胁亦不可忽略。
2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省文化旅游建设方面整体处于提升状态,借助该倡议,将SWOT分析与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相结合提出以下战略建议。
2.1 SO战略
2.1.1 依托“世遗”资源出圈,打造优质文化旅游品牌
“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提供平台、开放市场,福建文化旅游品牌可借泉州“世遗”热度,通过对外宣传与自身建设来扩大相关品牌的影响力,树立打造目标,推动品牌能级更上一层。
2.1.2 技术交通融合文化旅游,线上线下双线并行
国内和入境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文化旅游对各方具有可观的吸引力。“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度更是涵盖五大洲,文化旅游客源更加多元。2012—2019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按洲别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2—2019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按洲别统计(单位:人次)
为此采用“技术+文化旅游”引领产业,同时利用交通贯通优势,达成线上线下双线贯通文化旅游。“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形成线上数字文化旅游,助力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福建省数字科技建设不断深入,其“数字科技+旅游”的创新模式,呈现智慧旅游,在此基础上运用于文化旅游,以数字形式传播学习文化,以技术为媒介享受观光旅游,以云服务等形式为各方游客提供低成本、定制服务。
“交通+文化旅游”将培育高效交通文化旅游新业态。2021年,《福建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提出,培育交通文化旅游新业态,通过交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强化顶层设计,便捷的出行方式、多样化的文化旅游路线融合满足多方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赋能线下文化旅游[20]。
2.1.3 政策保质,资金注能建设
利用相关文化旅游政策,提高文化旅游内容、品牌等方面的质量,走文塑旅、旅彰文的路线,同时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发展助力文化旅游产业,以资金的流转来强化文化旅游在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2.2 WO战略
2.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文化旅游研究人才
“一带一路”是人才“引进来”的重要路线,据图2,可观2010—2019年福建省旅游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福建省可借助“世遗”热度,吸引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迥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可依托“一带一路”平台,共同探索、保护文化历史,在研究中壮大队伍,在培养人才中发扬文化。
图2 2010—2019年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人数
2.2.2 实施多样优惠措施,提供高质量管理与服务
以优惠措施、高质量管理与服务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多家景区推出了优惠措施,例如福建武夷山采用免门票措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综合监管机制,让服务、管理成为产业加分点。
2.2.3 紧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政策,落实资源保护管理与协调
2021年文旅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福建省有众多文化遗产,应注重管理,保护与发展并重,落实好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政策,为发展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奠基,展现强大生命力[21]。
2.3 ST战略
2.3.1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文化文明的交流共建,福建省可以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激发森林资源潜能,秉持绿色、共享等理念,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发展森林文化旅游。
2.3.2 以“优”带“弱”,“优”“优”共促
以“优”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带“较弱”产业,优势产业联动发展,可以通过以“互联网+”“科技+”等优势产业助力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反促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
2.3.3 在开放交流中合作,实现文化旅游互补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合作与互补性,福建省可加强与国内他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交流,例如与江苏省合作运河文化旅游项目,发展“世遗”联动合作,同时利用文化旅游的多样性发展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
2.4 WT战略
2.4.1 重视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以人才“强”文化旅游产业
“一带一路”是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人才是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的核心动力,文化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笔者以为,福建省需不断从文化旅游内涵、实践深入,加强培育文化旅游人才。
2.4.2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学习,强化文化遗产遗址的保护
游客的增多,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交流学习文化资源管理、保护经验。福建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例如福州古厝的整治保护[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样重视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例如马来西亚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玛雍戏焕发生机[23]。
2.4.3 借助“一带一路”开放平台,共建友好互助交流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世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入境旅游,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人才交流会,以文化文明的碰撞拉近与国内其他省份、沿线国家的距离,深化友好交流关系,助推中国文化之福建文化“走出去”。
3 结 论
“一带一路”倡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可借此奠基高质量发展路线。一方面,挖掘文化旅游财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增加中国文化之福建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满足各方人民消费和幸福感需求。这些都需实践考量,相信在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必将成为福建省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