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2021-04-25姚夫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对农业农村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制度。譬如: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对农业技术进行全面创新,对经济管理加强重视、重组和优化。本文将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建设;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我国现阶段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工作之一,也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经营模式也由往日的传统化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有了相应地改变。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三农”工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在我国现发展阶段,主要是全面协调好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经济发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呈现一个社会主义时代下的经济体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农业经济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较多,但都有章可循;根据农业运动变化规律,及它在经济学中与不同的基本经济原理相互结合的原理与作用,进而形成不同时代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2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粮棉油糖产量稳步增长,自2014年起,粮食总产量连年丰收,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已达6.6亿吨;科技助推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贸易保持活跃态势。 面对新形势,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处理好农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制定积极合理的发展方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在新时期下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3.1农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
我国农业生产地形较为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众多地形。勤劳优秀的56个民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地制宜,培育出不同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和丰厚的经济价值。自建国以来,我国各项发展都突飞猛进,呈现良好态势。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与工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短短的七十多年,我国已由一个“吃不上饭”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农产品出口大国。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2019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每亩762斤,实现了“用最少的土地,养活世界最多人口”的奇迹。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国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关联度也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2019年,农产品进出口额为2300亿美元。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 近20年,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稳中求进,农村居民的收入逐年上升;农业生产科技化的快速提升,使数字化农村有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电子商务贸易也得以在农村顺利实施,成为提升农民收入的又一大经济区域。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提升,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保证了国家粮食的连续丰收。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实行,整合了农产品在供给方面的信息,缩简了销售环节,产品质量和数量也有了相应的保证。
目前,我国的农业强大,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不可多得和无法替代的优势;农村美丽,环境建设向着生态方向有序发展;农民幸福,农村生活已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3.2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加快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农业产业在各地政府共同支持的背景下,农业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生产技术有了超前的突破,经营模式也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这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发展的连续增长,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将现代化的科技结果,推广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它的产生,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少量的劳动力就可以养活数倍的人们;节约出来的劳动力还可投身于其他产业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性。 我国地广人多,地形复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首要必备之选。在信息化经济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有了显著的发展。2019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超过75%,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迈入了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期。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建国之后,经历了一个“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再反哺农业去发展农业科技”的过程。所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较,还有一点点差距。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为80%,我们尚有20%的差距亟待提高。而且,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农业较工业发展缓慢、农业高科技人才较少、城市资源丰富等众多因素,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幅度较为平缓。 面临目前的态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力度,提升人們的认知水平,培育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农业农村的建设事业中去,投身到农业科研开发中去,从而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充分地发展和迅猛地提升。在不久,遥遥立足于国际领先水平。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经远超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贡献份额,机械化水平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提高和应用,譬如:选种、灌溉、打药、采摘、农产品包装等领域,已经基本由人工生产转变成现代化无人操作的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将依靠人力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依靠机械化生产力的发展,是进入机械化生产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改革步伐,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资源配置率,使得现代化农业生产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4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
4.1健全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建立在二元制度的经济模式基础之上,这种二元制经济模式存在着一些经济弊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农業生产在新形式与矛盾体制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可形成一种新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上,要形成新的认知。在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方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这种形式下,必须要及时地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去学习国家政策、了解世界形势。让他们在了解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余,深刻认识到作为管理人员的价值所在、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期改变他们的认知和状态。只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了农业的发展,才能更加规范化地去从事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并及时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体系上,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阶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及时更新,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用专业化水平管理农业经济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最后,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根本目的是要建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方针,最终推动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中彻底改变;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这对新农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此,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现代化管理体系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经济管理体系当中,要有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使利益共同化得到保障;让每个参与者的权利诉求应用到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保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农村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稳步推进。
4.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科技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强,我国必须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增加更多的资金扶持;培育更多的农村科技专业化人才;鼓励国家、企业、个人与主体的多元化体质;加强科技投入与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促进农村科技的不断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公路的设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加大公路建设,可使农村得到根本的、现代化的改变。要运用最合理的方案,对农村公路进行设计与维修;要设置出使用时间最长的公路,就要注意公路设置的质量标准,要求标准高、质量好。公路建设为发展农村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也是一个有效的投资途径。在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符合国家规定,也要适当投入资金,提高农村公路的设计,让寿命与成本并行不悖。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可在农民生活、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领域设立基础的安全措施,使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并符合现代化科技标准。比如,在农村的水陆电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促使其做到:在危险来临之前,防患于未然。 此外,各大中型科研单位,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科研力度。目前,我国鼓励科技部门走进农业和农村,对农业生产进行大幅度的投入。农村与科研部门的交融,有利于农村科技与当前市场相互对接,可有效提高农业的科技应用范围和水平。
4.3合理配置农业人员
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下,必须合理配置农业人员的工作。对于不同领域的农业发展人员,要求其擅长某个专业领域,能根据他们的专业去合理配置相应的工作。使其在生产过程当中,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并能培养出一群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业生产人员。通过这些培养,可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根本改善,为日后开发一些偏僻的粮食生产区域或不同区域特色下的农业产业发展,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
优化农业人员的利用效率,还需要提高农业企业在农村的主导力量。以提升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合理配置农业人员,提升农企的科技水平。因此,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改革。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甚至发放贷款等;依据相应的经济措施去配置农业人员,优化我国农业人员配置。
4.4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之下,设立新兴的旅游型产业。例如“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景点的设立,不仅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而且能拉升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不同的乡村,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着力于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建设美丽的乡村,可以让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现状;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保护、美化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乡村发展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体会到,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要以“人文”为改善目标,顺应生态文明的兴起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自主修复能力,深入贯彻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建设等级设置,弘扬农村历史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使美丽乡村的风景呈现出全新的吸引力。
其次,在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要科学布局各个空间,使得生态化环境地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风景优美,以彰显出我国乡村浓郁的本土气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美丽乡村建立要求教育方面也要作出相应改善。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保障农村卫生安全,完善农村建设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达到创建“森林城市”的最终目的,实现四好农村的伟大建设。此举使得农村向新时代发展迈出了尤为重要的一步,也使得我国农村全面覆盖4G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新时代农村发展与物流服务的相互结合,对于农村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背景之下,对农业的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经济管理是根本所在,通过优化管理,使农业农村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使农村建设更适应现代化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唐苇.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河南农业,2021(26):8-9.
[2]卢守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2021(13):1-2.
[3]程瑶瑶.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7):182-183.
[4]魏学成.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8):44-45.
作者简介:姚夫芳(1972-),女,汉族,山东泰安人。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