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3刘爽

中外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例数家属发生率

刘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福建厦门 361000

高热惊厥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发生惊厥情况,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双眼球凝视、上翻,伴意识障碍,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发群体为1~6 岁儿童,其属于急性病症,起病急,病情严重,倘若未及时就医,很容易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影响其脑部发育,严重者还会遗留行为异常、智力低下等后遗症[1-2]。 以往,常规急救处理有效性不强,导致临床效果不佳。 近年,随着护理水平的提高, 院前急救干预措施逐渐被应用到高热惊厥患儿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护理满意度高。 该研究方便选取 2018 年 6 月—2019 年 5 月期间107 例高热惊厥患儿探讨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107 例高热惊厥患儿。 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 把研究对象划分为A 组53例和 B 组 54 例。 A 组男性 33 例,女性 20 例;年龄 1~5岁,平均年龄(3.41±1.03)岁。B 组男、女比例 25∶29;年龄最小者仅 0.5 岁, 年龄最大者 6 岁, 平均年龄 (3.25±1.08)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础病历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临床症状与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符合;②均出现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③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功能异常;②存在意识障碍;③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A 组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把院内急救护理落实到位。 护理期间,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更换床单,在固定时间内,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使患儿保持正常睡眠。 每隔一段时间,为患儿测量体温,关注惊厥患儿,一旦体温过低或者过高,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第一时间进行降温处理,使患儿的病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B 组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医护人员预先通过电话与患儿家属沟通,指导其提前开展急救工作。 详情如下:①高热惊厥发作时,让患儿保持平躺姿势,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倘若发生抽搐、口吐白沫等不良情况,第一时间用毛巾擦拭、清理,始终保持患儿鼻腔、口腔清洁,以免分泌物清理不及时,对呼吸道产生堵塞,导致患儿无法正常呼吸。 ②为患儿更换衣物,保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使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发病期间,患儿会因疼痛丧失意识,在电话中,为家长提供指导,叮嘱其科学处理。 如果发病期间伴有高烧症状,指导家长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在患儿额头上敷湿毛巾。 ③急救过程要合理、有序,确保在2 min 内完成所有急救工作,第一时间呼救,将患儿送往医院。 ④医护人员应适当安慰、鼓励患儿家长,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并开展院内急救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3]:依据患儿体征改善、临床情况、身体各项指标恢复状况,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脉搏等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各项身体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患儿高热惊厥等临床症状未有改善,甚至加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不良反应:脑损伤、误吸、高热惊厥再发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00%。

③护理满意度:为患儿家属发放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含护理态度、急救流程、护理内容等,分值范围 0~100 分,划分非常满意:90~100 分、比较满意:60~89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 3 个档次。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B 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B 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A 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B 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比A 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热惊厥起病急,病情危重,在治疗期间,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该病在婴幼儿时期较常见,具体是指大脑皮层受外界刺激诱发功能紊乱,使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造成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4-5]。 0~6 岁儿童年龄比较小,大脑发育尚不成熟,非常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情况[6]。临床上,高热惊厥常伴有意识障碍、骨骼肌收缩、大小便失禁,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7]。 调查显示[8],相较于成年人,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率非常高,复发率高达40%,对患儿造成了严重的脑部损伤。 研究证实[9],高热惊厥对患儿的危害非常大,损伤程度无异于脑震荡,倘若惊厥时间过长,甚至会诱发癫痫。 当前,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由病理学可知,因婴幼儿脑部发育不完全,微小的刺激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极易发生该病症[10-11]。 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 发病情况决定了其对临床急救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急救处理,仅从病房环境、体温及生命体征监测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以至该项工作缺乏全面性, 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威胁患儿健康[12-13]。近年,院前急救干预措施逐渐被应用到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预后效果好,使院前急救工作质量及效率明显提高[14]。

该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后,B 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15%,显著高于 A 组的 84.91%(P<0.05), 提示依据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症状、发病情况,采用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通过电话与患儿家属沟通,指示其在两分钟之内完成急救工作,临床疗效显著增强。 B 组患儿的脑损伤、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56%,明显低于A组的 22.64%(P<0.05),究其原因,在急救过程中,遵照医护人员指示,安排患儿平躺,及时擦拭、清理患儿的鼻腔、口腔,使患儿的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呼吸道堵塞风险及误吸、 脑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预后好。 B 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达96.30%,明显高于 A 组的 81.13%(P<0.05),在开展急救工作之前,为患儿更换宽松、舒适的衣物,把高热惊厥带来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而物理降温、固定四肢等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加剧, 为院内急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该背景下,护理人员给予患儿家属适当安慰,其对院前急救干预工作非常满意,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这对临床急救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帮助。 刘桂梅[1]研究中选取 2016 年 1—12 月期间 130 例高热惊厥患儿,划分A 组和B 组,每组65 例,分别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和院前急救干预措施, 结果提示,B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23%, 显著比A 组的53.33%高;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A 组的35.00%;B 组满意度为 93.85%,高于 A 组的 68.34%(P<0.05),该实验结果与该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将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应用到高热惊厥患儿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说明该护理模式有效性强,预后好。 然而,该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病例资料有限,以至于研究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后续一段时间,将搜集更多的病例资料,再次开展研究,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论,为院前急救干预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增强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例数家属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