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及成效分析

2021-04-27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融合

彭 虹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即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2019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启动大会强调了要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了发展“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的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新文科建设是在此理念下对学科定位、专业布局以及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的创新,并着力于实现学科融合,提出了高等教育中对创新创业等综合问题解决等新的复合型能力要求[1]。在应用型高校中,“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肩负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双创”人才的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构成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因此探讨如何提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值得重点关注和探讨。

1 文献回顾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双创”教育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双创”教育的内涵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内容展开。钟彦峰等[2]结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提出了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马德秀等[3]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分析其在创新与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赵红路等[4]分析了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双融合,认为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契合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相关法规与媒介舆论的有效结合。方守湖[5]在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双创”教育的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平台,探索教育教学模块化活动以实施“双创”教育的“四轮驱动”。郑瑞伦等[6]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其实践措施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成效。原朝阳等[7]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分析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并提出“双创”教育应在机构与机制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共同着力。邓明英[8]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以及实施创新创业平台过于简单等问题,提出了突破“双创”教育的措施和建议。李亚员[9]对“双创”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双创”教育学,打造“双创”教育的理论、实践运行以及师资培养培训、实施保障和教育评价体系等举措。彭虹[10]从创新创业视角分析应用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现状,提出构建“三模块,一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推动“双创”教育理念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深化。胥佳慧等[11]从功能、研究领域、资金、课程以及教师等5个方面对中外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刘振中[12]指出“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着力点,应将“双创”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完善两者融合的保障体系。钟磊等[13]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分析了高校“双创”教育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实困境,并提出要正确实现引导,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实现共建共享,确保“双创”教育目标的落实。胡玲等[14]通过2016—2019年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高校“双创”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是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场地面积、指导教师人数、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等均对“双创”教育影响显著。张其光[15]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设计了“五位一体”的高校创业教育架构以及实现路径。朱宇等[16]对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政策举措等进行了梳理,分析目前“双创”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双创”教育的实践方法。吴洁等[17]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并提出了健全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健全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平台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现有围绕“双创”教育的研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和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基本范式进行分析,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分析。专业是实施学生教育、发展和就业的基础,“双创”教育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将“双创”教育深入到专业教育中,同时也将专业教育作为“双创”教育的基石,有助于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提升。基于此,本研究以新文科为背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分析,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实践路径,对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共同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2.1 “双创”教育具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

如前所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是通过知行合一培养适合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双创”教育具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2 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掌握技术应用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岗位创新以及积极的自主创业。因此,“双创”教育的开展对于实现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2.3 “双创”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运用于实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获得综合素质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目标是“双创”教育。

2.4 “双创”教育是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专业教育的的重点在于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但这种知识的传授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是否能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在其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创新是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基于新理念的“双创”教育着力于弥补专业教育在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以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满足学生在岗位实践中的诉求,因此“双创”教育是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

3 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目前,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不足,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参与度不足

应用型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多以辅导员以及就业创业中心的管理人员为主,专业教师的比例约10%左右,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参与,且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科领域涉及广泛,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科的融合,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使课程的知识内容传授效果受到影响。同时课程授课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和行业实战,仅凭以往的培训理论和自主探索进行教学活动,在创新创业风险的评估和把控以及提升“双创”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均有所欠缺。

3.2 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创新

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授课时间多安排在第6-7学期。课程讲授时“两段论”现象较为普遍,即由专业课教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中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而创新创业教师则主要负责创业类知识的讲授。学生反映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学科背景及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不足。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广度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行业知识,高校也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组织行业专家讲座,但尚未充分发挥校外资源,如政府、社会和企业行业的优势,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关注度和激发效果不足。

3.3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现有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普遍缺乏实验平台和操作软件,且教材相对行业需求较为滞后,教材内容偏重理论,实践内容单一。创新创业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双创”教育的转化较低,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缺乏支撑平台。

