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4-25黄华敏
黄华敏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在儿科疾病治疗中,针对某些特定疾病需要对患儿进行反复的静脉穿刺,而反复的穿刺不仅会加重患儿痛苦,也会增加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静脉留置针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发现,因为患儿存在依从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皮肤与血管娇嫩等问题,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2]。针对此类问题,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案进行调整,推出了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减少患儿承受的痛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改良留置针固定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6.83±1.7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11岁,平均(70.4±1.8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监护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合并静脉炎等并发症者;②对研究方法依从性差者;③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对穿刺部位消毒之后做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期间,用左手大拇指、是指以及中指等对患儿的皮肤做固定、紧绷;右手大拇指、食指将留置针的针座与患儿皮肤之间保持约20°的夹角,根据静脉走向最明显的位置后退约0.5 cm 进针;在确定有效进针并发现回血后,将穿刺针角度下降到10°左右,并根据血管位置继续推进留置针。当套管完全进入静脉且回血良好后,取出针芯。在穿刺成功后,用医疗透明敷料以及胶布缠绕固定穿刺部位,并在输液结束后做封管处理,用无菌纱布包裹针管。
实验组采用改良留置针固定,其穿刺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留置针固定方法为:将两块留置针透明敷帖对折,一块透明敷贴在留置针上方用一半固定在皮肤上,一半固定尾翼;而另一块透明敷贴在留置针下方同法固定在留置针尾翼及患者皮肤上,最后固定在留置针尾翼上的透明敷贴相贴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意外脱管发生率、药液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记录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取值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证明疼痛越严重;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方法[4]总结家属对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满意度,取值范围0~60分,得分越高证明满意度越理想。记录两组患儿的留置针花费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意外脱管、药液外渗及压力损伤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意外脱管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VAS及SNCS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N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VAS及SNCS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VAS及SNCS评分的比较()
组别 留置针留置时间(d) VAS评分(分) SNCS评分(分)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5.29±0.42 3.04±0.33 29.786 0.001 3.08±0.19 4.27±0.23 28.206 0.001 56.08±1.07 48.42±1.26 42.767 0.001
2.3 两组留置针花费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留置针花费低于对照组(206.19±7.7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95,P=0.0001)(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与留置针花费的比较()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与留置针花费的比较()
组别 护理满意度(分) 留置针花费(元)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97.53±1.44 90.56±2.33 17.993 0.001 125.06±3.35 206.19±7.73 68.095 0.00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疾病治疗期间,频繁的静脉穿刺较为常见,这种治疗方法会增加痛苦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一种常见手段[5-6]。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为套管针,是普通头皮钢针升级换代的产品,留置针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痛苦,也能提高药物治疗的灵活性、有效性,因此深受家长与临床的认可[7]。但是临床上,因为儿童的皮肤娇嫩且无法控制输液部位,再加之患儿普遍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缺乏留置针保护能力,因此儿童也是留置针意外脱管的高发群体,对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8]。有研究指出[9-11],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投入临床使用至今,有关留置针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一直是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其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优化过程中,并提出了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案,包括从导管穿刺部位、手卫生、无菌技术、穿刺部位消毒、导管材质、敷贴等手段进行改进。一般在留置针穿刺结束后,提倡使用无菌敷贴,再用医用胶布固定,但是大量临床工作经验证明,上述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留置针滑脱、松动的问题,因此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在传统固定方法上进行改进,增设各种加固措施(如弹力网绷带、护腕等)。但是在儿科的留置针固定中,上述方法存在明显弊端,患儿对留置针固定的依从性差,使用护腕、弹力网绷带等会增加患儿不适,依从性得到保证;同时佩戴弹力网绷带、护腕会影响护理人员视野,护理人员无法了解患儿留置针的状态,如渗液、感染等,增加风险管理难度,这也是影响家属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良留置针固定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几方面,包括合理的固定方法、保证护理人员的视野、减少患儿的不适等[12]。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将留置针透明敷贴对折后,一块固定皮肤与尾翼,另一块则在留置针下方固定尾翼与皮肤,最后留置针尾翼上的透明敷料相互粘贴固定。与传统方法相比,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的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增加留置针的固定面积,也能减少对皮肤的压伤与摩擦伤,进而减少意外脱管事件发生率,缓解患儿痛苦。本研究针对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意外脱管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N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留置针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留置针方法具有满意效果。
结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实践经验,认为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优势主要表现为:①可降低意外脱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对患儿造成伤害,保证了依从性;②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学,不会增加护理操作难度,不仅效果显著,且普及难度更低;③在整个固定期间,操作物与常规的留置针固定方法相比仅多增加一块透明敷料,因此不会增加患方的经济负担,能得到患方满意;④采用了透明敷贴方法,方便护理人员观察,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各种风险,并及时处理应对处理措施[13]。
为了能够提高改良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医护人员在固定期间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问题:①在粘贴前,消毒剂完全待干。在留置针固定以期间,应该适用酒精溶液、碘酒等对皮肤进行消毒,且消毒面积应该大于敷料面积,这样才能预留足够的粘贴范围,避免脱落。②在粘贴期间,应该使用正确的贴膜手法,在粘贴期间,尽可能排除敷料下的空气,避免因为水汽聚集造成敷料潮湿、卷边。③在固定期间应该做好记录标签固定工作。④适当延长导管固定。为降低意外脱管等问题发生,在留置针固定期间可采用“U”型固定延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接头。
在整个改良留置针固定期间,敷贴的应用与固定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穿刺之后,需对留置针做固定,避免留置针意外脱落或者外套管滑动等问题发生,其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将透明无菌敷贴边缘与针座平齐固定。同时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改良留置针固定的主要改良内容就是敷贴固定方式的优化:通过敷料粘贴方法,保证敷料在患者皮肤以及套管上的固定面积,减少留置针脱管现象的发生;而且留置针尾翼没有直接粘贴在皮肤上,减少对皮肤的压伤及摩擦伤[14]。这种固定方法使穿刺部位易见,方便护士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①留置针尾翼不接触或不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因留置针尾翼对皮肤的摩擦而产生的摩擦伤;②固定时透明敷帖自然塑形,避免敷帖对皮肤压力伤;③两张透明敷帖相贴固定留置针,减少留置针活动度,减少非计划脱管。
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所采用的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固定方法理想。在改良固定方法中,通过增加敷料的粘贴面积,使敷料能够更充分的粘贴在患儿的皮肤上,患儿各种不合理行为造成意外脱管的概率显著降低,取得预期效果[15]。②护理人员的视野得到保证。在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中,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量使用透明敷料,虽然敷料的用量增加,但是护理人员的视野没有受到影响,在粘贴后依然可以观察穿刺点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③减少患儿不适。因为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采用了自然塑性的方法,不会对患儿产生应激反应,并且服帖料对皮肤的压力性损伤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在粘贴后能保证患儿的自由活动,因此提高了患儿依从性[16]。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在应用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期间,医护人员也需要重视对家长的宣教,介绍各种常见的异常情况,例如敷料卷边、脱落等,要求家长做好敷料监管,在发现异常现象后第一时间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争取能够全面杜绝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的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小儿临床的应用效果良好,与常规固定方法相比,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能够降低风险时间发生率,并提高了家属满意度、延长留置管时间、减少痛苦,是一种科学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