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瘫幼儿的康复护理方法探究

2021-04-23董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董明

摘要:目的:总结脑瘫幼儿的康复护理方法,分析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脑瘫患儿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65例4个月到6岁的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应用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儿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明确康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入组的65例4个月到6岁的患儿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86.15%,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5.38%,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4个月到6岁脑瘫幼儿护理干预中,依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儿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能够保证临床疗效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而有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關键词:脑瘫幼儿;康复护理方法;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148-02

脑瘫即脑性瘫痪,指的是在妊娠到新生儿时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脑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永久但可变的运动及姿势异常,部分患儿会伴发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落后以及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功能障碍[1]。从脑瘫幼儿实际病情出发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儿运动和生活能力改善。研究选取65例4个月到6岁的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将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患儿护理干预中,观察干预前后患儿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明确康复护理应用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选取65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入组患儿的男女比例是38/27,年龄为4个月~6岁,平均(2.62±0.35)岁。其中包括24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14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混合型。

入组标准:(1)监护人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2)存在中枢运动障碍,反射发育异常以及运动、姿势发育异常等症状;(3)粗大运动分级为II级~III级。

排除标准:(1)无法坚持完成治疗的患儿;(2)伴发癫痫或心肺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康复护理方法

首先,做好居室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然后成立康复护理干预小组,成员为护龄达到三年且具备康复护理经验的护士,1名中级以上职称专科护士作为小组组长。康复护理小组首先评估患儿病情病症,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包括体位保持、运动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及健康宣教和保育员培训。

针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进行骑带有支撑功能的特殊的自行车练习,注意双腿间使用硬海绵材质双凹垫固定,指导患儿按照指令维持稳定直行,以此促进患儿下肢肌张力下降,并实现下肢分离运动,运动锻炼频次是每日1次,15min/次。针对早期爬行的兔跳样或腹爬时,通过观看正确爬姿视频、标准动作示范,以及在患儿进行中进行步步纠正,每日一次,15min/次。指导患儿开展双手精细运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设置特殊投篮运动,使篮框跟患儿保持同水平,立位,双腿和肩部等宽,护理人员站在患儿身后为其固定髋关节,确保身体稳定,伴随音乐节律,投出手中皮球,投向篮框,以此运动促进患儿距离识别力、视觉专注力和手眼协调性,按照患儿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投篮难度,并注意将患儿纳入到运动互动当中,锻炼频次是每日1次,20组/次。

针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由于其日常生活中做出特定动作后,会出现上下肢变硬表现,且立位及坐位状态下患侧无法负荷体重。康复锻炼的关键是患侧上肢功能以及双侧协调能力,促进其双手功能提升。具体康复训练方法有:第一,护理人员及患儿均坐位,保持一定距离,互相抛接球,指导患儿双手同时用力,确保球运动过程中位于正中线。第二患儿坐位状态,在其前方桌面放水盆,并将球放进水中,指导患儿双手一起用力按压。第三,坐位,指导患儿使用患侧手压纸练习,并用健侧手撕纸练习。上述三组运动锻炼方法,均为每日一次,每次10组。

针对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患儿自身有运动性,主要问题是动作不协调和头部控制力差,此类患儿大多数性格较为开朗外向,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好,聪明,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针对性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确保患儿头部及双上肢处于正中位,关注患儿情绪变化,指导保育员抱球,双手放于正中线。此类患儿由于手口眼协调性较差,往往存在进食障碍,在康复护理前护理人员要和保育员进行交流,掌握其全面信息后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具体的康复锻炼中,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儿开展以下三种运动锻炼:其一,双手交叉,使用双手触摸口部;其二,手抓食物,或是将酸奶、蜂蜜等食物涂抹于手指,实现手到口动作;其三使用铁制手板固定一只手,指导患儿腕关节外旋,以吸附桌面放置的磁铁,过程中保证肘关节伸直。若是患儿不能够独立完成以上动作训练,护理人员可以进行语言提示或是小力量辅助,练习频次是每日一次,5组/次。

针对混合型患儿,其上肢是不随意运动型,下肢是痉挛型。怀抱患儿时要保证面对面怀抱,保育员通过上臂控制患儿上肢,将患儿双手以互握状态放置于保育员前胸,双下肢打开放置腰侧,保育员双手扶住臀部,确保患儿上肢正中位并降低下肢肌张力。针对性地指导患儿开展稳定性锻炼,通过四点支撑位进行平衡功能锻炼,患儿通过手部及膝部支撑身体,把玩具等放在正前方、正上方、正下方、侧前方、侧上方和侧下方等位置,诱导患儿利用一侧上肢取够物品。锻炼时间和频次是每日一次,10组/次。若是患儿稳定性和平衡力提升,可以适当地增加运动难度,例如同时抬起上下肢等方式。

针对4个月到6岁阶段的患儿,要在日常护理中完善相关措施,在熏洗过程中避免水温过热导致烫伤,在洗浴之前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使用小球、小动物等玩具吸引患儿,避免其洗浴中的恐惧和紧张感,进而防止痉挛加重。对于容易受惊、睡眠质量较差的低年龄段患儿,首先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防控其出现紧张等情绪,适当采用小儿掐老成、掐十王的按摩手法,缓解其情绪状态。

个体化康复运动锻炼结束后,护理人员还要对保育员进行健康宣教。每日结束康复锻炼后,护理人员会布置相应“作业”,以此促进保育员对患儿康复护理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通过持续性作业,提升其对康复护理的认知、重视及配合程度,同时护理人员也能够通过“作业”掌握患儿康复护理效果。保育员健康宣教的方式主要是理论讲解,向其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等,同时确保保育员能够掌握患儿日常护理相关技能,并能够有效应对相应问题。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分别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使用的量表是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精细运动功能测式量表(FMF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并调查患儿治疗有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9.0计算统计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入组的65例患儿中,18例显效,3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15%;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仅有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5.38%,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2.2 干预前后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干预后入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如表1。

3 讨论

医学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使得脑瘫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和丰富,康复护理在脑瘫幼儿治疗中的作用逐漸被认知和重视[4]。脑瘫幼儿康复护理中,运动康复方法属于最为关键的手段,需要从患儿的实际病情、身心状态等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同时,医护人员要对脑瘫幼儿康复护理的长期性形成正确认知,同时重视家庭成员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确保长期、稳定的运动康复锻炼,将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融合,促进患儿运动及姿势纠正,巩固康复护理效果[5-6]。与此同时,指导并协助患儿掌握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自理能力,促进患儿全面康复和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魏旭阳.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8):63-64+67.

[2]吴跃伟,杜静烨,和东阳.康复护理措施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68-2270.

[3]路兴银.综合性康复护理在孤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34-235.

[4]王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价值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4):191-192.

[5]杨燕.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304+309.

[6]韩晶晶,刘婷.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依从性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1):91-92.

常州市儿童福利院 江苏兴化 213004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浅谈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培养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