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史料,彰显家国情怀

2021-04-25简天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关键词:顺德区历史课堂家国情怀

简天明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形成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与运用本地区的乡土史资料,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意识与情感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彰显历史课堂的人文价值,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土史料;家国情怀;顺德区;历史课堂

一、研究背景

顺德自古以来人文昌盛,经济发达,是岭南地区著名的状元故里、以桑基鱼塘产业而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近现代,顺德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美的、格兰仕、碧桂园、雄塑等一大批著名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崛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先后两次来顺德进行考察改革成果与经验。顺德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历史名人诸如状元黄士俊、清末探花李文田、功夫巨星李小龙、《三字经》作者区适子等。顺德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例如,明清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被誉为“岭南周庄”的逢简水乡,星罗棋布、巧夺天工的村落祠堂,以及汇聚了建国初期无数顺德劳动人民心血建设的甘竹滩水电站。

这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历史课堂上的极佳教学素材,其实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历史。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史、世界史的发展历程和脉络都有所了解。唯独他们最感兴趣的、离自己距离最近的家乡史却知之甚少。这会导致学生的乡情意识淡薄,对家乡的认同感、热爱感、责任感也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乡土史材料,也是落实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所在。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规定,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五大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学习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和运用乡土史资料,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没有家,就没有国”,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充分认识乡土乡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从而上升到认识中华民族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热爱自己的祖国,最终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立德树人。

此外,近年来广东省中考的命题方向,已经不仅仅拘泥于教材与课堂内容,其命题理念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与现实的历史,运用所学史实来解决和理解现实问题。在近几年的省考题中,经常能发现广东乡土史结合考点进行命题,体现家国情怀素养。例如,2015年广东省考选择题第17题:广州,中国现代化缩影;2018广东省考选择题第10题:1912年春,广东省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2020年广东省考材料题第31题:历史人物袁崇焕(广东东莞人)。可见,乡土史料对于学生中考备考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下文以佛山市顺德区乡土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为例,初步探究乡土史资料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具体原则。

二、乡土史资料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一)找准乡土史资料与课标和教材的切入点

课标是体现国家对课程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过程中的“纲”。而教材,则是课标的进一步明细和具体化,是教学过程中的“目”。课标与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如果课堂教学活动脱离课标与教材的范围,就会陷入向盲目和无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养成。

顺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远至3500多年前,随着海陆作用的变迁,海水的退去,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岸的顺德已经开始有人居住,考古工作者在顺德区龙江镇左滩麻祖崗塘边挖出了大量咸水生物类贝壳以及一定数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据考证,此文化层属于商周时期。在久远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顺德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历史人物代有人出,民间风俗百花齐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顺德民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并非所有的乡土史资料都适合运用于历史课堂的教学。乡土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必须要以课标与教材为基础,服务于课标与教材,使乡土史料成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增加历史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

例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起步以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课标要求,要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材只用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语言描述了从洋务运动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民主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以及战后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再度遇挫的曲折过程。由于教材高度概括,只对历史事件概要进行陈述,缺乏具体史实进行展开,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加上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顺德乡土史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史实作为教学材料创设情境,丰富教材的细节性与生动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材料一   1874年,龙山乡(今顺德龙江)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开办全县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农村再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高潮,到1887年,机器缫丝厂已达42家,占全省90%以上。

——《顺德历史》

材料二   1911年,顺德产业工人有6.4万人,超过当时的口岸城市上海和天津产业工人的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顺德的蚕丝业进入鼎盛时期,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总面积的43.2%,蚕茧年产量占全省总年产量的48.4%。

——《顺德历史》

材料三    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世界市场对于蚕丝的消费锐减,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导致顺德经济全面崩溃,82.2%的丝厂倒闭,1933年全县失业人口高达20多万人……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顺德的经济以毁灭性打击。

猜你喜欢

顺德区历史课堂家国情怀
花香
十载同舟,筑梦未来 佛山市顺德福彩助力2020年顺德社工大型宣传系列活动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