4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探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度重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自新生入学开始便注重进行“双创”教育,大学4年教育过程不断强调实践多学科融合,加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四创新一建设”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校企育人机制创新以及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并实施“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4.1 创新教学理念

针对应用型高校特点,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引领,将国际经贸知识与创新创业理念相结合,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增加“双创”精神和意识,按照国家建设“新文科”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将“双创”教育融合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使学生明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

4.2 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学情特点,专业设置了“金字塔”式的教学模式,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实现融合,如图1所示。具体来看,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实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四阶段培养,实现从大一初入学开始培养“双创”意识,到大二、大三通过专业课、专业核心课、跨学科选修课、特色方向选修课等系统性提升“双创”技能,大四阶段则完成“双创”核心能力和职务能力的培养,使专业毕业生更好地符合地方经济、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提升专业就业率,近年来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

图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进程

4.3 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转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授课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将“双创”教育的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不断在课程实践中进行提升。在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通过建设专业课程群,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现有课程群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群(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贸易实务课程群(进出口贸易实务与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国际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英语课程群(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跨界跨学科融合选修课程群(数字贸易概论、互联网营销、大数据+)。课程群中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选择上都应具备前沿性和时代性,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安排课程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学习比例,鼓励学生跨界、跨学科及进行主动学习。

4.4 创新校企育人机制

联合校外实践企业,共同组建专业+校企合作有机体,为学生“双能”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和基地保障。通过与实践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以及集中就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专业教学科研与外贸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平台,有助于外贸企业将服务终端延伸至课堂,获得企业人力资源,同时也为学生进入职场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所,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升。

4.5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加强自身创新创业、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并具备不断将自身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将自身科研成果与“双创”教育相结合,提高科研的转化率等要求。同时,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使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实践密切结合,实现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比例达到96%以上。在专业兼职教师选用方面,聘请高职称、高学历的企业、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客座教授,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有助于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使学生通过上岗实践,对行业岗位有清晰认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5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成效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

以上研究主要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的构建上进行了实践分析,其实施成效如何?学生是否均能从中获益?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以所在的应用型高校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法评价“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效果。“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效有多重衡量标准,既可以通过融合目标是否实现来衡量,也可以通过学生毕业后的满意度来衡量。因此,课题组设计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调研问卷,主要从被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参与度、改革满意度以及建议等方面设计调研表。课题组共发放调研表130份,收回1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

其中,关于学生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满意度分析中,学生反映通过专业实施的为期4年不间断的“双创”教育,加深了对专业领域的认知,明确了职业规划方向,提升了毕业后服务社会的教育意识,占被调查学生的90.13%,满意度的平均值是3.71,满意度等级赋值为4(1代表不满意,2代表一般,3代表基本满意,4代表达到期望,很满意),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四年以来“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改革是满意的。对于收获情况,主要通过学生毕业时是否已经明确理解“双创”教育内涵、意义,专业教育是否有助于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有帮助赋值为1,没有帮助的赋值为0。两项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研究将问卷中可能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因素与学生满意度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从回归结果看,专业导论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群建设以及校企合作运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对于学生满意度均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均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双创教学资源更新和利用与学生满意度上关系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目前专业“双创”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更新速度还不够满意,这也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表2 各影响因素对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5.2 结论

通过“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各影响因素对满意度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

①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上,满意度和收获度的众数分别为4和1,说明学生表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达到期望,很满意,且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但现有“双创”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更新速度不足,应给予充分关注。

②各影响因素对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上,专业导论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群建设以及校企合作运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均显著促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但双创资源的更新利用不显著,是下一阶段专业建设中需要加强的内容。

综上所述,由于研究使用的样本量较少,且“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在下一阶段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同时,“新文科”的提出,为应用型高校跨界融合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创”教育也应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育人机制以及师资队伍进行多维度纵深融合,以进一步符合“新文科”建设宗旨,在凸显专业特色的同时,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培养应用型、高水平人才,培养具备跨学科专业背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外贸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应用型融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融合》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